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舰艇的适居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新宏,许林军,方晶晶[1](2014)在《复合阻燃装饰板的GC/MS分析及卫生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复合阻燃装饰板常温和高温状态下的气体释放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封箱实验期间,复合阻燃装饰板常温下释放的9种主要气体浓度没有超过GJB11.3—91标准容许浓度;高温下材料热解的气体释放物主要有35种,采用动物急性吸入试验对该材料进行高温热解物毒性检测,其动物急性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0.8 g/m3,该材料为低等毒性材料。
丁娟[2](2014)在《关于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研究报告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舰艇部署女军人已是发达国家海军建设的通常举措。经验显示,舰艇部署女军人不仅可以为妇女普遍就业、提高妇女社会参与程度拓展疆土,而且也为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部队战斗力开辟了新的格局。但是,透视海军舰艇女军人部署的历程可以发现,女军人的舰艇发展之路依然处于求索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实现在中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的进程中,一并开辟舰艇部署女军人的新局面,对中国女性特别是女军人适应舰艇职业和生活的挑战,以及舰艇官兵对部属女军人所持态度等状况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相关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杨光[3](2014)在《潜艇适居性探讨及浮筏隔振对适居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于潜艇居住条件恶劣这个紧迫的现状,比较有针对性地研究潜艇艇员在工作与生活方面适居性的方法。目前,对于潜艇适居性还没有比较系统地研究体系和方法,因此本文试着将研究和改善潜艇适居性的方法作了总结和归纳。为了减小艇员在机组工作时受到的振动影响,采用浮筏隔振系统,针对该系统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理论层面为改善潜艇环境提出依据,并在实践层面上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结论和数据。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从人的感官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影响潜艇适居性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空间环境、舱室空气环境、舱室温、湿度、光照、色彩、噪声和振动等,通过这些分析为改善潜艇适居性提供有效途径。同时,参照国内外潜艇设计方面的准则以及国际上公认的标准,通过适当扩大居住空间,改善舱内气候环境,调节明暗与色彩,减振降噪等措施把潜艇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适居性问题加以改善。(2)根据潜艇适居性相关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国外海军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资料以及借鉴航空、航天、水面舰艇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生活舱室及其相关设备的布置方法,为改善艇员生活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舱室布置方法。(3)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模拟直板筏架式浮筏隔振系统,从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直板筏架式浮筏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及其模态振型,另外,研究了直板筏架式浮筏隔振系统在集中简谐力作用下,传递给基础的加权加速度值与潜艇适居性的标准值的比较。(4)设计了三角形筏架、菱形筏架和半圆形筏架三种组合框架板式浮筏系统,并从模态响应和谐响应分别分析了它们的振动特性。从潜艇适居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输出加速度的计算,并与人体对振动舒适性的加权加速度作对比,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潜艇适居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刘相春,张晓帆[4](2010)在《步入正轨——英国CVF航母的建造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8年英国"防务战略审查"决定发展2艘6万吨级新航母(CVF)以来,至2010年已经历12年时间。这段期间,英国通过各方努力,航母项目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08年7月,英国授出CVF建造合同。随后,航母上各设备和系统的分合同也陆续授出。2009年7月7日,在克莱德河的BVT水面舰艇公司高文船厂举行了切割钢板仪式,标志着"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正式开始建造。2010年4月9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舰首分段运抵罗塞斯造船厂。目前,"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进入全面建造阶段。
王玉娟[5](2009)在《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轻型护卫舰具有相当高的效费比,在经济廉价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作战能力。为了使其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可以灵活的更换不同的作战武器系统,从而扩大其作战范围。所以对轻型护卫舰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的主要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种类和数量的模块组成尽可能多种类、规格的舰船,即以最小的成本满足海军的各种不同需求。本文在研究舰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舰船模块化设计与普通船舶模块化设计、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与舰船模块化设计之间的区别。并结合轻型护卫舰的特点对轻型护卫舰进行模块化设计,对轻型护卫舰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提出了模块划分原则、一般步骤及一般设计流程。同时,以轻型护卫舰的武器模块为例进行详细的功能划分,并进一步提出了轻型护卫舰舰炮武器模块划分的角度和原则,并对其舰炮武器模块进行了系统划分、选型及设计。另外,在模块化舰船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舰船模块之间的效费分析,还总结出模块化对舰船总体布置、结构设计、电力负荷、系统容量设计、作战系统设计的影响及要求。轻型护卫舰模块化设计缩短了轻型护卫舰建造的时间,降低轻型护卫舰全寿期的费用,提高了轻型护卫舰的在航率。同时,也有利于轻型护卫舰的技术更新,降低了轻型护卫舰的维修成本。
