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描数字化软件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龚昕[1](2020)在《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建立及临床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评价其对鼻、上颌牙槽骨的塑形效果。方法:使用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获取单侧唇腭裂(UCLP)和双侧唇腭裂(BCLP)婴儿上颌牙槽骨数字化模型各30个,与相应硅橡胶制取石膏模型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临床常用测量项目上的差异,并进行数字化模型测量的可重复性检验。以口内扫描获取的上颌牙槽骨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在虚拟环境中精确、量化移动牙槽骨各骨段,实现缩小牙槽骨裂隙,恢复正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各分解步骤数字模型的设计;基于每个矫治阶段的数字模型设计矫治器的数字化模型;3D打印制作个体化鼻-牙槽骨塑形(NAM)矫治器,建立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并检测3D打印矫治器的精度。使用3d MDface系统采集10例UCLP婴儿全数字化NAM矫治前后的面部软组织图像,测量矫治前后鼻部形态的三维变化,评价其对鼻的塑形效果。通过对20例UCLP和15例BCLP婴儿全数字化NAM矫治前后的口内扫描数字模型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其对牙槽骨的塑形效果。结果: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与石膏模型的各项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模型测量的可重复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90。3D打印NAM矫治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三维模型相比,UCLP的标准偏差为0.0544mm,BCLP的标准偏差为0.1924mm。全数字化NAM可显着改善UCLP婴儿的鼻部偏斜(P<0.01),鼻小柱比、鼻孔高度比、鼻孔宽度比和鼻小柱倾斜角的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牙槽骨的裂隙宽度、中线偏斜、矢状长度等测量项目在全数字化NAM矫治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结节间宽度在矫治后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内扫描获取的唇腭裂婴儿上颌牙槽骨数字化模型可替代传统石膏模型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能提高诊疗精度和效率、降低诊疗风险;不仅可以塑形鼻翼软骨,延长鼻小柱,明显提高鼻的对称性,改善鼻外观;还能有效矫正错位的牙槽骨段,缩窄牙槽骨裂隙,恢复正常牙弓形态。
张璇,吴娟,任双双,杨洁,苗雷英,孙卫斌[2](2018)在《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用于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软组织区域准确度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软组织准确度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牙弓宽度以及解剖位置等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0例已接受龈上洁治术及牙周探诊检查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获取传统石膏模型。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口内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3Shape D810对石膏模型进行扫描,最终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导入Geomagic Qualify 2012软件中,分别比较探诊位点牙龈、切牙、前磨牙、磨牙牙龈及全牙列牙龈软组织两种模型的3D偏差值。使用单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牙龈3D偏差大小与各探诊位点的牙周袋深度(PD)、牙龈炎症程度以及牙弓宽度的关系。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不同解剖位置数字化模型牙龈准确度有无差异,用Tukey检验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结果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3D偏差大小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牙弓宽度无关(P>0.05),与牙齿解剖位置有关(P<0.01),磨牙区域准确度相较于切牙和前磨牙区域降低。结论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在牙龈组织方面可以代替传统石膏模型应用于临床。
张璇[3](2018)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准确度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直接测量(Actual measurement,AM)为参考,评估患者的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Intra-oral Scan Model,ISM)和传统石膏模型(Traditional Plaster Model,TPM)牙列硬组织部分的准确度,并比较ISM和TPM牙列硬组织的3D偏差。另外分析两种模型的牙龈部分差异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以及牙弓位置的相关性,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ISM和TPM关于牙龈软组织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1.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区域准确度的研究选取28例已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周探诊检查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使用硅橡胶获取传统石膏模型,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使用电子卡尺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直接测量,记录临床牙冠高度、临床牙冠宽度,及牙弓宽度。