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岁女儿“怀孕”风波(论文文献综述)
章晓斐[1](2020)在《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平台的功能逐渐完善,微信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同时,母婴产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母婴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在母婴育儿传播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成为各类机构和企业等组织吸引受众、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但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探索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及出现的突出问题,并尝试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论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分析,首先阐释了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概念,指出了微信公众号的兴起以及母婴育儿行业的发展,分析了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大面积爆发的时代环境;第二部分为传播现状描述及成因分析,将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做了问卷调查分析和内容分析,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传播现状成因;第三部分为问题探讨,总结归纳了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日益同质化、“标题党”现象突出、科学性存有争议、商业化愈演愈烈等;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就如何促进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媒体策略有树立品牌、打造团队,内容策略有重视原创、挖掘特色,平台策略有优化推广、商业适度,受众策略有增加互动、组织活动等。
王洁[2](2019)在《《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研究》文中提出《创造》季刊是1922年3月15日创刊的,同年的5月1日正式发行,共出版了二卷,其中第一卷有四期,第二卷只有两期,总共六期,终刊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以创造社同人为主撰写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和通信。还有翻译作品和对外国思想的介绍,以及直接的外文原文欣赏。作为初期创造社同人的第一份期刊,《创造》季刊情爱书写的文学作品以它的不容忽视性成为了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文学状况、当时的留日知识分子的生命体验以及思想的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我们甚至能够追索出存在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中的一些未被关注到的缝隙,新文学和现代性的人的认知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具体的历史时代又是如何限定了文学的特性的?为什么不同题材中的乌托邦构建是相反的?《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是一个可以与历史因素以及诸多复杂因素连接贯穿在一起的一个关键点。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既是创造社同人借以“异军突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感性经验的绝妙手段,也是在文学救国和文学启蒙的重任下,肩起救国,乃至建立心目中的现代性国家和重建新文学的使命系托之所在。因此以《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同时期重要报刊上的刊载的有关情爱书写的文章,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内外结合的视角,系统梳理《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挖掘其中的深层价值,并对其缺失和偏颇之处进行反思是有意义的。第一章对《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进行分类研究。简单的梳理介绍戏剧与小说中的情爱书写、诗歌中的情爱书写。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和构成要素,并进行分析。通过对初期的创造社同人对终极问题的理解的梳理,继续分析形成《创造》季刊文学作品情爱书写中的模式化因素和构成要素的原因。第二章对伴随着《创造》季刊文学作品情爱书写中的觉醒与选择进行研究。