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育生精丹治疗不孕不育证(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20)在《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疗效评价及其与PRM1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不育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精子检测指标的变化,观察生精汤对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有效性,探讨鱼精蛋白1的信使核糖核酸(PRM1 mRNA)表达水平与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相关性,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为生精汤在治疗不育症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妇幼医院的辨证为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不育患者共36例作为本研究的治疗组,收集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的健康男性共1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生精汤免煎颗粒治疗,疗程为3个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通过对治疗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PR)以及中医证候评分表分数的变化,来评价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精子PRM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RM1 mRNA与特发性少精子症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及机制。试验数据通过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时,符合正态分布的成组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精子浓度均值为8.19±3.80×106/mL,对照组精子浓度为78.12±36.20×106/mL,治疗组治疗前精子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精子PR为24.79±8.38%,对照组精子PR为43.45±9.61%,治疗组治疗前精子PR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精子PRM1 mRNA表达水平均值为5.42±0.81×102copy/mL,对照组精子PRM1 mRNA表达水平均值为18.36±2.55×102copy/mL,治疗组治疗前精子PRM1 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精子浓度为8.19±3.80×106/mL,治疗后精子浓度为21.24±17.52×106/mL,治疗组患者精子浓度,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精子前向运动(PR)为24.79±8.38%,治疗后精子前向运动(PR)为32.27±9.30%,前向运动率(PR)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RM1 mRNA表达为5.42±0.81×102copy/mL,治疗后PRM1 mRNA表达为17.01±2.34×102copy/mL,治疗组患者精子PRM1 mRNA表达水平在治疗后得到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为11.47±4.10分,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为3.87±1.66分,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后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受试者妊娠情况及精子浓度结果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患者3例,占比10%,显效患者14例,占比46.67%,有效患者13例,占比43.33%,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根据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13人,占比43.33%,有效患者14人,占比46.67%,无效患者3人,占比10.00%,治疗后总有效率90%。结论:1、生精汤可以提高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率(PR)水平,临床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有确切疗效;2、PRM1 mRNA表达水平与男性生殖功能存在着密切相关性,生精汤可提升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PRM1 mRNA表达水平;3、生精汤可改善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的中医症状。
张丛珊[2](2019)在《左卡尼汀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和研究左卡尼汀联合胰激肽原酶在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中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收集生殖医学门诊、男科门诊精索静脉曲张伴男性不育患者120例,年龄2235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符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专家共识中精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性功能和射精功能正常,排除女方不育因素(经3个月洗脱期后方能开始服药)。实验分为左卡尼汀组、胰激肽原酶组、联合治疗组(左卡尼汀+胰激肽原酶),每组40例。治疗按WHO精液检测手册标准测定治疗前患者的精子浓度、运动精子的总数、运动精子的比例以及精子的存活率。(1)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口服液(10mL:1g),10mL/次,每日3次,随餐服用;(2)胰激肽原酶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 U),120U/次,每日3次;(3)联合用药组:在左卡尼汀组的基础上加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U/次,每日3次。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后检查各项指标,进行精液参数分析,主要观察精子浓度、运动精子的总数、运动精子的比例以及精子的存活率。对三组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判断临床疗效,治愈:配偶妊娠或精液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虽未妊娠,但治疗后精液检查指标有明显提高;无效:精液检查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同时追踪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用回归分析方法,并计算相应OR值。