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不合格茶叶铅超标

90%不合格茶叶铅超标

一、9成不合格茶叶铅超标(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庆[1](2020)在《H公司蓄电池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提出

徐倩[2](2019)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以武夷山市为例》文中提出茶叶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于茶叶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引发茶叶质量安全的问题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实现安全追溯对于规范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现场访问、追溯平台信息解析等手段和方法,对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的建设现状展开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为福建省实施茶叶质量追溯监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茶叶生产供应链质量控制网格结构图,从源头上阐述追溯体系的关键信息传递,提出企业认证、生产基地、茶园施肥、农资信息、初加工、产品检测报告、销售信息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要关键追溯信息。2.通过对茶叶追溯监管体系的各参与主体(监管部门、生产主体)调研结果表明,85%以上的监管部门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视程度较高,认可度和认知度较高;28%受访者认为企业能对存疑茶产品准确溯源,33.3%和27.8%的受访者认为能实现对单一产品和单一批次产品的质量追溯,茶叶质量溯源能力及水平还有待提高;20%茶叶包装者参加过技术培训,茶叶管理部门和企业内部需要加大对茶叶加工、包装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50.4%的销售主体与上游企业之间有交接茶叶质量检测报告,茶叶仓储销售主体的追溯信息意愿和观念有待于加强。3.通过对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表明,在企业平台入驻方面,目前武夷山市茶企注册量共511家,在全市企业占比84.6%,武夷山茶企入驻平台数比安溪县茶企高出48.4%,注册率较高;茶企平台入驻量近三年逐年递增,2018年增幅最大;11家省级龙头茶企全部入驻,其中拥有“三品一标”认证的茶企39家,在全市茶企中占比7.6%;截止2019年4月1日,全市茶企赋码274批次,与2018年12月相比增长30%,制度实施的时间节点效应显着。在平台追溯效果方面,入驻茶企业中仅7家填写了销售流向信息,74家企业填写了质保信息,23家企业填写了农资信息,受到不同等级预警数达到406条,新制度实施尚需要一段时间贯彻宣传;全市设有政府、街道、乡镇等9个监管用户,武夷山市农业局作为主要监管部门,对追溯体系落实的整体情况较好。在消费者溯码方面,游客和茶商主要集散地——武夷街道扫码量占总扫码量的46%,表明消费者注重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意识较强。针对目前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的尚未形成统一的追溯监管标准体系、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追溯信息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培养质量安全意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加强监管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等建议。