新人的构建与对五四个性主义的继承不无关系,因此初期创造社同人所构建的新人和新人的觉醒层面,都带上了浓厚的启蒙气息。但启蒙下的以情爱名义对于旧礼教的反抗、对社会层面与身份定位上的反抗,并存的是面向自然与原初的逃避、趋向死亡的逃避和对争取独立自主权利的懦弱逃避。第三章具体论述《创造》季刊文学评论中的情爱文学化书写。要体现情爱为神圣的本性、要符合“真”的审美要求以及要表现出创造性的精神是初期创造社同人对情爱文学化书写内容的要求。情爱文学化书写的新结构方式、对心理描写表现的强调以及反对旧的形式和其中的旧思想是初期创造社同人在文学评论中对情爱文学化书写形式的要求。新文学追求背景下的情爱文学化书写、情爱的文学化书写中的生之不安与爱之痛苦以及情爱中的社会现实指向性与颓废感的根源都是文学评论中情爱文学化书写的问题。初期主要的创造社同人的了解上分析他们的情爱思想观念也能为我们理解情爱文学化书写中的问题作出贡献。第四章反思《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成因大致与大正文风、日本求学背景、五四运动后的文坛需求和初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倾向性、初期创造社同人的个人因素这几方面的影响有关。《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不仅为新文学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也表现出新文学中乌托邦构建的两歧性。《创造》季刊上的情爱书写中所表现的对于五四以后的个性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20年代初期自我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心灵状态的展示以及其后革命转向的种子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意义。但也折射出前期创造社同人对于生命与生活的认识的有限性,理性也往往淹没于浓厚的情绪表现中,形成了一种直白浅露的语言文字风格,缺少文学的审美性,但如果把这种感性及其倾诉式的书写方式放到文学救国与文学启蒙的时代命题里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
觉乃·云才让[3](2018)在《荒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寺院里,漂亮的僧舍鳞次栉比,唯独一个搭建在靠近大经堂的一座佛殿遗址上的僧舍,模样极其古朴简陋。僧舍的主人,名叫益西加措,过去曾在大殿堂当过郭聂(清洁佛殿的僧人)。后来寺院体恤他年事已高,让年轻人来接替他的郭聂职务,而他无处可去,就继续住在这个简陋的僧舍,一晃,十几年又过去了。此时万里晴空,阳光铺盖了整个世界。寺院周围的香客和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手盖在眼眶上,以免阳光刺眼,还有不少人已经聚集在树阴下乘凉,
李发锁[4](2014)在《医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0多年以后,瘫痪在床的章大为每次狼狈地尿湿了裤子和被褥,都会想起当年门玉生将黑洞洞的枪口顶在自己脑门上的情景。那一刻,自己惊悚抖动着的两腿之间不争气地流出了一泡尿,先是湿透了裤管,接着又把地面湿了一块,可那是一泡多么值得庆幸和纪念的尿呀!尽管热腾腾、骚烘烘,却阴差阳错赋予了人生转折的意义。正是那一泡尿,使门玉生最终下了决心,放手让自己干了一件值得骄傲一生的
默音[5](2014)在《姨婆的春夏秋冬》文中研究表明Autumn弄堂里的哈姆雷特小辉的大名叫吴锦辉。在弄堂里,从老妈到邻居都只喊他小辉。久而久之,几乎连他本人也忘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前程似锦,光辉灿烂。名字是他那个死鬼爸爸取的。据说老爸是跑船的,小辉还在娘胎里他就死了,是被车撞死的。老妈至今仍然保留了海员家属的习惯,饭桌上若有鱼,吃完半边,必须用筷子把底下半边鱼肉掏出来,所谓
李美皆[6](2014)在《孕妇备忘录》文中研究指明1一个女人可能一辈子不生孩子吗?阿缪坐在床上想。一辈子不生孩子的女人是有的,但她们会是阿缪吗?白天阿缪刚刚从L省回来,L省是阿缪的娘家,但阿缪这次回去却不是探亲,而是见一位教授。阿缪有可能考他的博士,探亲只是顺带的事。阿缪这些年一直在为生活奋斗,已经错过25到28岁的最佳生育年龄,若再读完博士,就算一点不耽
刘秀霞[7](2014)在《继往圣绝学,扬圣贤之道 ——国学教师自我认同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社会出现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立志以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为榜样,身教言传,率先垂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圣人的心境去成就每一位学生,甘为蜡烛,但能光照远,惜自焚身。”研究者有感于这些教师的神圣使命感,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研究问题聚焦于“国学教师如何建构自我认同?”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加以探究。