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论文文献综述)
谭道鹏[1](2019)在《频谱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频谱教学的教学理念是由教育学家穆斯卡·莫斯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此教学理念是关于教与学的理论,也是完整的教学理论框架。频谱教学由十一种教学风格组成,每一种风格都是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其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能够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在身体、心理、技能等维度的发展需求。本研究以莫斯顿的频谱教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将频谱教学理论引入到初中篮球课中,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研究。频谱教学应用于初中篮球课中主要分为:根据内容选择教学风格、导入增趣、引导提问学习、互惠练习相互检查、学生归纳总结与自评互评等几个步骤进行实验教学。根据篮球动作特点、学生的基本学情、学生的运动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频谱教学里面的命令式教学风格-A、练习式教学风格-B、互惠式教学风格-C、自我检查式风格-D、引导发现式风格-F、聚集发现式风格-G和学生自主设计式风格-I,这7种风格类型进行教学实验研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初中的篮球课中运用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项目的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长跑项目上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差异。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50m、立定跳远和长跑的平均值都有所提高,对照班在实验前后长跑项目的均值均有提高。2.在初中的篮球课中运用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参与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五个方面都存在差异(P<0.05),频谱教学比常规教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体育参与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运用频谱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快速、合理地掌握篮球各技术动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篮球各个技术动作更加地规范,篮球各个技术动作成绩更好。
王硕[2](2017)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关注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就是关注小学体育的发展。因此,在教师教育领域,以国家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最低标准为原则,通过研究形成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雏形,以此来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本研究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传统“项目划分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这种模式与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理念、不同学段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未来施教对象、教材等方面存在着错位现象,本研究提出“学段划分模式”的新构想。该模式将解决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形式演变中的断层现象,同时为推动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和促进各学段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本科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是解决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的最佳途径。三、深入访谈更加符合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需求的研究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后,学生应具备适合小学体育教育特点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体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四、小学体育教师将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设计者、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激励与评价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沟通与合作者、学校体育工作的反思与发展者五种角色,。他们需要掌握小学生发展知识、体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四类知识总计21个条目的内容,并要具备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能力、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能力、课余训练和比赛方面的能力,各项能力均包括五个维度,总计60个条目内容。五、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组成。总学分在140-170之间。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技能,专业能力培养实践。建议课程比例按照“公共基础课程25.4%+学科专业课程42.7%+教师教育课程32%”来设计,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最低必修36学分、教师教育课程最低学分45学分(其中最低必修3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最低学分为60学分(其中最低必修42学分)。六、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雏形,将可作为正在进行或有意进行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单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参考。七、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表述不准确、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教育课程缺失严重。八、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要从招生、职前教育、入职、职后培训等多个方面共同抓起。
蒋宏宇[3](2014)在《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集中体现了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教科书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我国近现代以来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轨迹,审视了小同时期体育教科书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体育敦科书变迁演避中的相关规律与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近代体育敦科书,是在西学东渐与变法图强的冲击下,伴随着近代体育课程的萌芽与兴起而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近代体育教科书既是体育课程的产物,也是西方体育文化传入我国的表现和载体。(2)我国近代体育教科书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内容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的飞跃。1922新学制颁布前,体育教科书内容上以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为主:新学制后,田径、球炎、体操、游戏和武术等成为了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呈现出丫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949年至1985年为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全国统编体育教科书时代:1986年至1999年体育教科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一纲一本”的“国定制”时代转变为“一纲多本”的“审定制”时代:1990年后,体育教科书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入了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深化改革阶段。(4)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的发展演变,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多种冈豢交互影响和制约的结果,足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会受到教科书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和规律等“内在逻辑性”的影响。(5)我国近现代体育教科书在名称上经历了从“体操”到“体育”,再到“体育与健康”的演变;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探索”,再到“国际化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在内容选择上经历了努力追求统一性,到高度统一后逐步加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过程;在审查制度上经历了由“审定制”到“国定制”.再同归“审定制”的过程:在学习对象上经历了“以日为师”到“以欧美为师”,再到“以俄为师”,最后进入到以口本、美国等多个囡家先进经验为学习对象的过程。(6)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总体水平随着时代发展取得了不断进步,表现出了由关注体育教材的社会价值到关心个人发展、由“教材”到“学材”、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转变。
