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儿童骶骨阻滞的影响

丙泊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儿童骶骨阻滞的影响

一、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骶管阻滞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迪[1](2021)在《骶管麻醉的应用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骶管麻醉属于硬膜外麻醉常用方式之一,骶管麻醉所用麻醉药物和浓度控制与硬膜外麻醉基本一致。主要被应用到肛肠外科与小儿外科下腹部手术治疗中。此种麻醉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及起效快等优势,由此得到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骶管麻醉的发展时间较长,且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其具体麻醉方式也实现了多次革新,相应的操作技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骶管内分布大量神经及动脉组织,为此,在麻醉操作中对于技术及经验具有较高要求。而相应的骶管麻醉应用方式与超声技术的配合应用等问题研究也呈现出大量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次研究将从骶管麻醉方式与用药等方向对已有研究资料进行总结。

康艺涵,朱尤壮,秦上媛,柴军[2](2021)在《艾司氯胺酮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临床的应用有所减少。而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此外,还可以应用于难治、重度抑郁症和癫痫患者,尤其在儿童麻醉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安长芝[3](2020)在《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行宫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5~50岁,体重45~75kg,手术时间20~45mi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并且将本试验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以及C组,每组患者均30例;其中,A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方式进行静脉麻醉;B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方式进行静脉麻醉;C组选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方式进行静脉麻醉。本试验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5min(T1)、手术开始时(T2)、扩宫颈时(T3)、膨宫时(T4)、宫腔操作开始时(T5)以及术毕(T6)不同时间段的上述试验指标,并分别记录患者术中有无体动、呼吸抑制;记录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同时研究所有患者对手术操作过程中麻醉的满意度和手术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并统计所有患者术中使用瑞芬太尼的总量。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和B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及瑞芬太尼总量均小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的MAP、HR均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的生命体征比C组更平稳;本试验采用BIS的高低来评价患者术中的麻醉深度及可唤醒程度,A组和B组的BIS T2-BIS T5均小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BIS T3-BIS T6小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扩宫颈时、膨宫时、宫腔操作时BIS相对更低一些,可能麻醉程度更深,术毕(T6),B组的BIS相对高一些,可能更容易唤醒,但A、B两组的BIS均在清醒、浅镇静麻醉范围内可唤醒;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术中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呼吸抑制、因麻醉效果不佳暂停手术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手术医生的麻醉满意度、病人麻醉满意度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可唤醒,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医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宫腔镜手术麻醉推广使用。

郑旭,顾小萍[4](2019)在《右旋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右旋氯胺酮在欧美国家已广泛使用,而国内普遍使用的仍为消旋氯胺酮,右旋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同分异构体,在药效、可控性、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消旋氯胺酮。文章通过简介右旋氯胺酮的药理特性及作用机制,综述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麻醉、疼痛治疗、疾病诊疗等,以及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右旋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

何小妹[5](2017)在《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小儿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后镇痛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择期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患儿84例,分为三组,每组各28例,C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S组:全身麻醉+单次骶管阻滞;E组:全身麻醉+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PCEA。三组患儿均在手术室外静注咪达唑仑0.1mg/kg,待安静后推入手术室,常规连接心电监护仪。麻醉诱导:三组均采用静脉麻醉快速诱导方法,S组全麻诱导后予0.25%罗哌卡因0.8ml/kg进行单次骶管阻滞,E组全麻诱导后经骶裂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对于腹部手术将导管头端置入L2L3水平,肛门或直肠手术导管头端置入至超过L5S1水平,尿道手术导管头端置入S2S3水平。导管置入成功后注射1%利多卡因2ml作为试验剂量,5min后若无蛛网膜下腔阻滞迹象、生命征稳定,再注入0.25%罗哌卡因(总量0.8ml/kg,注入总量的1/31/4)。麻醉维持:三组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按需要适时追加镇痛药物,E组术中每隔1h从硬膜外导管追加一次罗哌卡因(每次追加总量的1/31/4)。术毕将患儿送麻醉后复苏室(PACU)。E组于拔除气管导管后启动硬膜外镇痛泵(PCEA),镇痛泵药物浓度为0.1%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总量150ml,持续泵入0.1ml·kg-1·h-1,PCA剂量、负荷量0ml/h,使用48h后撤除硬膜外镇痛泵。观察指标: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用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1h、4h、8h、12h、24h、36h、48h、72h的心率(HR)、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结束至术后72h内镇痛、镇静药物的追加使用情况;记录术后第二天家长疼痛评估PPPM量表评分;记录术后发热、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以及神经损伤、穿刺部位局部或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入选观察者共为72例,其中C组23例,S组24例,E组25例。(1)三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用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术后48hPPPM量表评分比较,S组和E组高于C组,E组高于S组(P<0.05)。(3)术后各时点FLACC疼痛评分比较,S组和E组明显低于C组,E组明显低于S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镇静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E组术后72h内追加其他镇痛药物的人数和次数明显少于S组和C组(P<0.05);C组术后04h之间有4例患儿追加镇痛药物,S组和E组没有患儿追加镇痛药物,S组术后2448h时段追加镇痛药物人数明显少于S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72h内追加镇静药的人数和次数以及术后呕吐、发热的发生率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术后72h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局麻药中毒,也无患儿发生神经损伤、穿刺部位局部或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能为小儿腹部、会阴部手术后提供持续有效的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0.1%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腹部、会阴部手术后镇痛可取得满意效果。(2)单次骶管阻滞可为小儿腹部、会阴部手术后46h内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