郑琦琦[3](2018)在《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否超标等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庞大、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不适合家用或现场检测等问题,而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成本较低、检测时间短、适合现场检测等优点。因此,本课题以有机磷农药、重金属、碱性磷酸酶为检测对象,运用电化学分析法等快速检测方法,优化并开发用于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成本更低、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了一种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纳米银/乙酰胆碱酯酶/壳聚糖电极。银材料无需修饰就可在低电位下检测硫代胆碱,低氧化电位可以提高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对纳米银电极和微米银电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纳米银电极对硫代胆碱的安培响应约为微米银电极的两倍。1%壳聚糖溶液作为粘结剂用于固定纳米银和酶,使得电极能够在室温下制备。为解决传统绝缘油墨含有有机溶剂的问题,对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将3%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用于控制电极面积。用该电极对对氧磷进行检测,检测限可达到0.014μM。韭菜、卷心菜作为实际样本,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5.11%和96.41%。该电极制备过程无需商温,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安全环保。(2)开发了以氯解磷定为探针的有机磷农药电化学检测法。解磷定在0.8 V左右产生氧化峰,有机磷农药与解磷定发生反应,使得解磷定的氧化峰电流减小,但不改变峰电位。据此原理,以氯解磷定为探针,选取毒死蜱作为水解酶法的代表,倍硫磷作为酶抑制法的代表,甲基对硫磷作为直接氧化还原法的代表,对这三种农药进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0.018 μM,0.100 μM和0.215 μM,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通用性。以大白菜、青菜、玉米为实际样本对本方法进行可行性评估,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101.2%和105.0%。本方法首次将氯解磷定作为电化学探针检测有机磷农药,解决了直接氧化还原法适用性窄,酶抑制法操作复杂,酶不易储存、价格较高等问题。(3)开发了一种用于食用百合中镉含量检测的碳纳米点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碳纳米点通过离心烛灰的方式获得,直径约为几十纳米,将其修饰在碳工作电极表面,修饰后的电极表面结构更加均匀。电极性能表征时,修饰后的电极具有更小的峰电位差和更大的峰电流,说明碳纳米点的修饰可提高电极性能。用修饰后的电极对Cd2+进行溶出伏安检测,Cd2+的响应峰电流明显增大,检测限为0.91 μg/L。将该电极用于百合样本中镉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9.2%~100.8%。相较于其它纳米颗粒的合成方式,离心烛灰的方法更加简便,它能将燃烧废气转化为有用物质,用碳纳米点修饰电极后可提高检测灵敏度。(4)设计了一种基于核酸扩增反应的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方法。首先验证了 3’端封闭磷酸基团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3’P)可作为ALP的底物,并设计了两条不同的ssDNA-3’P作为不对称的双链模板,以此保证在没有ALP时,不发生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当体系中存在ALP时,磷酸基团被水解下来,脱掉磷酸的双链模板可进行正常的PCR扩增,扩增后的荧光信号可被检测到。对两条模板链的浓度进行优化后,用本方法测定ALP活性,检测限可达到0.03 U/L。用凝胶电泳法观察扩增产物,阳性条带在50 bp与100 bp之间,符合我们设计的70 bp的模板长度,说明扩增得到的是目标产物。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使用PCR的方法检测ALP,检测灵敏度高,且不需要使用任何探针和纳米颗粒,非常简便。(5)开发了一种抗钝化浆料用以解决在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中,电极易被对硝基苯酚钝化的问题。该浆料由石墨烯、离子液体、壳聚糖等组成。用该浆料制备工作电极,用银浆制备参比电极,用3%壳聚糖溶液作为绝缘浆料控制电极面积。电极制备过程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对比玻碳电极、丝网印刷电极、修饰石墨烯的丝网印刷电极,本电极具有最优的表征性能,可降低对硝基苯酚的氧化峰电位,同时增加其响应电流。电极中的离子液体使其具有抗对硝基苯酚钝化的能力。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联合课题组[4](2018)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亟需引起高度重识》文中认为12月18日,由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在北京召开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成果座谈会,会上发布了由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华南食品研究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食品安全研究发展中心、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2016年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是其中之一,这份报告指出,我国