蒋建强[4](2010)在《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农村学校教育由于多种原因,总体上滞后于城市,近几年虽然有国家给予农村在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城乡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做好农村体育教学作为解决当前普遍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以往农村体育教学的研究方法单一,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内容的深度不够。此外,研究农村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文献数量多,关于优秀成果传承发扬性的研究少,总体研究质量不能满足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典型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以湖南中部地区部分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师资缺乏等特殊情况下开展体育教学的思路。通过分析湖南中部地区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因素的基本情况后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体育教师的积极作为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环节;(2)农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是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主要动力,体育教学过程中可酌情对学生体育文化理论知识进行培养;(3)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发展;(4)体育教师在学区内部、学区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教学成果共享与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双赢。(5)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综合衡量: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体育兴趣的广泛程度、学生身体的健康程度;(6)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体育经费、体育场地设施等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但通过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发各种体育器材、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体育教学同样能有效实施。
李卫国[5](2009)在《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引起众多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颁布并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关于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石家庄市区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研和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区学校体育工作正在积极探索,稳步发展。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是河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对其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发展对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石家庄市内5区(桥东区31所、桥西区35所、长安区38所、新华区51所、裕华区50所)共205所小学,选取了20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按随机原则进行抽样调查研究。通过研究石家庄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体育教学特点,总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这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并为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主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从思想上较为重视程,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实施落实的不够充分。2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不足,41.18%的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不能完全落实,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3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轻且学历较高,有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但体育教育科研开展情况较为薄弱。总体上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开展较好。4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有30.8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工资偏低。多数体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体育锻炼意识。5石家庄市区小学半数以上的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求。石家庄市区大部分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6石家庄市区学校班主任只有少部分能够主动配合学校体育工作,且部分班主任老师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最后,本研究结合石家庄市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学校主管领导应当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转变传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主管领导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程度;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应采取多种渠道筹措体育经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扩大体育场地、加强器材建设,开发一些新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积极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鼓励班主任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实现学校的体育目标多尽责任。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向宣春[6](2008)在《中等师范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不同特点浅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中等师范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的比较,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师体育教学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中师体育教学的质量。
李林[7](2005)在《中师生进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调查了靖远师范近几届赴农村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实习生,并结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化中师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移素林[8](2004)在《新体育课程与智慧型体育教师》文中指出在社会和体育课程自身发展的背景下,新体育课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全面推行。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新课程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其中比较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课程的约束性降低、灵活性大大地提高了。新体育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统领全局,对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没有作具体的要求和规定,留给教师很大的施展空间。智慧型体育教师是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统一体,理论智慧是关于是什么和应是什么的智慧,实践智慧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情感智慧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教师是新课程的推行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很大的权力,相应地也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教育智慧,成为智慧型教师。新体育课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呼唤智慧型体育教师去智慧地处理新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智慧型体育教师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体育教师应以新体育课程的推进为良好的契机,以成为智慧型体育教师为追求,相得益彰地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尹连勇[9](2002)在《如何搞好中师体育班教学》文中提出 1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教学特点 1.1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具体的情节和生动的形式是诱发他们上学的引线,开展的活动应轻快有趣,具有游戏性适合年幼学
李永强[10](2000)在《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基础知识课在体育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了解体育理论,掌握体育锻炼方法,陶冶情操,因此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
二、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论文提纲范文)
(1)频谱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传统篮球教学面临的困境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频谱教学理论 |
2.1.1 频谱教学概念 |
2.1.2 频谱教学框架 |
2.1.3 频谱教学方法构成 |
2.1.4 频谱教学特点 |
2.1.5 频谱教学评价方式 |
2.2 国内关于频谱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频谱教学在普通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
2.2.2 频谱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练习式与命令式组合风格的研究 |
2.3.2 互惠式风格的研究 |