周芳,杜云飞,林敏,桂雪梅,温蓓蓓[6](2017)在《神经阻滞复合不同的静脉全麻药物组合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疝囊高扎麻醉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不同的静脉全麻药物组合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疝囊高扎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来150例来我院行腹股沟疝疝囊高扎的6个月3周岁的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Ⅰ组芬太尼2μg/kg和异丙酚2.5 mg/kg静脉注射;Ⅱ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5 mg/kg静脉注射;Ⅲ组氯胺酮2 mg/kg静脉注射;均待患儿意识消失后,用0.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0.3 ml/kg,行患侧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患儿若在手术期间出现体动反应,即Ⅰ、Ⅱ组予以异丙酚0.51.0 mg/kg,Ⅲ组予以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至体动反应消失。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呼吸(RR)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及苏醒时间、并发症。结果Ⅰ、Ⅲ组各时间点的HR同术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同时间点(T1、T2、T3)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苏醒时间最长,Ⅰ组最短且镇静评分最满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Ⅲ组最多,Ⅰ组最少(P<O.05)。结论芬太尼2μg/kg和异丙酚2.5 mg/kg静脉注射复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最佳。

谭媛,赵广翊,赵平[7](2016)在《不同剂量氯胺酮辅用丙泊酚进行小儿喉罩置入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 mg/kg丙泊酚辅用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诱导进行喉罩置入时,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儿60例,采用SPSSl9.0软件将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分别以相同速率不同剂量静脉推注氯胺酮,K1组为1 mg/kg,K2组为1.5 mg/kg,K3组为2 mg/kg,静脉推注氯胺酮后三组均以2 mg/kg的剂量静脉推注丙泊酚,4560 s后置入喉罩,并对喉罩置入条件进行评分。结果K2组以及K3组喉罩置入的累计得分明显低于K1组(P<0.05),而K2组与K3组之间累计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丙泊酚在与氯胺酮伍用进行喉罩置入时,1.5 mg/kg的氯胺酮即可提供满意条件。

胡玲[8](2014)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在超声技术的引导下,能够直视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图像,从而进行精确的定位,降低了小儿神经阻滞及围麻醉期管理的难度与风险。将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评价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年龄7-12岁,体重20-60kg,麻醉前均禁食、禁饮8小时。术前30min,肌肉注射长托宁0.02mg/kg,咪唑安定0.05mg/kg。入室后常规予以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B组),A组在开放静脉后予以氯胺酮2mg/kg静注,充分镇静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B组在手术前给予氯胺酮2mg/kg,两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氧流量为2L/min,两组术中均予以丙泊酚2~6mg/(kg·h)静脉泵注维持,根据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的反应静脉追加氯胺酮1~1.5mg/kg。记录患儿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苏醒时(T3)各时点的HR、SPO2和MAP的变化以及术中是否出现呼吸抑制、体动;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并记录术后患儿恶心、呕吐、哭闹和躁动等不良反应以及采用小儿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儿苏醒时、术后2h和术后4h行疼痛评分,评分≥4分时予以曲马多2mg/kg静注,并记录两组患儿给予曲马多的例数。采用瑞文测验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前24h、术后8h和术后24h进行测试,评估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在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HR、MA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而B组HR、MAP在T2、T3时间点明显高于T1(P<0.05);A组患儿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P<0.05),T1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术后哭闹和躁动发生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儿苏醒时、术后2h和4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需予以曲马多镇痛的例数(2例)明显少于B组(21例);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及A组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少于B组(P<0.01);A组患儿留置PACU观察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儿术后8h瑞文测试评分、术后24h评分与术前24h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儿术后8h瑞文测试评分比术前24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评分与术后8h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24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效果明确,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患儿苏醒迅速,认知功能恢复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且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供临床参考。