肖琳[6](2007)在《气垫船用三轴燃气轮机推进系统动态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气垫船动力装置由如下各部分组成:主机,功率传输装置,推进器,主推进器舵组合装置,垫升装置以及为动力装置服务的系统和装置。从燃气轮机作为动力装置在舰船上的使用情况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真正的燃气轮机装舰使用刚刚起步。研究燃气轮机推进系统的动态特性在舰船上安全可靠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轴燃气轮机是一个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其动态性能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启动加速、减速和航行过程螺旋桨受到扰动等工况下的性能,才能提出更合理的设计要求,这对于提高燃气轮机的可靠性和良好的机动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现场调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以气垫船三轴燃气轮机推进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其动态仿真系统为应用背景,对系统建模并进行动态性能仿真研究,特别是对气垫船动力装置的建模方法,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研究,并通过模块化的形式具体化,为进一步提高仿真效率作出了贡献。实验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吕建伟,易慧,刘中华[7](2005)在《舰船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舰船研制特点,运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对任务目标的分解与技术指标的分析,考虑全系统、全寿命、满足用户需求,将传统工程设计与现代专业工程进行系统综合,构建了可用于舰船研制方案的评估、权衡、优化的舰船研制指标体系.此外对其应用条件和应用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玉坤[8](2004)在《现代舰艇的适居性》文中研究指明 喜爱海军的朋友,您参观过水面舰艇吗?当您穿过狭窄的通道、进入面积有限的舱室时,住惯陆上高楼大厦、宽敞房屋的您一定会顿生感慨,原来向往已久的水兵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狭小的方寸之间啊! 也许,您参观的可能是在海军博物馆里展出的旧式舰艇,舰员的居住空间不尽人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舰艇设计观念上的变化,现代舰艇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新型舰艇在适居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大型舰艇普遍设有大型休息室、舰员休息
严菲[9](1998)在《日本主力驱逐舰结构剖析》文中指出 “朝雾”、“金刚”、“村雨”这三级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近年来陆续装备的新型驱逐舰。“朝雾”级驱逐舰是目前海上自卫队活跃在第一线的反潜型驱逐舰,“金刚”级“宙斯盾”驱
二、现代舰艇的适居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舰艇的适居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阻燃装饰板的GC/MS分析及卫生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仪器及设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常温释放物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
2.2 高温热解物定性分析结果 |
2.3 动物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结论 |
(2)关于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研究报告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基本状况 |
1. 美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情况 |
2. 英国等国家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情况 |
3. 国外女军人舰艇服役的主要领域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可行性研究 |
1. 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的早期探索 |
2. 中国海军女军人上舰实践状况及结论 |
3. 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三、舰艇部署女军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保障建议 |
1. 关于男女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2. 女军人上舰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
3. 舰艇部署女军人的保障建议 |
(3)潜艇适居性探讨及浮筏隔振对适居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水面舰艇适居性 |
1.2.2 空间站适居性 |
1.2.3 飞机适居性 |
1.2.4 潜艇适居性 |
1.2.5 浮筏隔振系统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潜艇适居性研究 |
2.1 影响潜艇适居性的主要因素 |
2.2 潜艇适居性的改善措施 |
2.2.1 适宜的生活空间 |
2.2.2 改善舱内空气环境 |
2.2.3 控制温度与湿度 |
2.2.4 调节光环境 |
2.2.5 降低噪声 |
2.2.6 减轻振动 |
2.2.7 搭配色彩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浮筏隔振系统的研究 |
3.1 浮筏隔振系统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
3.2 隔振效果的评估方法 |
3.3 浮筏隔振系统筏体的结构形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潜艇浮筏隔振系统与适居性的要求 |
4.1 引言 |
4.2 符合适居性的振动要求 |
4.3 浮筏隔振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分析法 |
4.4 直板筏架式浮筏隔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4.4.1 建模 |
4.4.2 模态分析 |
4.4.3 谐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浮筏板架结构对隔振系统的影响 |
5.1 三角形板架 |
5.1.1 建模 |