结果用药1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左卡尼汀组、胰激肽原酶组配偶无妊娠;用药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左卡尼汀组、胰激肽原酶组配偶无妊娠;用药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左卡尼汀组、胰激肽原酶组配偶妊娠人数分别为:4、2、2,联合治疗组效果较好;用药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左卡尼汀组、胰激肽原酶组配偶妊娠人数分别为:9、4、5,联合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左卡尼汀组及胰激肽原酶组,妊娠率高达26.47%。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治愈率为26.47%,左卡尼汀组治愈率为11.43%,胰激肽原酶组治愈率为13.89%,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其他两组。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左卡尼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胰激肽原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左卡尼汀和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患者的精子浓度、运动精子的总数、运动精子的比例及精子的存活率,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左卡尼汀组与胰激肽原酶组无明显升高。结论左卡尼汀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可以显着改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质量参数,提高临床受孕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谭琨[3](2018)在《“益任通督,调节阴阳”灸法治疗肾阳不足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肾阳不足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艾灸在弱精子症中的临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并且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的弱精子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弱精子症患者80例分为2组,即试验组(强精片+艾灸)、对照组(强精片),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活率以及相关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资料:试验组36例患者平均年龄(31.89±0.67)岁,最小者25岁,最大者42岁;对照组39例患者平均年龄(30.85±0.48)岁,最小者24岁,最大者36岁,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平均病程(3.06±0.24)年,最长者8年,最短者1年;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2.79±0.16)年,最长者6年,最短者1年。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病程进行分析,两组间患者平均病程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2.脱落情况本课题收纳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均因失访脱落,这5例患者均只有治疗前记录,缺失治疗后的记录,故不纳入疗效评价,最后试验组完成36例,对照组完成39例。3.临床疗效3.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16.64±6.51)%,治疗后平均PR(24.03±9.35)%,治疗前后PR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NP(35.92±11.68)%,治疗后平均PR+NP(44.09±13.44)%,治疗前后PR+NP的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3.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16.97±7.88)%,治疗后平均PR(22.00±12.11)%,其治疗前后P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平均PR+NP(37.87±12.95)%,治疗后平均PR+NP(41.44±14.11)%,其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24.03±9.3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22.00±12.11)%,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NP(44.09±13.4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PR+NP(41.44±14.11)%,两组间治疗后精子总活力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两组患者完成试验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总体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9.49%。结论:1.强精片、艾灸联合使用可以显着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总活力。2.强精片、艾灸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弱精症患者肾阳不足证的中医证候评分。3.使用艾灸并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李文英[4](2017)在《姜建国以厥阴理法辨治不孕不育症的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姜建国教授为着名伤寒学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擅用厥阴理法辨治不孕不育症。本文为传承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探索伤寒诊疗方法的临床运用规律,开展本项研究。方法: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促进阴阳消长顺接、排卵节律性、经水来复、受孕保胎中,厥阴发挥关键作用。厥阴肝为生殖之枢,少阴肾、厥阴肝、胞宫三者之间存在的特殊关联性。结论:从厥阴辨治不孕不育症,可以启发临证诊疗思路,姜建国教授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余清霞[5](2017)在《成都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研究,探索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以规范其中医证型的分型标准,为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及书籍制定统一的《男性不育症临床调查表》,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5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征、实验室检查及中医症状,并根据患者的中医四诊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及中医四诊的分布情况,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500人,年龄分布于20-50岁之间,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55.8%)。