2.3.3 发现型集群风格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第4章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时间与地点 |
4.3 实验目的与内容 |
4.4 实验假设 |
4.5 实验方法 |
4.5.1 实验前 |
4.5.2 实验中 |
4.5.3 实验后 |
4.6 实验控制 |
4.7 实验测试指标 |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
5.1 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5.1.1 频谱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5.1.2 常规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5.1.3 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比较 |
5.2 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对学生心理各发展维度的影响 |
5.2.1 频谱教学对学生心理各发展维度的影响 |
5.2.2 常规教学对学生心理各发展维度的影响 |
5.2.3 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对学生心理各发展维度的影响比较 |
5.3 频谱教学与常规教学对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的影响 |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低运球技术动作评定对比 |
5.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评定对比 |
5.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评定对比 |
5.3.4 实验班与对照班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技术动作评定对比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的视角、定位 |
(一)研究视角 |
(二)研究定位 |
三、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的整体思路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四、研究假设与研究任务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任务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人才培养 |
(二)培养方案 |
(三)职前教育 |
(四)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 |
二、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
(一)国外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
(二) 我国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研究 |
三、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研究 |
(一)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
(二)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四、小结及启示 |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 数理统计法 |
(四)逻辑分析法 |
第四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
(一)国家政策、法规当航标 |
(二)专业标准为依据 |
二、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高等教育分流理论 |
(三)教师教育理论 |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观点剖析○2 |
(一)我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
(二)传统“项目划分模式”下的几个矛盾现状 |
(三)“学段划分模式”新构想 |
(四)两种不同模式下课程体系特征的比较 |
(五)“学段划分模式”的实践价值 |
(六)结语 |
第五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需求研究 |
一、研究设计的依据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三、研究的结果 |
(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
(二)学习者群访谈结果归纳 |
(三)学校专家群访谈结果归纳 |
(四)教育专家群访谈结果归纳 |
四、启示与思考 |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目的、危机与机遇 |
(二)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制定 |
(三)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知识与能力 |
(四)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方案的阶段性特征 |
五、小结 |
第六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
一、理论部分 |
(一)培养目标的概念 |
(二)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等概念的层次与关系 |
(三)培养目标的要素 |
二、调查部分 |
(一)技术路线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三)小结 |
(四)讨论 |
第七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一、理论部分 |
(一)研究的立足点 |
(二)本部分研究的整体思路设计 |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
(四)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理论 |
二、调查部分 |
(一)研究目标 |
(二)结果与分析 |
(三)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
(四)研究所思考的几个相关问题 |
第八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
一、关于专业名称的探索 |
二、关于招生与学制的探索 |
(一) 招生 |
(二) 学制 |
三、关于教学保障条件的探索 |
(一)制度保障 |
(二)师资队伍 |
(三)实践教学条件 |
四、探索性地形成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
第九部分 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的案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培养目标 |
(二)培养规格 |
(三)课程体系 |
三、小结 |
第十部分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一)招生 |
(二)培养 |
(三)入职 |
(四)职后培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1: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件 2:访谈提纲 |
附件 3:函询问卷 |
附件 4:调查问卷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3)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教科书历史研究是深化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 |
1.1.2 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面临亟需解决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 |
1.1.3 探寻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课程的必经之途 |
1.1.4 体育教科书历史研究是丰富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体育史的有益工作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教科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教科书的起源和发展 |
2.1.2 教科书概念界定 |
2.2 体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变迁 |
2.2.2 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 |
2.2.3 体育教科书编写 |
2.2.4 体育教科书研究的总体评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清朝末期体育教科书的萌芽与兴起 |
4.1.1 社会背景 |
4.1.2 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教科书的起源 |
4.1.3 癸卯学制建立后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4.1.4 清末体育教科书内容分析 |
4.1.5 教科书使用情况 |
4.1.6 清末体育教科书总体评价 |
4.2 民国时期体育教科书的演进 |
4.2.1 民国初年与北洋政府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2.1.1 社会背景 |
4.2.1.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4.2.1.3 教科书内容分析 |
4.2.1.4 教科书使用情况 |
4.2.1.5 总体评价 |
4.2.2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2.2.1 社会背景 |
4.2.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4.2.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
4.2.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
4.2.2.5 总体评价 |
4.3 新中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与变迁 |
4.3.1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1.1 建国初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1.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1.4 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2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2.1 社会背景 |
4.3.2.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4.3.2.3 教科书内容分析 |
4.3.2.4 教科书使用情况 |
4.3.2.5 总体评价 |
4.3.3 新中国第三代体育课程时期的体育教科书 |
4.3.3.1 社会背景 |
4.3.3.2 体育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
4.3.3.3 教科书内容分析 |
4.3.3.4 教科书使用情况 |
4.3.3.5 总体评价 |
4.4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与经验 |
4.4.1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外部因素 |
