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反应器”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论文文献综述)
徐航,郭亚菲,吴峰敏,魏学锋[1](2021)在《基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文中认为环境工程原理是高等学校环境类本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工程"思维的构建。基于环境工程原理课时少和知识点多的特点,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改革探索一种丰富多样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知识传递。
王安杰,孙志超,张守臣,贡卫涛,李艳[2](2021)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基于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体系和特点,探讨了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程易,颜彬航,卢滇楠[3](2021)在《反应工程基础教学的实施及“后疫情”时代教学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工程是利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和经济学等原理有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利用的工程科学。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和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是化学工程的核心,因此反应工程基础是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核心课之一。文章回顾了反应工程学科的历史贡献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清华大学化工系近15年来的反应工程本科教学,并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趋势。
张丽丽[4](2020)在《“互联网+”环境下化学反应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环境下,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则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重新整合了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使得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高等教育化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内容不仅涉及了广泛的理论知识,而且涵盖了诸多的工程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互联网+”环境下有效的化学反应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变革和优化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化学反应工程学习的高度投入和高效产出。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互联网+和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详细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要点。从学习者基本情况、课堂教学现状、混合式教学改革理论三个方面开展了前期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学习者存在学习兴趣度不高、学习的自控能力较弱、学习投入较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乏、课堂互动参与度不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的问题。接着,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进行了目标导向的设计和分析,明确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模块和整体考核评估环节,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奠定了基点和方向。本研究基于雨课堂平台从混合式教学的环境、活动、方法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了“互联网+”环境下化学反应工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选用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章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通过对比实验法、学生问卷法和教师访谈法验证了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班级,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且学生和教师对该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后:(1)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挑战性,促进学生的知识产出;(3)能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4)能发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童仕唐,毛磊,俞丹青,范宝安[5](2015)在《在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突出实效》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营造适合的语言学习环境,把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寓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之中,相辅相成,潜移默化"的教学理念,提出运用目标教学法增强教学实效。主要措施包括采用英文原着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材内容,授课教师引领学生通读英文原着,聘请国外教授作授课示范,以仿真实习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照范例学习用英文撰写笔记、实验报告、解题过程,并用全英文开卷考试进行考评,将阅读理解、听课记录、实验报告、作业等内容纳入考评。
高妙添[6](2015)在《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改进“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剖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中"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重点通过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设计,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微观-符号"四重表征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应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即时检测。教学结束后,从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四重表征思维状况3个方面进行测查分析,探讨"手持技术"与"四重表征"整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李颢,郑延成,尹先清,吴洪特[7](2014)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基础、强化工程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徐宁,王玫,吴倩[8](2013)在《“精品实验项目”建设重在诠释经典和方法创新》文中认为对一经典的实验项目进行"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既要在实验项目上传承经典的特性,同时又要强调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达到这一目的,对经典实验项目进行新的诠释便显得重要起来。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多功能和数字化的改进;将实验教学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实验研究方法论贯穿于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兴趣性的培养等。使得实验手段得到了更新;实现了多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空间得以拓宽;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同时对通识实验教学的适应性和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顾雄毅,沈荣春,朱开宏[9](2011)在《由学生向工作者转变的重要环节——关于化工设计教学定位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在化工过程设计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我们注重使学生的思维习惯由单学科、封闭式向跨学科、开放式转变,工作方式由个体劳动向团队合作转变,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学生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能力,使化工过程设计课程成为由学生向工作者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徐生盼[10](2011)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方法探讨》文中指出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这门学科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即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引导式、互动式、类比式以及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反应器”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反应器”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难点分析 |
1.1 教学内容多 |
1.2 教学内容难度大 |
1.3 教学学时少 |
1.4 课后习题难度高 |
2《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体实践 |
2.1 线上平台与线上课程建设 |
2.2 课前准备与预习实践 |
2.3 课中线下教学实践 |
2.4 课后教学质量评价实践 |
3 结束语 |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特点 |
(一)多学科交叉,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多 |
(二)理论抽象,影响因素多,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使得计算复杂 |
(三)课程教学内容既涉及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又涵盖工程实践经验总结 |
二、课程体系 |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四、结束语 |