2.纳入对象的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以无证可辨(115人,23.0%)、肾阳不足型(109人,21.8%)、肾精亏损型(36人,7.2%)、肾阳不足型+肝气郁结型(30人,6.0%)、肾阳不足型+脾虚湿盛型(30人,6.0%)、肾阴亏虚型(28人,5.6%)、脾虚湿盛型(20人,4.0%)、肝气郁结型(19人,3.8%)、痰湿内阻型(19人,3.8%)、肾阳不足型+肾精亏损型(19人,3.8%)、湿热下注型(16人,3.2%)、肾阴亏虚型+肾阳不足型(11人,2.2%)、气滞血瘀型(10人,2.0%)为主,共计462人(92.4%);3.男性不育症独立证型以肾阳不足型为主(21.8%),复合证型以肾阳不足型+肝气郁结型(6.0%)、肾阳不足型+脾虚湿盛型(6.0%)为主;4.肝气郁结型患者的年龄以20-29岁为主,而脾虚湿盛型以30-39岁为主(P<0.001);肾阴亏虚型中拥有吸烟史的比例高于肾阳不足型和肾精亏损型(P<0.001);痰湿内阻型患者中拥有饮酒史的比例高于肾精亏损型和无证可辨型(P<0.001);肝气郁结型患者中拥有泌尿系感染史的比例更高(P<0.001);气滞血瘀型患者中拥有手术及外伤史的比例更高(P<0.001);肾精亏损型患者的睾丸体积减小、睾丸质地软的比例较高(P<0.001);肾精亏损型患者中输精管缺失的比例较无证可辨的患者更高(P<0.001);气滞血瘀型、脾虚湿盛型患者中存在精索静脉曲张的比例更高(P<0.001);肝气郁结型患者中患精索静脉曲张的比例高于肾精亏损型。各证型间比较性交频率、孕育史、体重指数、熬夜史、饮食偏好、附睾增大的分布均无差异(P>0.05)。5.部分研究因素的统计结果虽然没有达到本研究设定的检验效能,但其P<0.01,表明将原本成立的原假设错判为不成立的概率仍小于1%,且与上一条目中阐述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一致,因此可以粗略指导临床工作方向,并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具体内容如下:(1)肝气郁结型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且患者年龄低于其他类型的中医证型患者;(2)气滞血瘀型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患者拥有较高的手术及外伤史和精索静脉曲张比例;(3)肾精亏损型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患者,其睾丸体积缩小和睾丸质地软的情况更高。结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泌尿系统感染史、手术及外伤史、睾丸体积缩小、睾丸质地软、输精管缺失情况、精索静脉曲张等因素,将影响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证型分布。本研究提示:肝气郁结型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且患者年龄低于其他类型的中医证型患者;气滞血瘀型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患者拥有较高的手术及外伤史,以及精索静脉曲张比例;肾精亏损型患者相较于其他证型的患者,其睾丸体积缩小和睾丸质地软的情况更高。
范凯[6](2016)在《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学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加上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方面的改变,接触有毒化学品和物质的机会越来越多等,使得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日趋复杂化。根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约有10%-15%的夫妇不育,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不孕不育症在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就男性不育症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甚少,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导致男性不育的大部分病因尚不明确、基本证候类型尚不统一,现在乃至将来急需要关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和证候规律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贾玉森教授门诊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除此之外,本课题还对精子正常形态率进行了部分探讨性的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总结现阶段引起男性不育症的相关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学规律,继而总结出当前社会环境下就诊于该医院的男性不育患者致病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病因和相关因素,为临床的辨证立法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流行病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此次调查使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男性不育标准化检查与诊疗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统一的《男性不育症临床调查问卷表》。对就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男科门诊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5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调查,通过数据库的建立,统计出中医基本证型的分布,基本证型的单因素分析,以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调查的517例统计结果表明,男性不育的中医证候较为繁杂,单一证型的出现频率是湿热下注证(47%)肾精不足证(35.2%)肝郁气滞证(23%)肾阳虚衰证(22.6%)肾阴不足证(22.2%)脾胃虚弱证(14.7%)瘀血阻滞证(7.5%)。对于多证相兼的证型中,分布最多的是:肾精不足证+湿热下注证。七个基本证型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经常熬夜与肾精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2、工作压力与肾阳虚衰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肾阳虚衰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3、吸烟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经常熬夜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肾阴不足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4、年龄与肝郁气滞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工作压力与肝郁气滞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呈正相关。