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指脓液中分离出一株绿色气球菌

从中指脓液中分离出一株绿色气球菌

一、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论文文献综述)

高亚飞,徐慧敏,张昭宇,杨锐[1](2020)在《创伤球菌属的分类鉴定与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创伤球菌属是1993年Collins等提议设立的一个菌属,目前有5个菌种组成。该属细菌为兼性厌氧、触酶阴性的革兰阳性球菌,模式菌种为孔兹创伤球菌。以往认为创伤球菌是人类和动物皮肤的常住菌群,除引起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机会感染外,很少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孔兹创伤球菌引起感染日渐增多,在免疫功能正常、无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不断被分离报道,须引起重视,提高对该细菌的认识,并做出正确和快速分类鉴定。

肖杰[2](2018)在《河南沿黄绿色奶业发展带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土霉素治疗前后菌群差异的研究》文中指出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生产上对繁殖性能造成影响的主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该病能够导致产奶量下降,空怀期延长、人工授精受胎率低、妊娠风险增加、屡配不孕甚至淘汰,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病原微生物感染、饲养管理、配种技术、环境卫生、营养、激素水平等与多种因素有关。已有研究表明,致病性细菌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激素、中草药等药物通过消除或抑制子宫感染,但对药物治疗的深层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一个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感染情况,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读长较短、测序时间短、测序成本低等特点在临床兽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本研究以河南省沿黄河流域5个县的部分奶牛场的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体内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土霉素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霉素治疗前后菌群结构的变化。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了沿黄河流域新乡市原阳县、济源市、开封市开封县、郑州市中牟县、洛阳市偃师市5个县市共2656头成年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五个县市平均发病率12.8%,各地区发病率有差异;全年78月份发病率最高(14.7%和15.3%),36月份发病率较低(9.6%11.2%);各地区不同胎次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第二部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土霉素的临床疗效研究。选取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高的开封县和原阳县奶牛场采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发现参试奶牛场所患子宫内膜炎,混合感染和单一感染同时存在,且混合感染高于单一感染;开封县奶牛场23头患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原阳县奶牛场14头患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杆菌、溶血葡萄球菌。选取开封县40头子宫内膜炎患牛,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用0%、10%、15%、20%浓度的土霉素注射液进行子宫灌注治疗。结果发现每次灌注20mL 20%土霉素溶液,隔2 d灌注一次,连用4次,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第三部分:土霉素对子宫内膜炎病奶牛子宫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在中牟县某牛场随机选择27个个体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为健康组、带菌个体组、发病组和土霉素治疗组,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及相应设备、软件进行测序和分析。共鉴定出16个门、31个纲、55个目、97个科和212个属。Firmicutes(厚壁菌门)为子宫内膜炎牛和健康牛阴道共有的优势菌门,土霉素治疗后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较发病时分别下降了5.4%和7.2%,说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首先是基于菌群动态平衡的破坏,其数量的变化是子宫恢复健康的关键。Bacteroides(拟杆菌属)在发病状态下比例显着增加,说明该属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马婷婷,韦显凯,闭璟珊,易驰喆,苏姣秀,巫介棚,梁晟,张步娴,郑敏,罗廷荣[3](2017)在《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的测定》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引起保育猪死亡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耐药性及毒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半数致死量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16S rD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株与来自印度海水中的分离菌株CIFRI P-TSB-13(JF784025)的亲缘关系最近;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大观霉素、氨曲南这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等10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等21种抗生素不敏感,表明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分离菌株感染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为2.12×105CFU/mL,感染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46×107CFU/mL。证实引起本次保育猪细菌感染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且该分离菌株的毒力较强,建议治疗时应针对性地选择高敏抗菌药物。

郭凤丽,周友全,李文聪,胡黎娅[4](2015)在《孔兹创伤球菌致乳腺脓肿1例》文中认为创伤球菌(Helcococcus Kunzii)是人和动物皮肤的常住菌,为人类少见的机会致病菌。2015年2月我科从门诊患者的乳腺穿刺液中分离出1株孔兹创伤球菌,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65 岁,汉族,2014 年 4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腺增大,综合医院建议作进一步检查。患者感觉不疼,未

叶英[5](2002)在《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腹腔内感染的病原体及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了解革兰阴性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高产AmpC酶(hyperproductionof the AmpC β-lactamases,AmpC酶)的产生情况,提供合理抗生素选择。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1975-1999年我院内科确诊的重症肝病并发腹腔内感染165病例和1996-2000年我院外科确诊的腹腔内感染218病例腹水培养阳性的细菌菌种及药敏实验结果。收集了我院1999-2001年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为研究菌种,建立一种简易快速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五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5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 结果 165例严重肝病腹腔内感染90%以上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大肠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占59. 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占36. 9%,厌氧菌感染占1. 7%。218例外科性腹腔内感染,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多见,在需氧菌和厌氧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据主导地位,需氧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51. 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1. 8%)。厌氧菌中以脆弱拟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多见。目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现状严重,三代头孢菌素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抑菌率不超过50%。研究已证明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ESBLs或高产AmpC酶。依据高产AmpC酶和ESBLs的各自药敏谱特点,建立一种K-B药敏试验法,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为4株。30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的有14株,产ESBLs的为10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是5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结论 内、外科发生的腹腔内感染的 致病菌有着明显不同。近5年来感染菌呈明显多样化,各种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2__染日趋增多,尤其革兰阴性菌种类繁多,耐药性强。对原发性腹腔内感染的经验.9 性治疗首选p-内酷胺类/p-内酚胺类抑制剂复合制剂单用或联合阿米卡星或氟喳, 诺酮类,无效者选用亚胺培南/西拉司丁u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磷霉素钠是多重_.6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首选药物。对继发性腹膜炎需要联用抗厌氧菌药物。 (克林霉素、甲硝陛、替硝陛等人对多重耐药菌,应使用本试验法检测持续高, 产 AmpC酶或产 ESBLS的菌株。高产 AmpC酶菌株,建议选择亚胺培南、四代 i- 头抱菌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产ESBLS的菌株,首选亚胺培南,替代药物可- I_选择 fi-内酚胺类/i-内酚胺类抑制剂复合制剂或头霉素,但应适当增加剂量。伺 一 时产 ESBLS和 AmpC酶的菌株,首选亚胺培南,二线药物可选择四代头泡菌素。-