周素萍[5](2017)在《阳烂侗族传统银饰研究》文中提出侗族传统银饰是侗族文化的综合载体,在丰富、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承担起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任务。大量精美银饰的制作与日常佩戴折射出数百年间侗族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值得传承保护的遗产。在众多传统手工艺濒临消失的今天,侗族传统银饰手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何传承值得研究。本文的主要调查对象是阳烂村的龙绍芬,他是当下该村最老的银匠,也是一位具有神奇色彩的传奇人物。本文对银饰的研究,以他为主线,从他的故事出发,以他的视角,追随他曾经的脚步,展开阳烂侗族银匠以及他们加工的侗族银饰的田野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访谈记录、照片、录音、录像材料。而对新一代银匠领头人龙开建,以及九零后银匠龙尔的研究,展现的是阳烂银匠传承新的希望。笔者运用传统的参与式调查、文献资料研究及现代调查技术相结合,通过人、文、地、产、景、史、神七个方面对侗族村寨进行调查,主要聚焦在银饰的工艺、材质、文化符号与内涵、功能、传承与变迁等几个方面,藉此发现侗族的文化特征与经济规律,论证经济发展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进而剖析文化与经济的崁合关系,并结合侗族生境、家庭生活、生计方式等,提出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方法,实现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文化变迁理论出发,试图论述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等因素引起侗族经济的发展、变化或停顿。而侗族银饰材质变化、款式变化反映出侗族经济状况。木材自由贸易时期,侗族地区经济宽裕,导致白银囤积,侗族银饰兴起并逐步发展,银匠应运而生。文革让侗族经济停顿,银饰被“破四旧”,银匠转行。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不发达,侗族地区流行佩戴小件银饰配合大件合金饰品,老银匠重抄旧业。近几年侗族申遗引起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流行整套纯银嫁妆,年轻人开始学习银匠技艺,银匠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另外技术进步降低侗族银饰制作时间成本,个人技术水平高低决定银饰加工费用的差异。本文全面展现了阳烂侗族银匠以及侗族银饰文化发展、演变历程,试图揭示侗族银饰文化的内涵,为侗族银饰文化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齐澍晗[6](2016)在《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文中认为全球化背景下,“逐步清晰”的环境风险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德国社会学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者,通过对现代化困境的反思、针对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出现的、相互之间还有“某种”关联的社会风险展开深入研究;创造性的形成了“风险社会”这一系统而完整的社会学理论。当前,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高风险社会状态: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在短时间的急剧转型——别的国家在近百年逐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将一次性在当代中国集中爆发出来;而环境风险,则是风险社会里最典型的风险。从食品安全视角来看,环境风险通过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初级农产品;环境风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迁移、传递,从而最终影响到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的梳理、借鉴和吸取,认为“风险社会”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也不是国家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风险社会”理论是针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困境的全面描述;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其资本主义现代化制度的一种自省与反思;“风险社会”理论是通过描述风险现象和风险特征,以探寻能够改善社会关系、完善现代化制度的发展路径。如前所述,中国正处于高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日益复杂,且具备“潜在性”和“不可预估性”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吸取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成果,认真分析中国环境风险的分配现状、并对我国现行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措施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寻求法律手段规制环境风险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对环境风险予以法律规制时具体存在着三个法学困境:是关于规制主体和价值取向的困境;二是关于法律规则确定性的困境;三是关于风险责任分配的困境。随后,本文将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环境法学、传统法理学,指出能够克服上述三个困境的法学理论。最后,通过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或地区现行的风险法律规制手段进行考察,本文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具体路径:一是确立风险法治原则,以该原则作为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运行原则;二是建立环境风险分析管理制度体系,以此制度体系实现应对风险的科学理性;三是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以此机制确保对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更及时、更精准;三是完善指引性公共政策,通过推动指导性的公共政策法制化,实现对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引导,形成社会共同治理环境风险的良好社会运行模式。

喻辉[7](2016)在《智慧政府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升。因此,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瘦肉精猪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次次打击着公民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政府、公民和社会的热切关注。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及治理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步开展。然而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食品安全治理的成效并不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仍有发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慧政府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兴其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治理之中,为政府治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问题,本研究探讨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食品安全治理之中,在智慧政府建设浪潮中,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下,采取一种多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方式,希望能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食品安全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可行性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对食品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以掷出窗外网为平台,收集整理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探究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特征,并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发掘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治理经验,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指导。第六部分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在智慧政府建设背景下,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下,深入探寻我国食品安全的多中心治理之路。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研究视角创新,本研究探讨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府建设背景下,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其次,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深入发掘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特征和问题成因。最后,解决方案的创新,本研究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政府、市场和社会中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方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积极思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充分运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崔文健[8](2014)在《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本文根据乡镇河道景观的定义、类型、构成、研究概况,总结出了乡镇河道的特点、设计原则和方法,并以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高峰镇麻线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通过运用景观设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项目地现状分析、定位、详细规划以及分区设计等方面对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提高了乡镇河道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本文总结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结论是对河道景观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发展,对于乡镇河道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乡镇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综合归纳国内外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总结河道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理论。阐述了乡镇河道景观的概念、类型、特点,论述了其在乡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归纳出乡镇河道景观的要素,总结出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等。以生态化、因地制宜、连续性、美学、安全性等原则为指导,探讨了解决乡镇河道存在问题的方法,打造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乡镇河道新景观。(3)本文案例在对高峰镇麻线河河道景观带进行区位分析、经济结构分析、文化资源分析和挖掘、河道现场勘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麻线河旅游型河道景观带的定位。依据河道设计的相关法律规范和设计标准,在最大限度保护河道现状的前提下,将景观带从北至南分为“观光养生农业”、“湿地文化展示”、“滨水商业休闲”三大功能区,并按各区的功能和主题要求设计了“药膳主题庄园”、“千耦其耘”、“商业街”等特色景点。交通设计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游步道三个层级,整体为环状体系,相互贯通。竖向设计根据河道不同区段不同时期水量的不同采用的“单层”和“多层”的断面形式和自然式为主的驳岸设计。植物配置为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以乡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服务设施根据以人为本原则并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位置、功能和外观的合理设计。