(3)反应工程基础教学的实施及“后疫情”时代教学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应工程学科及其本科教学的发展沿革 |
(一)反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重要贡献 |
(二)反应工程本科教育 |
二、反应工程基础课程的要求及教学理念的实践 |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
(二)教学理念 |
(三)教学实践 |
1.教学基本环节 |
2.教学方法 |
3.丰富的工业案例 |
4.丰富的科研前沿案例 |
5.开放、无边界的学习方式 |
6.作业 |
7.翻转课堂 |
三、“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思考 |
(一)网络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二)网络教学对“教”与“学”环节产生深刻影响 |
(三)知识碎片化与知识图谱的建立 |
(四)再谈开放、无边界学习方式 |
(五)“后疫情”时代的教材建设 |
四、结语与展望 |
(4)“互联网+”环境下化学反应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 |
1.1.2 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迫切要求 |
1.1.3 传统工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二章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
2.1.1 互联网+ |
2.1.2 混合式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
2.2.2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小结 |
第三章 “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前期分析 |
3.1 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 |
3.1.1 学习态度分析 |
3.1.2 学习风格分析 |
3.1.3 学习需求分析 |
3.1.4 学习者基本学习能力分析 |
3.2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3.2.1 学生主体性地位缺乏 |
3.2.2 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不高 |
3.2.3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
3.3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程度 |
3.3.2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
3.3.3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小结 |
第四章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设计与分析 |
4.1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概述 |
4.2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
4.2.1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
4.2.2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
4.3 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
4.4 课程考核设计 |
4.4.1 课程教学目标评估设计 |
4.4.2 课程考核环节设计 |
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
5.1 混合式教学环境设计 |
5.1.1 课堂教学环境设计 |
5.1.2 在线学习环境设计 |
5.2 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
5.2.1 课前知识输入设计 |
5.2.2 课中知识内化设计 |
5.2.3 课后知识拓展设计 |
5.3 混合式教学方法设计 |
5.3.1 概念学习类教学方法设计 |
5.3.2 问题解决类教学方法设计 |
5.3.3 作品设计类教学方法设计 |
5.4 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
5.4.1 在线学习评价设计 |
5.4.2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
小结 |
第六章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
6.1 教学实验设计 |
6.1.1 实验样本基本情况 |
6.1.2 实验设计 |
6.1.3 实验准备工作 |
6.2 《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作用》教学课例实施 |
6.2.1 实验组教学课例实施 |
6.2.2 对照组教学课例实施 |
6.3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
6.3.1 学生学习成果产出 |
6.3.2 学生满意度 |
6.3.3 教师访谈结果 |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混合式教学前期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化学反应工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 Ⅲ 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Ⅳ 教师访谈提纲 |
硕士研究生科研情况 |
致谢 |
(5)在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突出实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
(一)拓宽理论基础 |
(二)树立工程观点,培养创新科学思维能力 |
(三)增强应用英语在化学工程理论与技术领域进行学术认知及交流的能力 |
二、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三、发挥英文原着教材的重要作用 |
(一)有利于工程术语英文表达规范化 |
(二)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
四、运用目标教学法突出双语教学实效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习配套 |
(二)把工程英语能力培养寓于工程基础理论学习之中 |
(三)遵循教学规律提高双语教学实效 |
五、提高工程英文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双语教学 |
六、结语 |
(6)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改进“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教学设计与教学载体 |
2.1 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学习任务的提出 |
2.2 教学目标 |
2.2.1 知识与技能 |
2.2.2 过程与方法 |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3 教学方法与载体 |
2.3.1 学案导学 |
2.3.2 数字化手持实验 |
2.3.3 四重表征教学模式 |
2.3.4课堂互动反馈系统[10] |
3 教学问题的解决与实施 |
3.1 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改进传统实验,优化定量测定方案 |
3.2 基于四重表征模式分析手持实验数据曲线,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思维 |
3.2.1 描点作图打基础,曲线生成助理解 |
3.3 利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进行教学效果测查,即时反馈学生思维状态 |
4 教学问题解决成效分析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 教学反思与建议 |
5.1 “课堂互动反馈系统”与课堂环节相结合 |
5.2 “手持技术实验”教学与 “四重表征”教学模式结合 |
(7)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
2 教学手段的改进 |
3 以考试改革为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实施 |
4 结语 |
(8)“精品实验项目”建设重在诠释经典和方法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更新实验手段 |
2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设计 |
3 在实验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的实验过程 |
4 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求知欲的唤醒 |
5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6 专业基础实验项目适应通识实验教学[14-16] |
7 实验考核体系的探索 |
8 对经典实验项目实验过程的再设计 |
9 结语 |
(9)由学生向工作者转变的重要环节——关于化工设计教学定位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 |
三、训练学生运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能力 |
四、改变学生的工作方法 |
(10)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2 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方法 |
3 类比式教学方法 |
4 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
5 结语 |
四、“化学反应器”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J]. 徐航,郭亚菲,吴峰敏,魏学锋. 广东化工, 2021(10)
-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质量[J]. 王安杰,孙志超,张守臣,贡卫涛,李艳.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2)
- [3]反应工程基础教学的实施及“后疫情”时代教学的思考[J]. 程易,颜彬航,卢滇楠.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1)
- [4]“互联网+”环境下化学反应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丽丽.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在化学反应工程双语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突出实效[J]. 童仕唐,毛磊,俞丹青,范宝安. 化工高等教育, 2015(06)
- [6]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改进“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实践[J]. 高妙添. 化学教育, 2015(23)
- [7]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李颢,郑延成,尹先清,吴洪特. 广州化工, 2014(03)
- [8]“精品实验项目”建设重在诠释经典和方法创新[J]. 徐宁,王玫,吴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02)
- [9]由学生向工作者转变的重要环节——关于化工设计教学定位的思考[J]. 顾雄毅,沈荣春,朱开宏. 化工高等教育, 2011(06)
- [10]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 徐生盼.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