用3ShapeD810对石膏模型进行扫描,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口内扫描数字模型同样转为STL格式文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Qualify 2012进行3D测量,记录两种模型的上述指标,另外在软件中对牙列进行剪裁和三维拟合对齐,记录两种模型的牙列表面3D偏差(D-RMS)。以口内测量值为金标准,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判断口内扫描数字模型和传统石膏与口内直接测量相比牙列硬组织部分的准确度,并比较两种模型的牙列表面3D偏差。2.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区域准确度的研究患者纳入及模型获取同1,记录全牙列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G-RMS)、各探诊位点处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P-RMS)以及牙弓前、中、后段牙龈表面形态3D偏差(G-RMS1、G-RMS2、G-RMS3)。使用单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各探针位点处牙龈表面3D偏差与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程度的关系。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分析G-RMS1、G-RMS2、G-RMS3有无差异,用Tukey检验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并比较两种模型的牙龈表面3D偏差。结果:1.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区域准确度的研究以口内直接测量数据为参考,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列时的准确度均在0.1mm以内,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弓后端宽度的准确度略低于传统石膏模型(口内扫描数字模型上颌:0.25mm,传统石膏模型上颌:0.15mm,口内扫描数字模型下颌:0.26mm,传统石膏模型下颌:0.14mm),两种模型上颌平均牙列表面3D偏差为0.167士0.046mm,下颌平均牙列表面3D偏差为0.139±0.063mm,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2.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区域准确度的研究经过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3Shape TRIOS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牙龈软组织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牙周袋深度对ISM和TPM的P-RMS无影响(P>0.05);2.牙龈炎症情况对ISM和TPM的P-RMS无影响(P>0.05);3.上颌平均 G-RMS 为 0.081 ±0.216mm,下颌平均 G-RMS 为 0.074±0.183mm,明显偏差主要出现在牙弓后段、龈缘及龈乳头。4.牙弓后段ISM与TPM的G-RMS比牙弓前、中段大(P<0.05),为0.283mm,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范围内。结论:在获取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模型时,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部分及牙龈部分的准确度都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可以避免对牙列压迫造成组织移位,在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取模时,口内扫描数字模型更优。
董增勋,侯宇[4](2015)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精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包括原图误差、图纸扫描误差、图纸定向误差、几何纠正误差、矢量化误差等误差。针对各种误差提出了误差控制方法,原图误差控制、以及质量控制指标,阐述了误差精度评定理论。
袁豹,岳东杰,张亮,王露[5](2013)在《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相似变换模型及其在地图扫描数字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地图扫描数字化中,图纸定向的精度直接影响后续地图要素数字化的精度,而在图纸定向中较为常用的相似变换模型未能周全考虑地图定向点的采集误差以及原始地理坐标的测量误差。引进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相似变换模型,结合地图扫描数字化实验,分析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方法的相似变换模型的适用性及优越性。
陈楠,杨武年,汤洪[6](2012)在《CASS7.0下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及其精度分析》文中提出地形图扫描数字化为GIS数据源的一种重要获取手段,已经成为地图数字化的主流。从扫描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出发,以1∶500现有地形图为数据来源,利用测绘专业软件CASS7.0实现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的整个生产过程;讨论了扫描数字化成图的主要误差来源,并对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校正精度和矢量化精度进行了分析。
赵振东[7](2011)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误差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的误差来源,对误差的控制作了探讨并给出一些质量控制指标;结合实际工程,对误差控制的数据结果用点位中误差方法进行了抽查鉴定。
谢振红,付博,王忠礼,邓彩群[8](2010)在《地图数字化的不确定性分析及数据质量控制》文中认为地图数字化作为空间数据的重要来源,生产工序多,每一步产生的误差对成果数据质量均有影响.首先从地图数字化所涉及的数据来源、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等因素出发,探讨了由其带来的不确定性.然后,从数据采集过程着手,研究如何在数据获取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成果数据质量.最后分析如何通过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得出结论:数据源质量决定地图数字化成果数据质量,几何纠正,图纸定向是地形图扫描数字化的重要工序,屏幕数字化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需要重点进行质量控制.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也会引入新的误差.