5、诸指标与湿热下注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6、饮酒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精索静脉曲张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脾胃虚弱证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7、各指标与瘀血阻滞证的关系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对精子正常形态率的相关探索性研究结果:①在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研究中发现,FSH和T/LH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呈负相关。其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SH/LH和T/E2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处于边际显着。②血清睾酮T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血清睾酮T在350ng/ml和230 ng/ml层次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是血清睾酮T在350 ng/ml层次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关系,处于边际显着(P=0.068>0.05)。③年龄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年龄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现有数据的趋势来看,随着年龄增长畸形精子症患病率升高。④原发性不育、继发性不育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的关系,数据统计显示精子形态异常不育组、精子形态正常不育组的原发、继发不育对比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处于边际显着(p=0.054>0.05)。结论:(1)男性不育的中医单一证型最常见的是湿热下注证,复合证型中最多的是肾精不足证+湿热下注证。(2)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中,经常熬夜、体重指数、工作压力、吸烟、年龄、饮酒、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中医证候之间关系最为密切。(3)精子形态可能与性激素相关,但可能主要与FSH和T/LH有关,而与血清总睾酮相关性可能较差。
申保庆[7](2015)在《补肾助育方治疗肾精亏虚型特发性弱精子症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探讨补肾助育方治疗肾精亏虚型特发性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同时为补肾助育方的广泛应用提供临床支持。方法:研究病例均来自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中心门诊,共80例。年龄在23岁45岁。就诊前病史16年。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1)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4岁44岁,(34.50±6.93)岁;病程16年,(3.10±0.73)年。采用“补肾助育方”治疗,统一由河南省中医院制剂室制成200ml×2袋/付的袋装剂,每日早晚温服200ml,连服12周。对照组40例,年龄23岁45岁,(33.31±5.68)岁;病程15年,(3.95±0.86)年。采用维生素E软胶囊,0.1g/次,2次/日,餐后服用,连服12周。以患者第一次就诊当天作为病例治疗及观察的起始日期,12周后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精液质量主要参数及ROS、SOD、DFI指标的结果,并以此次治疗后结果作为最终治疗结果。相关实验室检查由河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科中心生殖实验室专人负责。结果:①治疗组脱落5例,余35例患者,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对照组脱落5例,余35例患者,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经统计学分析Z=-2.347,P=0.0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总效率比较?2=4.242,ν=1,P=0.039,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量比较:治疗组为(3.61±0.36)ml,对照组为(3.72±0.39)ml,两组比较:t=-1.178,P=0.247,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密度比较:治疗组为(33.09±4.38)×106/ml,对照组为(32.23±5.29)×106/ml,两组比较:t=-0.733,P=0.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④两组患者治疗后A级精子比较:治疗组为(26.04±3.65)%,对照组为(22.66±2.62)%,两组比较:t=4.137,P=0.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⑤两组患者治疗后A+B级精子比较:治疗组为(54.26±4.83)%,对照组为(46.53±11.55)%,两组比较:t=-3.504,P=0.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⑥两组患者治疗后精子活率比较:治疗组为(60.99±7.62)%,对照组为(55.87±10.81)%,两组比较:t=-2.107,P=0.0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⑦两组患者治疗后精子畸形率比较:治疗组为(81.51±12.00)%,对照组为(83.09±12.72)%,两组比较:t=-0.592,P=0.558,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两组患者治疗后ROS、DFI指数比较:治疗组为(16.95±3.21)×106CPM/20×106sperm、(27.35±5.42)%,对照组为(19.50±3.16)×106CPM/20×106sperm、(30.54±4.66)%,两组比较:t=3.738、P=0.001,t=2.671、P=0.0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⑨两组患者治疗后SOD比较:治疗组为(105.16±20.90)umol/L,对照组为(94.92±17.41)umol/L,两组比较:t=-2.483,P=0.01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助育方能够明显改善肾精亏虚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子活率提高、SOD升高、ROS及DFI指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精子的氧化应激反应。精子活力与ROS指标呈负相关性,精子畸形率与ROS指标呈正相关;精子活力与SOD指标呈正相关性,精子畸形率与SOD指标呈负相关;精子活力与DFI指标呈负相关性,精子畸形率与DFI指标呈正相关性。