李梅芳[9](2013)在《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以某市镉污染事件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维权型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引发环保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工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环保问题,当环境污染侵害民众的生存权益之后,民众却没有有效的权益救济渠道来解决环境纠纷。持续的矛盾对立以及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当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而又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合理的解决,就很容易引发群体矛盾。矛盾发生了,如果政府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有效的化解矛盾,就更可能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进一步恶化。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导致不稳定”,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群体性事件中尤其是农村群体性事件尤其发人深省。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如果不加以积极治理,不仅会给当前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带来冲击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公共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危害,甚至引起全国的社会动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当不利的。本文分别采用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在研究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工具,以湘东某市为研究个案,结合在湘东某市走访的材料为基础,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方法,对所走访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化工厂的引入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入剖析该个案的发生原因和处理结果,对我国发生类似由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提出系统的对策。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厘清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环保型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危害。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分析发生该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该事件会引起哪些危害。第三部分,以湘东某市镉污染事件为研究个案,分析环保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通过深入的剖析,把整个事件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投诉期、上访期、冲突期和善后处理期。第四部分,分析湘东某市镉污染事件的原因,深入剖析影响该事件的各种因素。第五部分,环保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出对环保型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环保型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人民内部矛盾,政府部门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避免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李敏[10](2012)在《“螺旋藻”的打假维权风云》文中研究指明食品药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已经从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深及到营养保健层面,也正因为如此,在质量大考面前,保健品原料"螺旋藻"近期名声大噪,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的原料检测结果的一个月变脸现象。那么真相究竟为何?消费者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维护?当百姓利益和企业利益同时遭到威胁需要维权时,各方民众又是何种态度?人们又该如何对待螺旋藻保健品?

二、9成不合格茶叶铅超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成不合格茶叶铅超标(论文提纲范文)

(2)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以武夷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概念与作用
        1.2.1 食品安全追溯的基本概念
        1.2.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1.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研究进展
        1.3.3 我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关键追溯信息分析
    2.1 茶叶生产供应链
        2.1.1 茶叶生产供应链结构
        2.1.2 茶叶生产供应链参与者及其职责
    2.2 茶叶生产供应链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关系
        2.2.1 茶叶生产供应链以生产、销售为参与主体
        2.2.2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生产、监督、消费者为参与主体
        2.2.3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以生产为关键追溯信息
    2.3 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关键追溯信息分析
        2.3.1 茶树种植生产环节追溯信息
        2.3.2 茶叶加工环节追溯信息
        2.3.3 茶产品运输环节追溯信息
        2.3.4 茶叶销售环节追溯信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夷山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参与方调查
    3.1 调查方法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问卷发放
        3.1.3 调查对象
    3.2 夷山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参与方认识分析
        3.2.1 监管部门质量安全追溯重视程度高
        3.2.2 茶叶生产主体了解态度积极
        3.2.3 茶叶加工主体的质量追溯能力有待提高
        3.2.4 生产包装主体技术培训有待于增强
        3.2.5 仓储及销售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现状
    4.1 武夷山市茶产业概况
        4.1.1 武夷山市基本概况
        4.1.2 武夷山茶产业概况
        4.1.3 武夷山茶叶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优势
    4.2 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现状
        4.2.1 生产主体追溯建设现状
        4.2.2 监管部门追溯建设现状
        4.2.3 消费者追溯建设现状
    4.3 武夷山市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成效
        4.3.1 追溯体系关键追溯信息逐步完善
        4.3.2 茶叶追溯监管平台建设不断规范
        4.3.3 追溯监管体系参与方积极性提高
        4.3.4 武夷山追溯监管体系建设成效
    4.4 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4.4.1 尚未形成统一的追溯监管标准体系
        4.4.2 政策体系建设支持力度不足
        4.4.3 追溯信息指标体系建设不完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5.1 培养质量安全意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5.1.1 监管部门职责要求
        5.1.2 茶叶生产主体要求
        5.1.3 消费者利益维护
    5.2 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5.2.1 引入高科技元素,完善武夷山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
        5.2.2 增强调研,合理确定指标内容
        5.2.3 完善功能,增加信息录入的便利性
    5.3 加强监管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
        5.3.1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保证追溯监管体系的公信力
        5.3.2 出台相应的行业法规,注重行业自律
        5.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1.1 茶叶追溯体系参与方及关键追溯信息
        6.1.2 参与方对追溯体系的认知与培训
        6.1.3 武夷山市茶叶追溯体系建设成效与不足
        6.1.4 茶叶追溯体系建设对策
    6.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调查问卷