5.1.2 模态分析 |
5.1.3 谐响应分析 |
5.2 菱形板架 |
5.2.1 建模 |
5.2.2 模态分析 |
5.2.3 谐响应分析 |
5.3 半圆形板架 |
5.3.1 建模 |
5.3.2 模态分析 |
5.3.3 谐响应分析 |
5.4 三种板架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轻型护卫舰的特点 |
2.1 轻型护卫舰的特点 |
2.2 轻型护卫舰的限制因素 |
2.3 轻型护卫舰设计的一般倾向和设计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块及模块化的概念 |
3.1 模块及模块化的基本概念 |
3.1.1 模块的定义及特点 |
3.1.2 模块的分类 |
3.1.3 模块化的定义 |
3.1.4 模块化过程的特点 |
3.1.5 模块化设计 |
3.2 模块化总体设计流程 |
3.2.1 模块化系统(总体)设计 |
3.2.2 模块化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
3.3 模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 |
4.1 轻型护卫舰模块化设计基本概念 |
4.2 轻型护卫舰模块划分的步骤 |
4.2.1 需求调查分析 |
4.2.2 参数范围分析与系列型谱的确定 |
4.2.3 基型设计 |
4.2.4 变型设计 |
4.3 轻型护卫舰模块化的特点 |
4.4 舰船模块化设计与普通船模块化设计的区别 |
4.5 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与舰船模块化的区别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轻型护卫舰的功能模块 |
5.1 轻型护卫舰的功能模块划分 |
5.2 居住舱室模块化 |
5.3 武器系统的模块化 |
5.3.1 舰炮武器系统功能模块 |
5.3.2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功能模块 |
5.3.3 反潜模块 |
5.3.4 反水雷模块 |
5.3.5 反舰导弹武器系统功能模块 |
5.3.6 雷达系统功能模块 |
5.3.7 武器系统模块化对总体设计的要求 |
5.3.8 西方国家海军的舰船武器模块尺度 |
5.3.9 武器系统模块化后对总体设计的影响 |
5.4 舰载平台的模块化 |
5.5 自动化系统模块化 |
5.6 机电装置模块化 |
5.6.1 燃油处理系统模块 |
5.6.2 空调系统模块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模块化设计对轻型护卫舰的影响 |
6.1 舰艇的功能模块与平台技术集成 |
6.2 舰船模块化的效费分析 |
6.2.1 方法与模型 |
6.2.2 相关的数据 |
6.2.3 各类模块应用的费效分析 |
6.2.4 不同模块化的费效分析 |
6.3 对舰体总布置的影响 |
6.3.1 功能分区和区域分区 |
6.3.2 舱室划分和容积裕度 |
6.3.3 舰船性能设计的要求 |
6.4 舰船结构设计的要求 |
6.4.1 各功能模块吊装开口对局部强度和刚度的影响 |
6.4.2 甲板吊装开口对总纵强度的影响 |
6.4.3 结构及基座的振动和强度的影响 |
6.5 电力负荷的设计的影响 |
6.5.1 实行分舱独立的区域配电设计 |
6.5.2 对功能模块进行配电的标准接口装置的影响 |
6.6 对船舶系统设计的影响 |
6.6.1 系统容量设计影响 |
6.6.2 实行分舱独立的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
6.6.3 实行分舱独立的损管、消防等系统设计 |
6.6.4 对功能模块进行空调通风等的标准接口装置要求 |
6.7 对舰船作战系统设计的影响 |
6.7.1 系统结构要求 |
6.7.2 信息传输接口装置要求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气垫船用三轴燃气轮机推进系统动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气垫船的发展现状 |
1.1.1 国内的发展 |
1.1.2 国外的发展 |
1.2 两种类型的气垫船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燃气轮机气垫船推进系统 |
2.1 气垫船的垫升性 |
2.2 风扇设计 |
2.3 推进器-空气螺旋桨 |
2.4 船-机-桨匹配 |
2.5 燃气轮机气垫船推进系统的特点 |
2.6 动力装置的结构形式 |
第三章 燃气轮机作为推进系统的特性 |
3.1 气垫船用燃气轮机推进系统的特点 |
3.2 燃气轮机稳态特性的近似计算方法 |
3.3 燃气轮机稳态特性的计算步骤 |
3.4 燃气轮机的过渡过程 |
3.4.1 燃气轮机的起动过程 |
3.4.2 燃气轮机的加速过程 |
3.4.3 燃气轮机的减速过程 |
第四章 三轴燃气轮机稳态特性计算模型 |
4.1 燃气轮机仿真模型分类 |
4.2 三轴燃气轮机的物理模型 |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 燃气轮机计算机仿真技术 |
4.5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4.5.1 燃油自动调节动态仿真 |
4.5.2 加、减速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录用、发表和投稿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舰船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舰船研制目标的确定 |
2 舰船研制目标分解与指标体系构建 |
2.1 舰船研制目标分解 |
2.1.1 系统效能分解 |
2.1.2 全寿命费用分解 |
2.1.3 研制风险分解 |
2.1.4 增长潜力分解 |
2.2 舰船研制指标体系构建 |
2.2.1 任务能力 |
2.2.1. 1 作战能力 |
2.2.1. 2 作战适用性 |
2.2.1. 3 作战保障能力 |
2.2.2 可使用性 |
2.2.3 设计余量 |
3 应用分析 |
3.1 应用条件 |
3.2 应用形式 |
4 结束语 |
四、现代舰艇的适居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阻燃装饰板的GC/MS分析及卫生学评价[J]. 徐新宏,许林军,方晶晶.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4(06)
- [2]关于中国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研究报告的思考[J]. 丁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03)
- [3]潜艇适居性探讨及浮筏隔振对适居性的影响[D]. 杨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3)
- [4]步入正轨——英国CVF航母的建造进展[J]. 刘相春,张晓帆. 现代舰船, 2010(09)
- [5]轻型护卫舰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D]. 王玉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6]气垫船用三轴燃气轮机推进系统动态性能研究[D]. 肖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7]舰船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吕建伟,易慧,刘中华. 船舶工程, 2005(04)
- [8]现代舰艇的适居性[J]. 张玉坤. 现代舰船, 2004(01)
- [9]日本主力驱逐舰结构剖析[J]. 严菲. 现代舰船, 1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