王波[8](2012)在《生精散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定生精散对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弱精子症患者是否有精子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蛋白的表达减少或通道功能的降低。旨在用严谨的科研方法获得科学的临床资料,研究生精散的临床疗效,为研究生精散治疗弱精子症不育奠定基础,弘扬祖国的中医药。本实验对精子特异性钙通道CatSper蛋白与弱精子症发病的相关性初步研究,探讨弱精子症的发病机理,对寻找治疗弱精子症的新的临床方法和男性避孕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法:将初次筛选合格的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病例共1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4组,分别是生精散治疗组35例、安慰剂治疗组35例、左卡尼汀治疗组35例,空白对照组35例。同时选取30例正常精液标本为正常对照组,30例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样本为弱精子症组,用于研究CatSper蛋白与弱精子症发病的相关性。生精散治疗组给予生精散口服,一次一袋(2.3g),一日三次。安慰剂治疗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一次一袋(2.3g),一日三次。左卡尼汀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口服,一次一支(1.0g/10ml),一日二次。三组治疗均为一个月的时间。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只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一个月,嘱其多饮水和适当休息。收集各组治疗前后的精液标本,采用北京伟力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的密度、a级精子比率、b级精子比率、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侧摆幅度(ALH)、鞭打频率(BCF)、直线性(LIN)、摆动性(WOB)、前向性(STR)等主要动态参数指标。正常对照组和弱精子症组的精子标本采用北京伟力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的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等主要动态参数指标。检测完成后将两组精子洗涤干净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实验技术检测CatSper蛋白表达和定位。结果:(1)生精散组治疗前后比较a级精子(13.05%vs21.37%, P<0.0001)、b级精子(19.12%vs25.5%,P<0.01)、精子活力(33.94%vs46.13%,P<0.0001)、精子活动率(43%vs56.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精散组治疗后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a级精子(21.37%vs13.42%,P<0.0001)、b级精子(25.5%vs18.38%,P<0.01)、精子活力(46.13%vs31.6%,P<0.0001)、精子活动率(56.15%vs44.4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精散组治疗后与空白组治疗后比较a级精子(21.37%vs14.02%,P<0.0001)、b级精子(25.5%vs19.64%,P<0.01)、精子活力(46.13%vs33.65%,P<0.0001)、精子活动率(56.15%vs44.4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左卡尼汀组治疗前后比较a级精子(13.68%vs21.6%,P<0.01)、b级精子(16.63%vs21%,P<0.001)、精子活力(29.75%vs42.6%,P<0.001)、精子活动率(42.99%vs57.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卡尼汀组治疗后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a级精子(21.6%vs13.42%,P<0.01)、b级精子(21%vs18.38%,P<0.001)、精子活力(42.6%vs31.6%,P<0.001)、精子活动率(57.27%vs44.4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卡尼汀组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级精子(21.6%vs14.02%,P<0.01)、b级精子(21%vs19.64%,P<0.001)、精子活力(42.6%vs33.65%,P<0.001)、精子活动率(57.27%vs44.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生精散组治疗前后比较VCL、VS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卡尼汀组治疗前后比较VCL、VS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精散治疗后与安慰剂治疗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精散治疗后VSL均高于安慰剂和空白组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左卡尼汀治疗后VCL高于安慰剂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卡尼汀治疗后VSL均高于安慰剂和空白组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4)正常对照组精子CatSper1蛋白表达高于弱精子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生精散可以提高a级、b级精子比例,可以提高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从而达到改善精子运动能力以期治愈弱精子症的目的。(2)CatSper蛋白可能与男性不育弱精子症发病相关。
蔡幸璇[9](2011)在《针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针刺配合赖新生教授经验方进行针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精液分析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做为检测生理心理状况的评价指标。按1:1对照原则将64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配合中药作为治疗,另32例为对照组1,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作为治疗,以同样进行针药结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做为对照组2,以正常已育有小孩的父,母作为正常对照组3,4比较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分析:治疗后的治疗组密度、液化时间、精子存活率较治疗前对比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着。对照组1显示仅液化时间较治疗前对比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根据结果可知针药并用的疗效高于针刺治疗的疗效。治疗后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1,2治疗后,在人际关系、情绪焦虑、身体不适感等方面,与治疗前对照均有显着差异,说明不育者经过针药结合治疗或是针刺治疗、不孕者经针药治疗后疗效都明显可见,不仅可从临床数据证实疗效,并经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分析其生理心理症状皆获得改善,且以针药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最显着。本研究针药结合治疗结果治愈4例(12.5%),显效22例(68.8%)有效5例(15.6%),无效1例(3.1%),总疗效达97%,由于治疗观察期较短,故在怀孕人数上较难看出实际成效,相信若延长研究观察期,实际成功怀孕人数会比统计得到的人数来的高。研究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精子密度、液化时间、存活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系统、复杂的疾病,发病原因有多种,先天因素、房事过度、久病劳倦、饮食不节、毒邪侵袭、外伤等均可导致本病。