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参与研究对象的课堂教学、家长课堂、日常生活、教师培训等活动了解国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建构背景;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交流、网络资料搜集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通过个人解读与小组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研究材料,最终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形成研究文本。通过研究发现:殊途同归,虽然三位国学教师人生经历不同,但目前都致力于对“道”的追求——“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教师职业选择受社会环境、行业背景和个人经历影响,其中民族性、国学教育产业化、个人追求心灵成长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自我认同建构轨迹各不相同,但总会从自我感分裂状态开始,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意义升华等方式,逐步建立自我同一性,确定自我归属感,寻求自我意义感,最终达成自我认同。达成自我认同后的国学教师拥有对身体健康的信念、平和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明确终身价值追求。这一过程具有内在参照性、社会形塑性、持续不断性、阶段差异性、循环上升性等特点。国学教师自我认同建构影响要素互动系统,以自我为核心,包含自我、国学、家庭、学校、事业和社会六个要素,并通过在孝道、人格、省身、君子等层面上的学习和互动,互相影响,共同塑造国学教师的自我认同。
汪洋[8](2012)在《洋嫁》文中研究说明一浴室的氤氲还未散尽。谢桥打量着镜中的自己,湿漉漉的面颊和嘴唇,红艳得有些鬼魅。比脸色更鬼魅的是身上这条用料极为节省的裙子。前胸还算正经,小V领,尺度有限。对于谢桥这种胸前坡度平缓的亚洲女人来说,既然没什么本钱好显摆,非要掏出来昭告天下就叫自曝其短。乾坤在背
程春梅[9](2012)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贞节观》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探讨中国20世纪百年文学创作中,贞节观念如何与政治合谋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衍变之路。贞节观念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历史上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给予“贞节”的解释是不同的。笔者从古代至20世纪文学的阅读经验中发现,贞节观念从古至今的衍变说明了它身上承载了很多文化、政治、社会心理等复杂内容,贞节观念已经不仅代表贞节本身,而且是影响与制约社会上男女两性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自从20世纪初中国打开国门与世界潮流接轨开始,文学中的贞节观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也有了曲折辗转的衍变历程,贞节观念的这种衍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社会风气中呈现出复杂各异的面貌。论文在第一章中主要是回顾东西方贞节观念的历史衍变过程,从历史上来梳理贞节观的来龙去脉。中国、日本、印度、伊斯兰教国家等东方国家历史上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对贞节观念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婚姻制度及各种与贞节有关的习俗,有的甚至绵延至今。西方国家大多受基督教等宗教影响,历史上也曾经有严酷的贞节制度,但随着西方启蒙运动、思想解放及性解放运动带来的影响,贞节的绳索逐渐松绑,西方人突破了贞节观对人情欲的束缚,获得了崭新的男女两性关系。当20世纪初西风东渐,慢慢地贞节不再成为一个全球性太过沉重的话题,东方社会也逐渐摒弃了严酷的贞节制度,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性关系都获得了新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论述了20世纪初期至五四时期贞节观念上历史的觉醒,人们打破性禁忌的坚冰,从理论批判到文学形象的塑造,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揭示传统贞节观的劣根,宣传西方新的性解放思想,一潭死水开始初泛微澜。在这其中,最突出的是清末狭邪小说等世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这种世纪初贞节观念的变化。狭邪小说中以妓院为中心描摹世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封建道德传统相左的思想倾向。鸳鸯蝴蝶派小说很多已把男女的婚姻自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大量表现年轻人挣脱封建传统礼教桎梏的艰难,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的婚恋观、贞操观,他们既不满于父母专制的包办婚姻,又希望获得父母恩准他们的自主婚姻,既渴望婚姻自由不容人干涉,又不能像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青年人那样理直气壮地宣告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鸳鸯蝴蝶派小说是新旧交替时代青年的情感真实写照。