一、原发于下颌骨恶性混合瘤1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枝[1](2021)在《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颌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初诊并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证实的颌骨恶性肿瘤病例共61例。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将全组病例分为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s,OT)组和非牙源性肿瘤(Non-odontogenic tumors,NOT)组,对收集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男女比1.2:1,年龄1岁-84岁,中位年龄58岁。OT组患者发病年龄晚于(62.2±11.4岁)NOT组(48.3±18.7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共计16种,OT组发病率最高者为骨内原发性癌(50.82%),NOT组中最常见者为腺样囊性癌(8.20%)。肿瘤多数位于下颌骨,尤好发于下颌后牙区,上、下颌骨之比为1:2.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肿胀伴或不伴疼痛。CT影像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88.52%),病灶内可见斑片状、斑点状或线样钙化影;少数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11.48%),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或放射状骨性致密影。肿瘤边界多不清晰,密度多不均匀,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3.83±1.80 cm,显示皮质骨破坏者34例。6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区切缘均为阴性,14例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3例患者接受放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平均剂量为54Gy。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0年6月,中位生存期50个月,2年生存率为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和皮质骨破坏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接受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皮质骨破坏的患者死亡风险约为皮质骨完整患者的6.45倍,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是综合治疗患者的2.73倍。随访到的61例患者,14例局部复发,7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和肺,29例存活且继续随访中,32例死亡。结论:颌骨恶性肿瘤种类繁杂且临床罕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常见于下颌后牙区,病理类型以骨内原发性癌多见。年龄为牙源性肿瘤和非牙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肿瘤突破皮质骨及患者年龄较大,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采取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容建策,陈勇军,陈耿聪[2](2015)在《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选择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对照组采取颈侧入路,随访2年,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恶性肿瘤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良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3.6%,低于对照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低于对照组的33.3%(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可更充分暴露术野,利于肿瘤切除,复发率低,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孙丰林,金童,李文明,钱晔,魏东敏,孙睿杰,刘大昱,解光,雷大鹏,潘新良[3](2014)在《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9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并分析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入路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1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增强CT检查,7例另行MRI检查,并依据影像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方式为经颈外入路73例,经腮腺入路5例,经口入路5例,经下颌骨裂开8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0种,恶性肿瘤9种。80例良性肿瘤术后6例失访,74例随访3184个月无复发。11例恶性肿瘤随访851个月,中位随访29个月,7例死亡,1例失访。本组患者术后并发霍纳综合征3例,声音嘶哑2例,舌下神经麻痹1例,副神经麻痹1例,上气道梗阻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类型多样化;CT和(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可能的来源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单纯颈外入路可切除绝大多数肿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廖建春,邓斌华,陈进璜,胡建道,李永德,吕政纲,张健,刘环海,纪振华,彭浒,刘海斌[4](2013)在《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如何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切除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及各种手术入路。结果 85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0.55年,无一例复发;23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行放化疗,随访0.55年,生存期不足1年6例,0.54年8例,5年及以上11例。结论⑴鼻侧切开术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适合于原发于筛上颌窦侵及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病变;⑵扩大上颌骨切除术适合于原发上颌窦恶性肿瘤累及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⑶面正中揭翻术或鼻内镜辅助下面正中揭翻术适合于鼻腔、鼻窦、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⑷颞-颧-颌联合入路适合于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累及颞下窝及蝶鞍旁;⑸颈颌入路适合于咽旁间隙良、恶性肿瘤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⑹正中下颌骨裂开入路适合于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累及颞下窝、椎前间隙及颅底;⑺经口腔腭部入路适合于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⑻鼻内镜下入路适合于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
康佳楠[5](2013)在《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文中提出目的:恶性多形性腺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约占唾液腺肿瘤发病率的3.6%,占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对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临床特征、组织学发生、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变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构成比、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再以临床中典型的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发病特点、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收治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以60~70岁最多(35.7%)。发生于大涎腺者11例,其中腮腺者9例(64.2%),颌下腺1例(7.1%),舌下腺1例(7.1%);小唾液腺者3例,其中腭部1例(7.1%),颊部2例(14.2%)。14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恶变成分主要为腺癌(5例,35.7%),其次为肌上皮癌(2例,14.2%),癌肉瘤2例(14.2%)。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原发灶的恶变成分为腺癌。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均行恶性肿瘤切除术+部分/全部腺体切除,选择性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结论: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也可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颊部、软腭等部位。多形性腺瘤的恶变成分多为腺癌,也可见上皮癌、肌上皮癌或上皮-肌上皮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手术时可根据肿瘤的大小、瘤体侵犯周围组织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若肿瘤侵犯面神经,面神经可一并切除;如有肿大的颈部淋巴结怀疑转移,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董洋,黄菊,李龙江,韩波,赵洪违,晋容珍[6](2009)在《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2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986—2006年间收治的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男7例,女15例;上颌骨9例,下颌骨13例。2959岁病例占68.2%。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颌骨膨隆或肿块、疼痛、牙松动较为多见。诊断困难,病理学类型多样,恶性占绝大多数,黏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占45.5%。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预后与其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活检是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确诊手段。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主要是根治性切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区域颈淋巴清扫术。足够边界的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