(3)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检测对象概述
        1.1.1 有机磷农药种类及残留危害
        1.1.2 重金属污染及残留危害
        1.1.3 碱性磷酸酶特性及应用
    1.2 标准检测方法
        1.2.1 色谱法
        1.2.2 质谱法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3 检测对象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3.2 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3.3 碱性磷酸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实验设想
        1.3.4 电化学免疫分析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机磷农药残留电化学检测
    2.1 引言
    2.2 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纳米银/乙酰胆碱酯酶/壳聚糖电极
        2.2.1 背景介绍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本节小结
    2.3 以氯解磷定为探针的有机磷农药电化学检测
        2.3.1 背景介绍
        2.3.2 实验方法
        2.3.3 结果与讨论
        2.3.4 本节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纳米点修饰电极检测重金属镉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碳纳米点修饰电极制备及电化学法参数设置
        3.2.3 镉含量检测参数设置及食用百合预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性能对比分析
        3.3.2 食用百合中镉含量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性磷酸酶检测及电化学免疫分析
    4.1 引言
    4.2 以不对称核酸链为底物基于核酸扩增的碱性磷酸酶检测
        4.2.1 背景介绍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本节小结
    4.3 一种用于电化学免疫分析的抗钝化电极浆料
        4.3.1 背景介绍
        4.3.2 实验方法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有机磷农药检测
        5.1.2 重金属残留检测
        5.1.3 碱性磷酸酶检测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亟需引起高度重识(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世界第一
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位列五大类农产品末位
抽检合格率处于中下游
经营环节重点水产品合格率总体偏低
供应链各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安全风险
水产品是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最多的食品种类之一
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根源与治理路径