第三章主要论述的是现代文学30年中除了革命文学、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之外的文学创作中贞节观念状况。如果说激情飞扬的五四时期令千百年来由根深蒂固的传统贞节观念一统天下的中国社会死水微澜的话,那么这30年表现出来的便是勇敢的反抗与犹疑徘徊双重奏的30年,现代文学中的贞节观念表现出的极为复杂的情态是其他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而且总体来说,男女作家们在表现这一主题时遵循了非常不同的创作思路。面对传统中国典型的贞节观念造成女性的千年苦难,角度的不同认识的不同使男女作家在对题材的把握上也存在差异。男性作家往往从客观的角度深刻地揭示这种苦难的社会根源,而女性作家往往会以感性的笔调,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抒写这种苦难的哀痛。另一方面,男性作家笔下那些被传统贞节观束缚的女性大多数是弱者形象,是无法自救逆来顺受的可悲可怜的社会牺牲品,而在女性作家笔下,这些受害者往往表现出顽强的个性,惊人的生命力,她们的抗争闪耀着追求人性的精神光辉。从作家本身的贞节观念来看,现代文学中男性与女性作家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男性作家受社会整体上男性中心主义习惯思维的影响,他们一面表现着传统贞节观压迫下女性的悲苦,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却不自觉地在赞美维护这种贞节的观念,所以有时候他们的贞节观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表现出犹疑与矛盾的态度。而相对来说,女性作家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抗性更为强烈,态度更为坚定。第四章主要梳理了贞节观从革命文学开始经过左翼文学、延安文学发展到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这一长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新的畸变现象,这种畸变直到文革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便是无爱无情亦无性的文革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文学写什么不写什么不断受到规范,开始追求女性的忠贞纯洁,爱情是有小资情调的不能提,性是有伤风化的东西不能表现,那些追求性解放的女人便是落后的反动的,当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并取得了政权之后,性的正面描述就基本消失了,这部分地是缘于男权主义与极左政治相结合给文学中贞节观带来的深刻影响。20世纪的文学从最初赞美勇敢猛烈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现代女性,到此时竟然出现了极端的无爱无情亦无性的文学创作规则,这种变化的答案就隐藏在20世纪中国走的现实道路中。革命,抗战,救亡,就存这为拯救国家危机进行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文学逐渐地失去了独立存在的空间,变成了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即变成了革命的宣传工作,因而不可避免地,中国20世纪文学进入了很长时间的与政治纠结在一起受规整的发展时期,它严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深刻地反映着政治对它的严格要求,20世纪文学由此走上了深具中国特色的贞节观念与政治合谋的曲折衍变之路。第五章论述的是新时期文学如何对贞节观进行再度的反省。在古代传统与革命传统双重影响下的新时期文学又接受了一场西方思想的启蒙,极端保守的贞节观念得到了松绑,但松绑并不意味着一下子就彻底获得解放,这个过程中有不断的迂回曲折。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求稳定不求激进,所以对于些在贞节观念上表现新锐的作品往往会采取规训的方式以期减少思想影响。但社会毕竟是从极端的一元慢慢趋向多元发展,不同的音调开始获得发声的机会,尽管这样的一些突围不断的受到来自主流的批判与规训,但并没有阻挡作家们从小心翼翼到义无反顾的突围,直到走向另一个极端:性泛滥,特别是1990年代后被认为是一个欲望叙事的时代,这是新时期文学中贞节观发展的另一种走向。总体来看,在20世纪初在国门开放、人心思变的五四前后以及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时期,知识界流行的是谴责封建贞节观残害中国女性的罪恶史的文学表达,新知识分子憎恶封建贞节观,他们与当时流行于西方的性解放思潮相呼应,拥有较为开放的性观念。但毕竟古老的因袭沉重而顽固,在社会的下层以及保留着古老传统的封建大家族里,这股清新的风气吹来后仅现若有若无的涟漪,前者表现在大量描写农村贞妇惨剧的新文学作品中,后者体现在凌叔华等作家描写“高门望族精魂”的一系列作品中。另一方面,从左翼文学开始便已经埋下了“禁欲”的种子,到了延安文学、建国初社会主义文学时期我们会看到“解放”的婚姻观念与“保守”的性观念并存,“禁欲”因为有严酷的战争而获得了“正当”的理由。