肖莎,唐瞻贵,陈新群,曲彬彬[7](2007)在《口腔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样性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3-2006.10收住我科的15例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首诊易发生误诊。结论:原发于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治疗上以CHOP及改良CHOP方案化疗为主。
刘连生,李恒国[8](2007)在《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提高对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7例面颊部软组织异常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1)原发于面颊部软组织病变15例,良性8例,恶性7例。邻近颌面部病变侵犯面颊软组织6例,良性1例,恶性5例。颌骨病变累及面颊部软组织26例,良性颌骨肿瘤9例,恶性颌骨肿瘤14例,颌骨慢性骨髓炎3例,均有骨质破坏。(2)根据起源部位,21例非颌骨源性面颊软组织异常,5例有骨质破坏(占23.8%)。(3)颌骨源性面颊部软组织异常26例,其中9例良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均主要局限于颌骨内,而14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肿块位于颌骨内、外,两者差别有显着意义(P=0.000)。9例良性肿瘤均呈膨胀性骨破坏,14例恶性肿瘤中,12例为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为成骨性骨质破坏,两者差别有显着意义(P=0.000)。结论CT和MRI对判断面颊部软组织异常病变的起源部位、范围、鉴别其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张练平,李慧兰[9](2007)在《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文中提出目的:进一步认识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对1998年8月-2006年2月收住的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资料、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有肿块型、炎症型、坏死型等类型,除口腔颌面部病损外,还可累及肝、脾、腹膜后及全身的淋巴结,CT检查缺乏特征性变化。全部病例最终均需经病检确诊,腹部B超及胸部正位片对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极易被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检确诊。
黄菊[10](2007)在《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6年来收治的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此类少见疾病提供临床和研究者使用的信息,对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探索。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980-2006年间收治的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患者中,平均年龄46.5±14.27岁(19~74岁),中位数年龄47.5岁。29~59岁之间病例占68.2%。男性:女性为1:2.14.。22例中9例肿瘤发生于上颌骨,13例肿瘤发生于下颌骨。其中下颌骨前分,下颌骨后分,下颌角及升支区分别占所有病例的9.1%,22.7%,27.3%。本组22例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病例均为恶性。其中最多见类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占10例(45.5%);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3例(13.6%);透明细胞癌1例(4.5%),肌上皮癌2例(9.1%),上皮-肌上皮癌1例(4.5%),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4.5%),乳头状囊腺癌1例(4.5%),腺癌2例(9.1%);淋巴上皮癌1例(4.5%)。临床表现包括有:颌骨膨隆或肿胀,疼痛,牙松动,出血,咀嚼不适感,咬合紊乱,下唇麻木。X光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溶解破坏,或呈现为多囊性改变,95.5%的病变无明显清晰的边界。上颌骨组共9例有8例接受手术治疗;下颌骨组13例有11例手术治疗。12例单纯手术治疗,5例采取手术+化疗方案,2例术后辅以放疗。手术多采取局灶扩大切除术。随访了1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生存并且肿瘤无复发。结论1.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2.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颌骨膨隆或肿块,疼痛,牙松动较多见。就诊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3.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多为骨质的溶解破坏或呈现多囊性的透光影像。绝大多数病变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界限。4.诊断率低,一般采取术前活检的方式确诊。5.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主要是根治性切除术式,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区域淋巴清扫术。足够边界的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最好保证。辅助治疗包括放疗以及化疗。
二、原发于下颌骨恶性混合瘤1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于下颌骨恶性混合瘤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临床特点 |
2.3.2 影像资料 |
2.3.3 随访情况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流行病学资料 |
3.2 颌骨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分布 |
3.3 颌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
3.4 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 |
3.5 生存分析 |
3.5.1 单因素分析 |
3.5.2 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颌骨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手术疗效 |
2.2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3.1解剖结构及手术入路选择 |
3.2肿瘤大小、性质及位置与手术效果的关系 |
3.3不同术式效果比较 |
(4)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术后病理诊断 |
1.5 手术方式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手术的治疗原则 |
3.2 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手术不同入路的优缺点 |
(5)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肿瘤部位 |
3. 病期 |
4. 症状和特征 |
5. 治疗 |
6. 组织病理学表现 |
7. 癌细胞浸润程度 |
8. 典型病例 |
9. 病例分析 |
讨论 |
1.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2. 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情况 |
3. 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来源 |
4. 恶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征 |
5.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治疗 |
6.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
7.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术后放射线治疗的疗效评价 |
8. 癌肉瘤 |
9.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口腔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结果 |
1首发部位 |
2临床表现 |
2.1腮腺区: |
2.2面颊部: |
2.3腭部: |
2.4牙龈: |
2.5下颌骨: |
3首次误诊情况 |
讨论 |
(8)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CT扫描 |
1.3 MR扫描 |
1.4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原发于面颊部软组织病变15例 |
2.2 邻近颌面部病变侵犯面颊部软组织 |
2.3 颌骨病变累及面颊部软组织26例 |
3 讨论 |
(10)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原发于下颌骨恶性混合瘤1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61例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D]. 杨慧枝.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 容建策,陈勇军,陈耿聪. 微创医学, 2015(05)
- [3]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91例临床分析[J]. 孙丰林,金童,李文明,钱晔,魏东敏,孙睿杰,刘大昱,解光,雷大鹏,潘新良.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04)
- [4]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手术入路及临床研究[J]. 廖建春,邓斌华,陈进璜,胡建道,李永德,吕政纲,张健,刘环海,纪振华,彭浒,刘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06)
- [5]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D]. 康佳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6]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22例临床分析[J]. 董洋,黄菊,李龙江,韩波,赵洪违,晋容珍. 上海口腔医学, 2009(02)
- [7]口腔颌面部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研究[J]. 肖莎,唐瞻贵,陈新群,曲彬彬.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10)
- [8]面颊部软组织异常影像分析[J]. 刘连生,李恒国.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06)
- [9]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J]. 张练平,李慧兰.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05)
- [10]颌骨中心性腺源性肿瘤的临床分析[D]. 黄菊. 四川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