李梅[6](2001)在《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文中研究表明

二、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论文提纲范文)

(1)创伤球菌属的分类鉴定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创伤球菌属分类与命名
2 创伤球菌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与染色
    2.2培养特性
    2.3 生化特性
3 创伤球菌鉴定与鉴别触酶阴性革兰阳性球菌群初步鉴别
4 创伤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
5 创伤球菌的临床意义

(2)河南沿黄绿色奶业发展带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土霉素治疗前后菌群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1.1.1 根据子宫内膜炎病程长短分类
        1.1.2 根据子宫黏膜损伤程度及分泌物性质分类
        1.1.3 根据临床症状分类
        1.1.4 其他分类方法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及发病情况
        1.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1.2.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3.1 病原微生物感染
        1.3.2 饲养管理因素
        1.3.3 内分泌紊乱
        1.3.4 其他因素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
        1.4.1 临床诊断
        1.4.2 实验室诊断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
        1.5.1 子宫内膜上皮的防御屏障
        1.5.2 生殖道微生物屏障
        1.5.3 围产期激素免疫
        1.5.4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1.6.1 子宫局部治疗
        1.6.2 全身治疗
        1.6.3 中药治疗
        1.6.4 中西医结合治疗
        1.6.5 其它疗法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1.7.1 注意营养平衡
        1.7.2 科学饲养管理
        1.7.3 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1.7.4 预防用药
    第2章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
        2.1 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2.1.1 第一代测序技术
        2.1.2 第二代测序技术
        2.1.3 第三代测序技术
        2.2 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
        2.2.1 454高通量测序
        2.2.2 HiSeq高通量测序
        2.2.3 SOLiD高通量测序
        2.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流程
        2.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
        2.4.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疫病监测体系中的应用
        2.4.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2.4.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理研究中的应用
        2.4.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兽药筛选中的应用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动物
        1.1.2 发病情况调查
        1.1.3 生产管理情况调查
        1.1.4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1.5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奶牛场基本情况
        1.2.2 调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1.2.3 调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月份发病规律
        1.2.4 调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
        1.3 讨论
        1.3.1 奶牛子宫内膜炎地区的差异
        1.3.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1.3.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的关系
        1.4 小结
    第2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土霉素临床疗效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仪器设备与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开封县奶牛场细菌的分离
        2.2.2 原阳县奶牛场细菌的分离
        2.2.3 分离的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2.2.4 开封县奶牛场子宫内膜炎感染类型及病原菌鉴定结果
        2.2.5 原阳县奶牛场子宫内膜炎感染类型及病原菌鉴定结果
        2.2.6 不同水平土霉素治疗效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土霉素对子宫内膜炎病奶牛子宫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子宫内容物的采集
        3.1.3 实验设备及软件
        3.1.4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2 OTU数量及分析
        3.2.3 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
        3.2.4 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
        3.2.5 菌群结构及丰度的Metastats分析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3)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材料
    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菌株的分离纯化培养
    1.5 革兰染色
    1.6 生化特性鉴定
    1.7 16S r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1.8 药物敏感性试验
    1.9 细菌半数致死量 (LD50) 的测定
        1.9.1 细菌计数
        1.9.2 斑马鱼模型LD50的测定
        1.9.3 小鼠模型LD50的测定
2 结果
    2.1 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革兰染色
    2.2 分离菌株生化特性的鉴定
    2.3 分离菌株16S r D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2.4 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2.5 分离菌株LD50的测定
        2.5.1 斑马鱼模型LD50测定
        2.5.2 小鼠模型LD50测定
3 讨论

(4)孔兹创伤球菌致乳腺脓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摘要
2细菌培养和鉴定
3药敏试验结果
4讨论

(5)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一: 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简表

(6)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摘要
2 讨 论

四、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论文参考文献)

  • [1]创伤球菌属的分类鉴定与临床意义[J]. 高亚飞,徐慧敏,张昭宇,杨锐. 甘肃医药, 2020(02)
  • [2]河南沿黄绿色奶业发展带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土霉素治疗前后菌群差异的研究[D]. 肖杰. 吉林大学, 2018(04)
  • [3]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的测定[J]. 马婷婷,韦显凯,闭璟珊,易驰喆,苏姣秀,巫介棚,梁晟,张步娴,郑敏,罗廷荣. 中国兽医科学, 2017(10)
  • [4]孔兹创伤球菌致乳腺脓肿1例[J]. 郭凤丽,周友全,李文聪,胡黎娅. 临床检验杂志, 2015(06)
  • [5]腹腔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D]. 叶英. 安徽医科大学, 2002(02)
  • [6]中指脓液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菌[J]. 李梅. 医学文选, 2001(S1)

标签:;  ;  ;  ;  ;  

从中指脓液中分离出一株绿色气球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