我们能看到对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宣传作品,但已经很少看到对爱情的叙说,更少看到对情欲的描写,人们把这些个人的情愫都抛在一边,所有的力量都汇聚到了统一思想有利于取得革命胜利的政治洪流中。这时连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主人公都极少出现,主人公变成了英雄的工农兵,而这些没有接受过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的工农兵主体所尊崇的贞节观念仍然是传统的。这种状况在新时期文学中得到了反拨,甚至又发展到了另一个性泛滥的极端。但实际上对这种所谓“性泛滥”我们也勿需用“全民道德沦丧”的惊呼来简单粗暴地进行否定。因为在社会转型期,泥沙俱下,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在一种纷繁的现象背后,我们能觉察到那种生机与死寂并存的尴尬。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贞节观的角度切入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打通了20世纪文学中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研究脉络。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贞节观深深地与政治相纠结的发展轨迹,对这种独特的发展轨迹做整体研究是本文倾力进行的重点所在。二是迄今未见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完成的对贞节观念在20世纪文学中的衍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因此本论文在理论视角和研究对象方面有突破。三是本论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综合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大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进行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突破。
黄立轩[10](2012)在《海岛女医生》文中研究指明她叫吴棣梅,浙江省玉环县海山乡卫生院院长。自从17岁那年成为海岛医生后,她无怨无悔地服务岛上居民已整整39年。从双十年华到年近花甲,她始终在奔波,在行医,在奉献,只是为了让海岛百姓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平安和健康。她曾让2000多个新生命平安降临这个世界,让无数普通群众重获生命,让医药资源极为稀缺的海岛拥有完备的医疗设施……让我们也来到东海之滨的美丽玉环,来到海山岛,来零距离地接触这位白衣天使吧。
二、7岁女儿“怀孕”风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岁女儿“怀孕”风波(论文提纲范文)
(1)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微信公众号传播相关研究 |
1.3.2 关于母婴育儿传播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2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背景分析 |
2.1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概述 |
2.1.1 基本概念 |
2.1.2 传播者分类 |
2.1.3 传播内容 |
2.1.4 发展现状 |
2.2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条件 |
2.2.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
2.2.2 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
2.2.3 母婴产业的繁荣 |
3 母婴育儿类徽信公众号传播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 传播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3.1.1 受众的构成 |
3.1.2 受众的获知渠道 |
3.1.3 受众的知晓程度 |
3.1.4 对受众的影响效果 |
3.2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 |
3.2.1 公众号数量众多,用户增长缓慢 |
3.2.2 网络营销不断扩大,商业化愈加显着 |
3.2.3 信息传播小众化,整体阅读量较低 |
3.3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现状成因 |
3.3.1 客观因素 |
3.3.2 主观因素 |
4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分析 |
4.2 内容日益同质化 |
4.2.1 伪原创、搬运现象 |
4.2.2 洗稿、盗用现象 |
4.2.3 转载、抄袭现象 |
4.2.4 内容同质化分析 |
4.3 “标题党”现象突出 |
4.3.1 制造噱头,故弄玄虚 |
4.3.2 低俗炒作,求异制奇 |
4.3.3 断章取义,过度渲染 |
4.3.4 “标题党”现象分析 |
4.4 科学性存有争议 |
4.4.1 “伪科学”现象 |
4.4.2 专家间的质疑 |