靳军,崔铁军[9](2010)在《海图空间数据扫描数字化的误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首先介绍了海图空间数据和扫描数字化的概念,然后对海图空间数据扫描数字化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结合具体海图进行了扫描数字化试验,对其中明显地物点的扫描数字化误差进行了均值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扫描数字化数据误差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更多地表现出系统性误差。
周平[10](2010)在《地图扫描数字化几何畸变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军用GIS大都需要高精度的矢量地形图库作为支撑,而基础矢量地形图是在原有纸质地图的基础上,通过扫描数字化及矢量化等手段来获取的。纸质地图的扫描数字化通常采用大幅面扫描仪。由于光学扫描仪本身的特性,使扫描数字化的地图存在着一定的几何偏差,将导致矢量地形图的精度降低,影响GIS系统的性能,因此必须在其矢量化前进行扫描图像的几何畸变校正。本文在对扫描仪几何误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光学畸变特性的获取、畸变校正系数的生成及畸变校正算法的实现。通过亚像素算法的设计实现了网格图像控制点高精度坐标的自动获取;根据逆向映射原理对控制点坐标进行多项式拟合产生畸变校正系数;通过几何变换和双线性插值法与最近邻域法相结合的灰度插值算法对扫描图进行校正。最后,利用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地图扫描数字化几何畸变校正系统。经仿真验证,图像的几何畸变得到了有效的校正,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扫描数字化软件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扫描数字化软件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建立及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索引 |
绪论 |
第一部分 唇腭裂婴儿上颌牙槽骨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与硅橡胶制取石膏模型准确性的比较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唇腭裂婴儿上颌牙槽骨模型获取 |
2.2.1 传统印模制取 |
2.2.2 数字化模型采集 |
2.3 模型测量内容与测量方法 |
2.3.1 模型测量内容 |
2.3.2 测量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的准确性 |
3.2 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 |
3.3 测量者间数字化模型测量的可重复性 |
4 讨论 |
4.1 样本选择 |
4.2 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骨的标志点 |
4.3 唇腭裂婴儿上颌牙槽骨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 |
4.4 口内扫描技术应用于唇腭裂婴儿的优势 |
4.4.1 提高安全性 |
4.4.2 扫描实时性和灵活性 |
4.4.3 高效性 |
4.4.4 便于资料长期保存 |
4.4.5 避免个别托盘的交叉感染 |
4.5 口内扫描技术应用于唇腭裂婴儿存在的问题 |
4.5.1 口内扫描系统的改进 |
4.5.2 唇腭裂婴儿本身固有的因素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建立 |
1 文献回顾 |
1.1 唇腭裂序列治疗 |
1.2 唇腭裂婴儿术前矫治的发展 |
1.3 数字化技术在唇腭裂婴儿术前矫治中的应用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口内扫描获取唇腭裂婴儿上颌牙槽骨三维数字化模型 |
2.2 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模型设计 |
2.2.1 三维重建上颌牙槽骨数字化模型 |
2.2.2 牙槽骨的分割、虚拟移动及数字化模型设计 |
2.3 NAM矫治器数字化模型设计 |
2.3.1 矫治器数字化模型设计 |
2.3.2 鼻撑数字化模型设计 |
2.4 3D打印生产NAM矫治器 |
2.4.1 3D打印生产矫治器和鼻撑 |
2.4.2 NAM矫治器制作完成 |
2.5 3D打印矫治器精度检测 |
2.6 全数字化NAM临床矫治流程 |
2.6.1 牙槽骨塑形(alveolar molding) |
2.6.2 鼻软骨塑形(nasal cartilage molding) |
3 结果 |
3.1 3D打印矫治器精度检测结果 |
3.2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口内扫描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
4.2 CAD/CAM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
4.3 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工作流程 |
4.4 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临床评价 |
一 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鼻部矫正效果的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设备 |
2.3 图像采集与处理 |
2.3.1 图像采集 |
2.3.2 数据处理 |
2.4 鼻部软组织测量内容 |
2.4.1 确立坐标系 |
2.4.2 面部软组织标志点与鼻部测量项目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图像采集次数 |
3.2 统计学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3dMDface应用于唇腭裂婴儿面部软组织评价的优势 |
4.2 图像采集 |
4.3 全数字化NAM矫治后鼻部形态的改善 |
4.4 3dMDface技术应用于唇腭裂婴儿软组织评价存在的问题 |
4.5 本部分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5 结论 |
二 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牙槽骨矫正效果的三维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数字模型测量方法与测量内容 |
1.2.1 数字模型测量方法 |
1.2.2 数字模型测量内容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UCLP统计学分析结果 |
2.2 BCLP统计学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上颌牙槽骨的横向宽度 |
3.2 UCLP上颌牙槽骨塑形效果 |
3.3 BCLP上颌牙槽骨塑形效果 |
3.4 上颌牙槽骨数字模型重叠分析的意义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2)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用于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软组织区域准确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材料 |
1.3 方法 |
1.3.1 获取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传统石膏模型STL格式文件 |
1.3.2 测量过程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牙周袋深度对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软组织准确度的影响 |
2.2 牙龈炎症程度对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软组织准确度的影响 |