邵志强,宋晓峰,张军,冯志刚[9](2012)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3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3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3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修明宇[10](2011)在《骶管复合静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骶管复合静脉麻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为临床小儿短小手术寻找一种更为安全、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病例均来自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择期手术(疝气,隐睾,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尿道下裂,阑尾炎)患儿120例,年龄1-5岁,ASAⅠ-Ⅱ级,体重10kg-20kg,其智力和语言发育正常。所有患儿均为上午手术,手术时间1小时左右。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肝、肾疾患,出凝血功能障碍,肥胖,哮喘病史,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气道反应疾病史和怀疑气道通气困难,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患儿不纳入研究范围。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40例。患儿入室开放静脉通路后,每组患儿均给予氯胺酮2mmg/kg,咪达唑仑0.06mg/kg,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待患儿入睡后,Ⅰ组实施骶管麻醉,给予利多卡因5-8mmg/kg,极量1Omg/kg,骶管注药10-15分钟麻醉充分起效后手术;Ⅱ组置入喉罩,吸人2—3%七氟醚维持麻醉;Ⅲ组实施骶管麻醉后,置人喉罩,吸人2—3%七氟醚维持麻醉。Ⅱ、Ⅲ组按标准量喉罩套囊充气后先进行手控呼吸,观察胸廓运动和用听诊法确定喉罩在正确位置后改用机械正压通气,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通气,三组患儿如术中出现体动均追加氯胺酮lmmg/kg;记录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5分钟(T3)、切皮后15分钟(T4)、切皮后25分钟(T5)、术毕(T6)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数值以及氯胺酮的用量,观察术中头部或肢体运动、喉痉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MAP、HR、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多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着高于Ⅰ、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肢体活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苏醒时间较长,但是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2、喉罩-七氟醚麻醉可以缩短苏醒时间,但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3、骶管复合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麻醉不但可以缩短苏醒时间,而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二、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骶管阻滞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骶管阻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骶管麻醉的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骶管麻醉方式的演变
    1.1 早期骶管麻醉穿刺
    1.2 简易版骶管麻醉方式
    1.3 改良骶管麻醉穿刺
    1.4 经骶后孔骶管麻醉
2 骶管麻醉常用药物研究
    2.1 骶管麻醉常用药物
    2.2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骶管麻醉中的应用
3 超声在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情况
    3.1 超声引导下的麻醉前评估
    3.2 超声下引导骶管麻醉的价值
4 小结

(3)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资料
    2.2 材料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可唤醒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小儿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后镇痛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小儿术后疼痛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6)神经阻滞复合不同的静脉全麻药物组合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疝囊高扎麻醉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各时间点HR、RR、Sp O2的比较
    2.2 三组患儿麻醉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8)超声引导下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监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骶管复合静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
第三章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丙泊酚合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幼儿骶管阻滞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骶管麻醉的应用现状分析[J]. 周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2)
  • [2]艾司氯胺酮的研究进展[J]. 康艺涵,朱尤壮,秦上媛,柴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05)
  • [3]不同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D]. 安长芝. 滨州医学院, 2020
  • [4]右旋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郑旭,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07)
  • [5]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小儿腹部和会阴部手术后镇痛的应用[D]. 何小妹.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6]神经阻滞复合不同的静脉全麻药物组合用于婴幼儿腹股沟疝疝囊高扎麻醉效果分析[J]. 周芳,杜云飞,林敏,桂雪梅,温蓓蓓. 中国当代医药, 2017(05)
  • [7]不同剂量氯胺酮辅用丙泊酚进行小儿喉罩置入的临床应用研究[J]. 谭媛,赵广翊,赵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02)
  • [8]超声引导下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D]. 胡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9]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临床应用[J]. 邵志强,宋晓峰,张军,冯志刚.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08)
  • [10]骶管复合静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对比研究[D]. 修明宇. 延边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丙泊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对儿童骶骨阻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