4.4.3 一味迎合受众 |
4.4.4 科学争议性分析 |
4.5 商业化愈演愈烈 |
4.5.1 花式营销,广告泛滥 |
4.5.2 同等广告,比比皆是 |
4.5.3 夸大宣传,虚假销售 |
4.5.4 过度商业化现象分析 |
5 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优化对策 |
5.1 媒体策略:树立品牌,打造团队 |
5.2 内容策略:重视原创,挖掘特色 |
5.3 平台策略:优化推广,商业适度 |
5.4 受众策略:增加互动,组织活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调查:关于对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的认知和看法 |
(2)《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对象界定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第一章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 |
第一节 《创造》季刊与不同文体中的情爱书写 |
一、大高同学系统与《创造》季刊 |
二、戏剧与小说中的情爱书写 |
(一) 戏剧中的情爱书写 |
(二) 小说中的情爱书写 |
三、诗歌中的情爱书写 |
第二节 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与构成要素 |
一、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 |
(一) 戏剧中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 |
(二) 小说中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 |
(三) 诗歌中情爱书写的模式化因素 |
二、情爱书写的构成要素 |
(一) 戏剧中情爱书写的构成要素 |
(二) 小说中情爱书写的构成要素 |
(三) 诗歌中情爱书写的构成要素 |
三、模式与构成要素的背后——对终极问题的理解 |
(一) 对命运的态度 |
(二) 青年的生死观 |
(三) 对信仰的看法 |
第二章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情爱书写所彰显的新人的觉醒与选择 |
第一节 情爱书写中自我的觉醒——新人的构建 |
一、对五四个性主义的继承与情爱书写 |
二、对于新人的构建 |
(一) 戏剧中对于新人的构建 |
(二) 小说中对于新人的构建 |
(三) 诗歌中对于新人的构建 |
第二节 文学作品情爱书写中男女觉醒的异同 |
一、情爱书写中男性的觉醒 |
(一) 戏剧中男性的觉醒 |
(二) 小说中男性的觉醒 |
(三) 诗歌中男性的觉醒 |
二、情爱书写中女性的觉醒 |
(一) 戏剧中女性的觉醒 |
(二) 小说中女性的觉醒 |
三、男性觉醒与女性觉醒的差别 |
(一) 在爱情与性的觉醒中的不同 |
(二) 在独立意识觉醒中的不同 |
(三) 民主意识觉醒的不同 |
第三节 伴随着情爱书写中的反抗意识与逃避倾向 |
一、以情爱名义对于旧礼教的反抗 |
(一) 戏剧中以情爱名义对于旧礼教的反抗 |
(二) 小说中以情爱名义对于旧礼教的反抗 |
(三) 诗歌中以情爱名义对于旧礼教的反抗 |
二、对社会层面与身份定位上的反抗 |
(一) 戏剧中对社会层面与身份定位上的反抗 |
(二) 小说中对社会层面与身份定位上的反抗 |
(三) 诗歌中对社会层面与身份定位上的反抗 |
三、情爱书写中的逃避倾向 |
(一) 戏剧中的逃避倾向 |
(二) 小说中的逃避倾向 |
(三) 诗歌中的逃避倾向 |
第三章 《创造》季刊文学评论中对情爱文学化书写的追求与问题 |
第一节 文学评论中对情爱文学化书写内容的要求 |
一、要体现情爱为神圣的本性 |
二、文学作品的情爱书写应该符合“真”的审美要求 |
三、要表现出创造性的精神 |
第二节 文学评论中对情爱文学化书写形式的要求 |
一、要求情爱文学化书写的新结构方式 |
二、对心理描写表现的强调 |
三、反对旧的形式和其中的旧思想 |
第三节 文学评论中情爱文学化书写的问题 |
一、新文学追求背景下的情爱文学化书写 |
二、情爱的文学化书写中的生之不安与爱之痛苦 |
三、情爱中的社会现实指向性与颓废感的根源 |
第四节 初期创造社重要写作者的情爱思想观念 |
一、郭沫若: 自由与美并存的情爱观 |
二、郁达夫: 情感性需求与人道主义关怀并存的情爱观 |
三、张资平: 由感性到现实理性的情爱观 |
第四章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反思 |
第一节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成因 |
一、大正文风与日本求学背景的影响 |
二、五四运动后的文坛需求和初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倾向 |
三、初期创造社同人的个人因素 |
第二节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与新文学的思考 |
一、《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对新文学可能性的探索 |
二、《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对新文学中乌托邦的两歧性思考 |
第三节 《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贡献与不足 |
一、《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贡献 |