2.3 牙弓宽度对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软组织准确度的影响 |
2.4 不同解剖位置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软组织准确差异 |
3 讨论 |
(3)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准确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数字化模型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列区域准确度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牙龈区域准确度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精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2. 1 原图的误差来源: 地图固有误差; 纸张变形产生的误差。 |
2.3图形输出误差:显示器误差和打印误差。 |
3. 1 原图误差控制 |
3.2扫描数字化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
3. 3 图形输出误差控制 |
4. 1 实验步骤简述 |
4. 2 实验误差来源及其质量控制 |
4. 3 实验精度分析 |
4. 4 屏幕数字化精度分析 |
(5)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相似变换模型及其在地图扫描数字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相似变换模型 |
2 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相似变换模型 |
2.1 总体最小二乘基本原理 |
2.2 模型求解及精度评定 |
3 应用及实验分析 |
4 结论 |
(6)CASS7.0下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及其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源数据的获取 |
2 数字化前的预处理 |
3 光栅图像矢量化 |
4 扫描数字化成图精度分析 |
4.1 校正精度分析 |
4.2 矢量化精度评定 |
4.3 扫描数字化综合精度评定 |
5 结语 |
(8)地图数字化的不确定性分析及数据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图数字化不确定性 |
1.1 地图数字化的不确定性 |
1.1.1 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 |
1.1.2 数字化硬件的不确定性 |
1.1.3 数字化处理的不确定性 |
2 地图数据质量 |
3 地图数字化质量控制 |
3.1 地图数据质量控制 |
3.2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
4 结语 |
(9)海图空间数据扫描数字化的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扫描数字化误差的来源 |
2.1 原图固有误差 |
(1) 工作底图本身的误差 |
(2) 纸张变形产生的误差 |
2.2 仪器固有误差 |
(1) 扫描仪产生的误差 |
(2) 图像的几何纠正误差 |
(3) 软件的误差 |
2.3 人为因素误差 |
3 扫描数字化误差的数学校正方法 |
3.1 线性变换算法 |
3.2 非线性变换算法 |
3.3 三角网分块校正法 |
4 扫描数字化误差分析试验 |
4.1 测试过程 |
4.2 均值检验 |
4.3 误差分布检验 |
5 结束语 |
(10)地图扫描数字化几何畸变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扫描几何畸变校正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扫描图像几何误差分析 |
2.1.1 扫描仪的结构 |
2.1.2 影响扫描仪几何精度的误差来源 |
2.2 光学镜头误差机理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2.3.2 系统的设计目标 |
2.3.3 系统的结构设计 |
2.3.4 系统的实现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几何畸变校正中的算法概述 |
3.1 图像几何校正预处理 |
3.2 空间变换 |
3.3 灰度插值 |
3.4 图像亚像素定位技术 |
3.4.1 亚像素定位原理及选用条件 |
3.4.2 数字相关亚像素定位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MATLAB的畸变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4.1 畸变校正的流程 |
4.2 标准模板的设计 |
4.3 基于数字相关亚像素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手动获取坐标值 |
4.3.2 自动获取坐标值 |
4.4 多项式拟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4.4.1 一维畸变系数 |
4.4.2 二维畸变系数 |
4.5 畸变校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畸变校正系统实现 |
5.1 图像校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1 图像校正模块的结构说明 |
5.1.2 图像校正模块工作流程 |
5.2 V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系统 |
5.2.1 用MATLAB引擎实现图像预处理和读写MATLAB数据 |
5.2.2 MATLAB7.0校正算法函数转换成VC++6.0动态链接库 |
5.2.3 代码编辑及DLL调用 |
5.3 系统实现 |
5.3.1 系统界面实现效果 |
5.3.2 误差分析 |
5.3.3 系统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扫描数字化软件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唇腭裂婴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全数字化流程的建立及临床评价[D]. 龚昕.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2]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用于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软组织区域准确度的初步研究[J]. 张璇,吴娟,任双双,杨洁,苗雷英,孙卫斌. 口腔医学, 2018(05)
- [3]慢性牙周炎患者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准确度的初步研究[D]. 张璇. 南京大学, 2018(09)
- [4]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成图精度的研究[J]. 董增勋,侯宇. 城市地理, 2015(24)
- [5]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相似变换模型及其在地图扫描数字化中的应用[J]. 袁豹,岳东杰,张亮,王露. 测绘工程, 2013(04)
- [6]CASS7.0下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及其精度分析[J]. 陈楠,杨武年,汤洪. 地理空间信息, 2012(01)
- [7]地形图扫描数字化误差分析及对策[J]. 赵振东. 科技信息, 2011(17)
- [8]地图数字化的不确定性分析及数据质量控制[J]. 谢振红,付博,王忠礼,邓彩群.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 [9]海图空间数据扫描数字化的误差分析[J]. 靳军,崔铁军. 海洋测绘, 2010(06)
- [10]地图扫描数字化几何畸变校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