1、针药结合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和液化时间。2、显着改善患者腰酸膝软、疲倦、性欲缺失等临床症状。3、无明显副作用。4、显着提高男性不育症的治愈率。近年来,许多学者依据中国的医学理论研究本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治疗上立足于辨证论治,具有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但如何更好的提高不育症治愈率,是我们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根据许多学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男性不育症以肾虚为主,且与肝、脾等脏有关,兼夹湿热、肝郁、血癖等,治疗主张健脾益肾为根本大法,补肾又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辩证进行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针药并用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其原理为通过穴位的良性刺激和中药的持续作用,能促进下丘脑一垂体分泌和调节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提高血中睾酮浓度,改善性腺轴的功能紊乱,促进精子的产生、成熟和提高活力,达到施精成孕的目的。另外,将现代医学的心理学理论与中医的情志调理理论相结合,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因素既能致病,也能治病,这对男性不育症患者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把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心理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并应用中医情志调理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建设,使病人情志舒畅,精神愉悦,更有利于临床治疗;本次研究采用针药结合方式,但亦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同时加强患者心理建设,以取得更好疗效。将中药,针灸,心理治疗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期许研究可以帮助男性不育症在针药结合的治疗上有更好疗效进展。
赵磊[10](2011)在《生精汤治疗少精子症不育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生精汤治疗少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症的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用生精汤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35例服用五子衍宗丸,每次6g,每日2次,疗程均为3个月。去除脱落病例,每组均有30人完成实验。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计算机辅助精液参数分析和精浆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精子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精浆叶酸及维生素B1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精子密度及维生素B12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精汤能提高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生精汤提高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可能与其对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有关。
二、孕育生精丹治疗不孕不育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孕育生精丹治疗不孕不育证(论文提纲范文)
(1)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疗效评价及其与PRM1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 |
1.研究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样本含量 |
1.3 研究对象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
1.6 依从性评价 |
1.7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分析 |
1.9 技术路线图 |
2.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可比性分析结果 |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关参数分析结果 |
2.3 治疗组治疗结果统计及有效率分析 |
2.4 治疗组受试者脱落、不良反应及依从性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于少精子症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关于男性不育的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现代医学关于少精子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1.3 现代医学关于治疗少精子症的认识 |
2.祖国医学对于少精子症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于男性不育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于少精子症的认识 |
3.PRM1 mRNA表达量与精子质量关系的认识 |
3.1 鱼精蛋白对生殖功能的重要作用 |
3.2 PRM1 mRNA表达量与生精功能的密切关系 |
4.治疗组选择药物-生精汤的认识 |
4.1 生精汤的组成与方论 |
4.2 生精汤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及其与PRM1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的机制探讨 |
6.本研究未设阳性对照组的原因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男性不育之少精子症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CRF表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附录四 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中医证候评分表 |
(2)左卡尼汀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方法 |
1.5 质量控制方法 |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三组患者精子参数指标的情况比较 |
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情况比较 |
2.4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3)“益任通督,调节阴阳”灸法治疗肾阳不足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 |
1.随机、对照方法 |
2.样本含量 |