(5)阳烂侗族传统银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田野点介绍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阳烂侗族传统银饰的种类
    第一节 阳烂侗族女性银饰
    第二节 侗族儿童银饰
    第三节 侗族其他银饰
第三章 阳烂侗族传统银饰加工工具与工艺
    第一节 阳烂侗族银饰原材料及制作工具
    第二节 阳烂侗族银饰制作工艺
第四章 阳烂侗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
    第一节 阳烂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人
    第二节 阳烂的老中青三代银匠
    第三节 阳烂侗族银饰加工技艺的传承保护
第五章 侗族传统银饰的文化符号与功能分析
    第一节 侗族银饰的侗语表达
    第二节 侗族传统银饰的文化符号
    第三节 侗族传统银饰的功能
第六章 侗族银饰文化变迁
    第一节 侗族银饰材质的变迁
    第二节 侗族银饰工艺技术的变迁
    第三节 侗族银饰款式的变迁
    第四节 侗族银饰功能的变迁
    第五节 销售策略与加工技艺传承的变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内容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观概述
    第一节 “风险是什么”
    第二节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梳理
        一、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理论归纳
        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
        三、卢曼的风险社会理论
        四、道格拉斯、拉什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风险社会理论的确立
        一、辩证唯物观看待西方风险社会理论
        二、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批判与借鉴
        三、本文风险社会理论观的建立
        四、总结
第二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现状及界定
        一、“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现状
        二、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中的风险规制措施
        一、现有法律体系
        二、监管主体与监管方式
        三、主要制度及总结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中的风险规制措施
        一、“风险预防”的发展
        二、现有法律体系
        三、监管主体与监管模式
        四、主要制度及总结
    第四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不足
        一、监测方面的不足
        二、评估方面的不足
        三、标准方面的不足
        四、管制方面的不足
        五、应急方面的不足
第三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问题
    第一节 实践上的困境
        一、立法、执法、司法路径上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三、总结
    第二节 理论上的困境
        一、政府“双重”风险地位
        二、政府与亚政治(次政治)的关系
        三、“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四、外部性的责任制度失灵
    第三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存在问题
第四章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问题解决的法理分析
    第一节 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的特征
    第二节 规制主体和价值取向
        一、“宪法”赋予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权力
        二、四种价值取向
        三、规制、管制及服务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法律规制的确定性
        一、原因推定原则的适用
        二、民主共治
        三、成本效益分析与软法路径
    第四节 风险责任分配
        一、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
        二、商业判断规则的借鉴
第五章 国外风险规制措施的经验考察
    第一节 欧盟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一、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的情况介绍
        二、食品安全风险法律规制情况介绍
        三、小结
    第二节 美国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一、立法情况
        二、具体措施
        三、小结
    第三节 日本风险规制措施的实践情况简介
第六章 完善食品安全为视角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措施
    第一节 确立一个新原则:风险法治原则
    第二节 建立风险分析管理制度体系
        一、确立风险分析制度体系
        二、建立国家风险管理制度
        三、建立专家委员会的风险评估制度
        四、建立风险交流制度
    第三节 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
        一、“回应型”立法理论
        二、风险立法机制的组成和作用
        三、建立回应型立法机制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四、建立立法的回应型程序机制
    第四节 完善指引性的公共政策
        一、推广“绿色发展引导基金”
        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
        三、构建“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智慧政府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3. 国内外研究评价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之处
        1. 研究的可行性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的阐释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食品和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治理
        3. 智慧政府及其新技术
    (二) 理论基础的阐释
        1. 多中心治理理论阐释
        2. 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初探
    (一)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
        1. 监管空白时期(1949—1991年)
        2. “九龙治水”时期(1992—2009年)
        3. “九加一”时期(2010—2012年)
        4. 体系完善时期(2013年至今)
    (二)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状的深入分析
        1.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2.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特征
    (三)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1. 智慧政府治理时代的到来
        2. 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
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问题剖析
    (一)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
        1. 食品原料供给环节的问题
        2.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
        3. 食品运输储存环节的问题
        4. 食品销售消费环节的问题
    (二)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市场失灵
        2.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政府失灵
        3.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社会失灵
五、智慧政府背景下国外食品安全治理经验借鉴
    (一) 国外食品安全治理实践
        1. 食品安全治理的机构和模式
        2. 食品安全治理新思路和方法
    (二) 国外食品安全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1. 治理机构建设的启示
        2. 治理制度建设的启示
        3. 治理方法运用的启示
六、智慧政府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新思路
    (一) 智慧政府及其新技术与食品安全治理相结合的可行性
        1. 大数据与食品安全治理