二、《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情爱书写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创造社同人留日情况与《创造》季刊文学作品汇总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荒废(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4)医道(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二章坐不住冷板凳便修不成大医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第三章死有死因活有活理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第四章病者的疼应成为医者的痛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第五章生命换来的觉醒是医者之耻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第六章防病于未病是医者正道 |
42 |
43 |
44 |
45 |
第七章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
46 |
47 |
48 |
49 |
50 |
第八章感冒乃百病之母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第九章百病皆生于气 |
57 |
58 |
59 |
60 |
61 |
第十章大医医心小医医身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5)姨婆的春夏秋冬(论文提纲范文)
Autumn弄堂里的哈姆雷特 |
Spring春去春又回 |
(6)孕妇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7)继往圣绝学,扬圣贤之道 ——国学教师自我认同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人生感悟——与传统文化间不期而至的缘分 |
二、问题聚焦——国学教师自我认同 |
三、课题缘由——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国学概念探析 |
二、国学教师概念探析 |
三、自我认同概念探析 |
四、“道”的概念探析 |
五、国学教师自我认同的概念探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四节 论文内容与结构 |
一、研究问题与内容 |
二、相关研究理论叙述 |
三、论文形式与框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质的研究与叙事研究 |
一、基本概念介绍 |
二、叙事研究伦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基本步骤 |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三章 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者 ——从躁动不安到执着前行的弘辉 |
第一节 国学教师弘辉人生故事叙述 |
一、弘辉人生阶段概览 |
二、弘辉人生故事讲述与概要解读 |
第二节 国学教师弘辉人生历程故事主题分析 |
一、弘辉整体印象描述 |
二、以他人认可为线索的主题分析 |
第三节 国学教师弘辉自我认同轨迹与特点分析 |
一、弘辉自我认同轨迹 |
二、弘辉自我认同特点 |
第四节 国学教师弘辉自我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一、个人与家庭生活互动 |
二、个人与学校环境互动 |
三、个人与工作场所互动 |
四、个人与国学经典互动 |
第四章 完成华丽蜕变的亲密关系探寻者——从“傲慢”公主到为大众利益的若水 |
第一节 国学教师若水人生故事叙述 |
一、若水生命历程轨迹基本事件 |
二、若水生命历程叙述与概要解读 |
第二节 国学教师若水人生故事历程主题分析 |
一、若水整体印象描述 |
二、以关系为核心的主题分析 |
第三节 国学教师若水自我认同轨迹与特点分析 |
一、若水自我认同轨迹 |
二、若水自我认同历程特点 |
第四节 国学教师若水自我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一、个人与家庭生活互动 |
二、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 |
三、个人与工作场所互动 |
四、个人与国学经典互动 |
第五章 追寻自由之路的孤独旅行者——从成为文化人到为民族文化复兴而奋斗的本志 |
第一节 国学教师本志人生故事叙述 |
一、本志生命历程轨迹基本事件 |
二、本志生命历程叙述与概要解读 |
第二节 国学教师本志人生历程故事主题分析 |
一、本志整体印象描述 |
二、以内外生涯互动为线索的主题分析 |
第三节 国学教师本志自我认同轨迹与特点分析 |
一、本志自我认同轨迹 |
二、本志自我认同特点 |
第四节 国学教师本志自我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一、个人与理想自我互动 |
二、个人与家庭生活互动 |
三、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 |
四、个人与国学经典互动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发现 |