3.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3.6 脱落病例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对照组(强精片) |
4.2 试验组(强精片+艾灸) |
4.3 检测方法 |
4.4 观察指标 |
4.5 疗效评价 |
4.6 统计分析 |
5.试验结果 |
5.1 试验前两组基线结果 |
5.2 治疗前结果 |
5.3 治疗后试验组组内结果 |
5.4 治疗后对照组组内结果 |
5.5 治疗后两组间对比结果 |
6.依从性及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于弱精子症的认识 |
2.祖国医学对于弱精子症的认识 |
3.肾阳不足与弱精子症 |
4.“益任通督,调节阴阳”理论浅析 |
5.艾灸在不育中的应用 |
6.关元穴、命门穴的选取依据 |
7.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
8.艾灸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4)姜建国以厥阴理法辨治不孕不育症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厥阴病理论研究 |
1.1 立论依据 |
1.1.1 两阴交尽,阴气最少 |
1.1.2 朔晦之变,厥阴为枢 |
1.2 观点特色 |
1.2.1 明确归类 |
1.2.2 类证鉴别 |
2 不孕不育辨治理法分析 |
2.1 理论分析 |
2.1.1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
2.1.2 肝为血脏,体阴用阳,功主疏泄 |
2.1.3 少阴肾-厥阴肝-胞宫孕育轴 |
2.2 治法运用 |
2.2.1 运转枢机,降火暖宫 |
2.2.2 阴中求阳,动静结合 |
2.2.3 通经养血,疏肝调心 |
2.2.4 立足中医,为我所用 |
2.2.5 未病先防,重视体质 |
3 疾病诊疗经验 |
3.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医药辅助治疗 |
3.2 多囊卵巢型不孕 |
3.3 炎症性不孕不育 |
3.4 复发性流产保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5)成都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男性不育症的证型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
1.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研究 |
2.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的分布 |
3.影响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 |
3.1 年龄 |
3.2 性交频率 |
3.3 体重指数 |
3.4 吸烟 |
3.5 饮酒 |
3.6 熬夜 |
3.7 精索静脉曲张 |
3.8 内生殖器疾病 |
3.9 泌尿系感染 |
3.10 手术及外伤 |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3.1 调查对象 |
3.2 诊断标准 |
3.2.1 西医诊断标准 |
3.2.2 中医辨证标准 |
3.2.3 各条目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3.6 调查方法 |
3.6.1 样本量估算 |
3.6.2 设计调查表 |
3.6.3 调查员的选择 |
3.6.4 预调查 |
3.6.5 调查内容 |
3.6.6 问卷调查 |
3.7 统计分析 |
3.8 安全性评价 |
3.9 技术路线 |
3.10 质量控制 |
3.10.1 病例的选择 |
3.10.2 调查员的操作规范 |
3.10.3 数据的整理与管理 |
3.10.4 统计学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纳入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中医证型分布 |
1.1 基本情况 |
1.2 中医四诊结果 |
1.3 中医辨证结果 |
2.影响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在独立证型间的比较 |
2.1 年龄 |
2.2 性交频率 |
2.3 孕育史 |
2.4 体重指数 |
2.5 吸烟史 |
2.6 饮酒史 |
2.7 熬夜史 |
2.8 饮食偏好 |
2.9 泌尿系感染史 |
2.10 手术及外伤史 |
2.11 睾丸体积 |
2.12 睾丸质地 |
2.13 附睾增大 |
2.14 输精管有无 |
2.15 精索静脉曲张 |
第四部分 讨论 |
1.本研究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的分布探讨 |
2.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的异同 |
2.1 各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均以“肾虚型”为主 |
2.2 各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 |
2.2.1 中医证型总体分布差异 |
2.2.2 独立证型的分布差异 |
2.2.3 复合证型的分布差异 |
2.2.4 中医证型分布差异的原因 |
3.男性不育症“无证可辨”的研究 |
3.1 男性不育症“无证可辨”的背景 |
3.2 男性不育症“无证可辨”的概念 |
3.3 男性不育症“无证可辨”的原因 |
3.3.1 医患双方的影响 |
3.3.2 辨证分型不统一 |
3.3.3 疾病本身的影响 |
3.4 男性不育症“无证可辨”的治疗 |
4.男性不育症的规范化诊疗 |
第五部分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男性不育症临床调查表 |
附件2 成都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6)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学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综述男性不育症的诊疗进展 |
1 男性不育症的定义 |
2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分类 |
2.1 中医病因分类 |
2.2 西医病因分类 |
3 男性不育症病因分析 |
3.1 病因构成比 |
3.2 相关性分析 |
4 男性不育症病机分析 |
5 男性不育症的治疗 |
6 男性不育症的预防与调护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调查目的 |
2 调查内容 |
2.1 一般情况 |
2.2 主诉及病史 |
2.3 体征 |
2.4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2.5 中医证型 |
3 调查方法 |
4 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
诊断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检测指标 |
研究结果 |
1 中医证型分布的频率 |
1.1 中医辨证的结果 |
1.2 基本证型的分布频率 |
2 七个基本证型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1 肾精不足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2 肾阳虚衰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 肾阴不足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肝郁气滞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湿热下注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脾胃虚弱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7 瘀血阻滞证在相关可能因素内的分布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本课题探索性研究 |