        2. 云计算与食品安全治理
        3. 物联网与食品安全治理
    (二) 智慧政府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思路
        1. 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转变
        2. 智慧政府及其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运用
        3. 智慧政府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查阅文献,归纳总结
        1.3.2 学科贯融,辩证分析
        1.3.3 现场调查,分析现状
        1.3.4 总结推理,付诸实践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河道景观发展概况
        1.4.2 国内河道景观发展概况
    1.5 相关学术理论基础介绍
        1.5.1 景观生态学
        1.5.2 景观规划设计学
第2章 乡镇河道景观的相关理论
    2.1 乡镇河道相关概念和功能类型
        2.1.1 乡镇河道的概念
        2.1.2 乡镇河道的功能
        2.1.3 乡镇河道的类型
    2.2 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2.2.1 景观
        2.2.2 景观设计
        2.2.3 河道景观
        2.2.4 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特点
    2.3 乡镇河道景观与乡镇发展的关系
        2.3.1 河道景观与乡镇生态文明
        2.3.2 河道景观与乡镇精神文明
        2.3.3 河道景观与乡镇经济发展
第3章 乡镇河道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生态化设计原则
        3.1.1 前期数据的储备
        3.1.2 河道污染的治理
        3.1.3 自然式河流的恢复和保护性开发
    3.2 与地域景观和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原则
        3.2.1 与地域景观相融合
        3.2.2 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
    3.3 使各部分景观紧密联系—连续性原则
        3.3.1 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和交流
        3.3.2 空间结构的相互衔接
        3.3.3 时间上的连续性
    3.4 尊重人的审美习惯—美学原则
        3.4.1 景观的感知分析
        3.4.2 塑造美感的方法
    3.5 河道景观区风险控制—安全性原则
        3.5.1 景观设施的使用安全
        3.5.2 河道景观区的防洪
        3.5.3 河道景观区的消防
    3.6 景观建设成本控制—节约性原则
    3.7 设计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原则
    3.8 多角度综合性考虑—全面性原则
第4章 乡镇河道景观构成和设计方法
    4.1 乡镇河道景观的构成要素
        4.1.1 硬性景观构成要素
        4.1.2 软性景观构成要素
    4.2 乡镇河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4.2.1 定位和总体规划布局
        4.2.2 河道断面设计
        4.2.3 河道驳岸设计
        4.2.4 交通设计
        4.2.5 河道景观建筑设计
        4.2.6 河道景观植物设计
        4.2.7 河道景观铺装设计
        4.2.8 河道景观小品及配套设施
第5章 高峰镇麻线河景观规划设计
    5.1 项目规划的依据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经济分析
        5.2.3 文化资源
        5.2.4 现状分析
    5.3 项目规划构思
        5.3.1 项目设计理念
        5.3.2 项目设计定位
    5.4 项目详细规划设计
        5.4.1 设计范围
        5.4.2 项目总体布局
        5.4.3 各功能分区与主要节点设计
        5.4.4 交通设计
        5.4.5 竖向设计
        5.4.6 植物配置设计
        5.4.7 服务及配套设施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以某市镉污染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危害
    第一节 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参与者多为利益相关人
        二、暴力化程度增强
        三、组织化程度提高
        四、具有反复性
        五、破坏力大
        六、诉求的合理性与行为的违法性交织
    第二节 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一、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二、破坏政治和社会稳定
        三、影响执政基础
第三章 某市镉污染事件的演化
    第一节 镉污染事件的潜伏期
        一、化工厂引入与环境污染
        二、环境污染前期投诉缺乏回应
    第二节 镉污染事件的冲突期
    第三节 镉污染事件的爆发期
    第四节 镉污染事件的善后处理期
        一、第一阶段处置工作
        二、第二阶段处置工作
第四章 某市镉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乡政府唯GDP发展直接损害了当地群众利益
    第二节 群众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的维权要求日益提升
    第三节 环保部门监督缺位导致污染工厂的进入
    第四节 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不畅转而诉诸于群体性事件
    第五节 媒体的选择性信息披露激化了当地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一、当地政府缺乏适当的信息披露与回应
        二、部分媒体对事件推波助澜
第五章 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对策
    第一节 建立生态文明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引入绿色GDP
        三、建立环保监督体制
    第二节 建立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
        一、建立预警防范机制
        二、完善农民利益诉求机制
        三、构建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第三节 引导村民理性维权
        一、普及人们的环保知识
        二、通过合理途径进行维权
    第四节 实行环境责任追究机制
        一、实行领导负责制
        二、完善责任追究制
    第五节 建立干群互信机制,密切联系群众
        一、切实维护和扞卫人民群众利益
        二、重塑政府的合法性,提高民意支持
    第六节 引导与规范媒体行为
        一、边处置边披露信息
        二、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三、引导新闻媒体的准确报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9成不合格茶叶铅超标(论文参考文献)

  • [1]H公司蓄电池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与防范研究[D]. 杨晓庆. 江苏科技大学, 2020
  • [2]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以武夷山市为例[D]. 徐倩.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2)
  • [3]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及碱性磷酸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郑琦琦. 浙江大学, 2018(08)
  • [4]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亟需引起高度重识[J].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农村科技, 2018(01)
  • [5]阳烂侗族传统银饰研究[D]. 周素萍. 吉首大学, 2017(03)
  • [6]试论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环境风险规制 ——以食品安全为视角[D]. 齐澍晗. 武汉大学, 2016(01)
  • [7]智慧政府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D]. 喻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8]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D]. 崔文健. 南昌大学, 2014(01)
  • [9]环保维权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以某市镉污染事件为例[D]. 李梅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10]“螺旋藻”的打假维权风云[J]. 李敏.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2(05)

标签:;  ;  ;  ;  ;  

90%不合格茶叶铅超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