第一节 国学教师职业选择要素分析 |
一、社会因素分析 |
二、行业因素分析 |
三、个体因素分析 |
第二节 国学教师自我认同过程分析 |
一、自我认同过程共性分析 |
二、自我认同轨迹差异分析 |
三、自我认同的独特性分析 |
第三节 国学教师自我认同要素互动系统探析 |
一、影响要素互动系统描述 |
二、要素系统内核孝道分析 |
三、要素系统互动过程分析 |
第七章 研究成果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三节 过程回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洋嫁(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9)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贞节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与贞节观相关的问题 |
三、前人关于贞节观的不同论述 |
四、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野蛮与文明:回眸东西方贞节观的历史衍变 |
第一节 东西方国家贞节观的衍变 |
一、古代中国及日本、印度、伊斯兰教国家等东方国家贞节观衍变状况 |
二、西方国家的贞节观衍变状况 |
第二节 东西方贞节观念的比较 |
一、东西方贞节观的共同点 |
二、东西方贞节观的差异 |
第二章 桎梏与呐喊:中国人在贞节观念上的觉醒 |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社会贞节观状况 |
一、新文化运动中对贞节观的理论批判 |
二、打破性禁忌的坚冰 |
第二节 清末民初文学中的贞节观衍变 |
一、狭邪小说等清末世情小说中的贞节观 |
二、鸳鸯蝴蝶派文学中的贞节观 |
三、清末谴责小说中的贞节观 |
第三章 反抗与徘徊:贞节观衍变的现代标本 |
第一节 他们的目光——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贞节观 |
一、为旧礼教牺牲品叹惋:鲁迅、叶绍钧、杨振声、柔石等作家的创作 |
二、新女性的命运挽歌:鲁迅、王统照、曹禺、巴金等作家的创作 |
三、另类理想新女性:胡适、茅盾、杨振声等作家的创作 |
四、湘西世界别样的人生故事:沈从文的创作 |
五、直面欲望:郁达夫、张资平及新感觉派的创作 |
第二节 她们的体验:现代女性作家的贞节观 |
一、在母爱与情爱的天平上:陈衡哲、冰心、冯沅君、苏雪林的创作#112 |
二、“五四”女儿的艰难出走:庐隐、白薇、丁玲等的创作 |
三、描述那些“高门巨族的精魂”:凌叔华的创作 |
四、乱世男女的凡俗人生:张爱玲、苏青、梅娘的创作 |
五、悲悯的女性情怀:萧红的创作 |
第四章 红色迷雾与黑色魔影:贞节观新的畸变 |
第一节 埋下畸变的种子:左翼文学中的禁欲倾向 |
一、革命加恋爱与青春一起飞扬 |
二、那些被革命理性压抑了的爱情 |
第二节 传统观念与革命战争的结合:延安文学中的贞节观 |
一、延安文学中丁玲的创作 |
二、延安文学的双葩:赵树理与孙犁 |
三、延安其他作家和作品 |
第三节 规训中的畸变:“十七年”文学中的贞节观 |
一、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背景下 |
二、争取婚姻自主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
三、社会主义的爱情新篇章 |
四、社会主义文学中贞节观的畸形变异 |
第四节 登峰造极:无爱无情亦无性的文革文学 |
一、“爱的文学”遭遇灭顶之灾 |
二、充满“无性人”形象的革命样板戏 |
三、闪耀着人性之光的地下文学潜流 |
第五章 灵与肉:新时期文学对贞节观的再度反省 |
第一节 迂回的挑战与持续的规训 |
一、对封建道德与革命传统的反思 |
二、面对规训的迂回突围 |
第二节 反思婚姻与爱情 |
一、寻找爱情的位置 |
二、追问婚姻、爱情、家庭与道德 |
第三节 书写人欲:从苏醒到狂欢 |
一、人欲的苏醒 |
二、“性禁忌”的魔盒开启之后 |
三、“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 |
第四节 政治与性的另类叙事 |
一、行走在“性禁地”的边缘 |
二、对政治与性的再叙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7岁女儿“怀孕”风波(论文参考文献)
- [1]母婴育儿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D]. 章晓斐. 浙江大学, 2020(02)
- [2]《创造》季刊文学作品中的情爱书写研究[D]. 王洁. 广西大学, 2019(01)
- [3]荒废[J]. 觉乃·云才让. 民族文学, 2018(04)
- [4]医道[J]. 李发锁. 作家, 2014(23)
- [5]姨婆的春夏秋冬[J]. 默音. 小说界, 2014(06)
- [6]孕妇备忘录[J]. 李美皆. 山花, 2014(13)
- [7]继往圣绝学,扬圣贤之道 ——国学教师自我认同叙事研究[D]. 刘秀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1)
- [8]洋嫁[J]. 汪洋. 中国作家, 2012(13)
- [9]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贞节观[D]. 程春梅. 山东大学, 2012(12)
- [10]海岛女医生[J]. 黄立轩. 中国作家,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