1 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的研究 |
1.2 正常形态率分(异常组:0%,1%,2%,3%)线性回归分析 |
2 睾酮T与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关系的研究 |
3.1 年龄分层研究 |
3.2 年龄不分层研究 |
4 原发性、继发性不育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的研究 |
讨论 |
本课题探索性研究探讨 |
1 性激素各项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探讨 |
2 补充睾酮治疗探讨 |
3 年龄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探讨 |
4 原发性不育、继发性不育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关系的探讨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补肾助育方治疗肾精亏虚型特发性弱精子症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理论探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临床观察表 |
附录 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 |
附录 4 中英文词语对照表 |
(8)生精散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入组患者初次检测指标分析 |
3.2 四组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的比较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具体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正常对照组与弱精子症组的精液检测结果 |
4.2 Western Blot 结果 |
4.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认识及治疗 |
1.1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认识及治疗 |
1.2 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认识及治疗 |
2 中药生精散组方、药物分析、组方配伍特点及疗效分析 |
2.1 生精散的药物组成 |
2.2 药物功效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
2.3 组方配伍特点 |
2.4 机理探讨 |
3 精子特异性钙通道蛋白 CatSper 与精子活力的关系 |
3.1 精子特异性钙通道蛋白 CatSper 的分类、结构、定位及功能 |
3.2 精子特异性钙通道蛋白 CatSper 与男性不育弱精子症 |
4 研究的初步结论 |
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9)针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 |
1.1 男性不育症的中医概念 |
1.2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西医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 |
2.1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2 病因 |
2.3 西医对男性不育的治疗 |
三、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3.1 历史源流 |
3.2 辨证论治 |
3.3 治疗方法 |
四、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和研究 |
4.1 辨证论治研究 |
4.2 专病专方研究 |
五、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
5.1 针刺疗法 |
5.2 针灸并用 |
5.3 针药并用 |
5.4 电针疗法 |
5.5 针刺结合推拿 |
5.6 针挑疗法 |
5.7 穴位注射疗法 |
5.8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2.1 病例来源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2.4 中医辨证标准 |
2.5 纳入病例标准 |
2.6 排除病例标准 |
2.7 脱落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方法 |
3.2 操作方法 |
3.3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
3.4 观察指标 |
3.5 疗效判定标准 |
四、数据处理及分析 |
五、研究结果 |
5.1 治疗前后精液检验对比 |
5.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结果 |
讨论 |
1. 对本研究结果探讨 |
2. 针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机理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生精汤治疗少精子症不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理纳入、排除标准 |
1.4 标本与仪器 |
2 研究内容 |
2.1 分组 |
2.2 服药方法 |
2.3 检测方法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技术路线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孕育生精丹治疗不孕不育证(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精汤治疗肾精不足型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疗效评价及其与PRM1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李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左卡尼汀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临床研究[D]. 张丛珊. 青岛大学, 2019(03)
- [3]“益任通督,调节阴阳”灸法治疗肾阳不足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D]. 谭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姜建国以厥阴理法辨治不孕不育症的经验[D]. 李文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5]成都地区男性不育症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余清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6]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学及中医证型研究[D]. 范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补肾助育方治疗肾精亏虚型特发性弱精子症作用机理研究[D]. 申保庆. 河南中医学院, 2015(06)
- [8]生精散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针药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幸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生精汤治疗少精子症不育的临床研究[D]. 赵磊.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