4.4.2 体育教科书发展变迁的内部动因 |
4.4.3 体育教科书内容的历史变迁 |
4.4.4 体育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历史变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4)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
1.1.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1.1.3 把做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作为解决当前普遍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湖南中部地区 |
1.3.2 农村 |
1.3.3 农村小学 |
1.3.4 体育教学、体育课堂教学 |
1.4 研究重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
2.1.1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 |
2.1.2 研究集中的重点及成果 |
2.1.3 农村体育教学研究存在的不足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访谈法 |
3.2.2 观察法 |
3.2.3 个案调查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
4.1.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1.2 学生基本情况 |
4.1.3 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情况 |
4.1.4 体育教学内容基本情况 |
4.1.5 体育教学方法基本情况 |
4.1.6 体育教学评价基本情况 |
4.1.7 体育教学环境基本情况 |
4.2 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及实地调查 |
4.2.1 体育教学系统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及相关记录描述 |
4.2.2 体育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及其相关实录 |
4.2.3 典型体育课程内容及其案例实录 |
4.2.4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活动为重心注重场地器材的利用及其实录 |
4.2.5 体育教学要素中的教学评价以及相关实况记录 |
4.2.6 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 |
4.3 促进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案例与思考 |
4.3.1 教学案例展示 |
4.3.2 农村小学特殊条件下体育教师教学理念重新定位 |
4.3.3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4.3.4 拓宽体育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4.3.5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有效运用 |
4.3.6 农村小学特殊条件下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方案 |
4.3.7 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周边特色资源进行教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 附录 |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外现状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 |
3.1.1 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
3.1.2 体育课的上课形式 |
3.1.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
3.1.4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体育的评价 |
3.1.5 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
3.2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主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支持情况分析 |
3.2.1 小学体育主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态度 |
3.2.2 体育主管领导对石家庄市区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态度 |
3.2.3 体育主管领导对国家关于“阳光体育工程”认识及实施情况 |
3.3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 |
3.3.1 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现状分析 |
3.3.2 学校师生人数比例 |
3.3.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分析 |
3.3.4 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教学状况分析 |
3.3.5 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状况分析 |
3.3.6 体育教师体育科研状况分析 |
3.3.7 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状况分析 |
3.3.8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
3.4 石家庄市区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分析 |
3.4.1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
3.4.2 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 |
3.4.3 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
3.4.4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
3.4.5 学生所希望体育教师上体育课的形式 |
3.4.6 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类型 |
3.5 石家庄市区小学班主任的相关情况分析 |
3.5.1 班主任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
3.5.2 班主任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 |
3.5.3 班主任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情况 |
3.5.4 班主任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
3.6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物质条件现状 |
3.6.1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 |
3.6.2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资金投入情况 |
3.7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 |
4 对策研究 |
4.1 学校体育主管领导应抓紧转变体育观念,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
4.2 加强各级政府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
4.3 加强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
4.4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力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
4.5 全面贯彻国家推行的“阳光体育工程” |
4.6 加强班主任工作,做好学生的体育工作 |
4.7 积极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
5 结论与对策 |
5.1 结论 |
5.2 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等师范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不同特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差异 |
1、体育游戏: |
2、队列队形: |
3、基本体操: |
二、训练内容的差异 |
1、按高中教材内容的运动项目划分, 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舞蹈等; |
2、按教材内容的功能划分, 可以分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 |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 |
四、成绩评定办法的差异 |
(8)新体育课程与智慧型体育教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体育课程改革简介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缘起 |
1.4 引子 |
2 新体育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 |
2.1 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
2.2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大纲的比较 |
2.3 新体育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定位 |
3 智慧型教师与智慧型体育教师 |
3.1 智慧型教师的界定 |
3.2 智慧型体育教师的界定及其智慧分类 |
4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呼唤智慧型体育教师 |
4.1 新体育课程呼唤教师的理论智慧 |
4.2 新体育课程呼唤教师的实践智慧 |
4.3 新体育课程呼唤教师的情感智慧 |
5 以推进新体育课程为契机构建智慧型体育教师的发展平台 |
5.1 加快师范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
5.2 改革和优化培训机制 |
5.3 多途径地自我提升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论文参考文献)
- [1]频谱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谭道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2]我国小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方案研究[D]. 王硕.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7)
- [3]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D]. 蒋宏宇.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4)
- [4]湖南中部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系统诸要素研究[D]. 蒋建强. 北京体育大学, 2010(04)
- [5]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李卫国. 河北师范大学, 2009(S2)
- [6]中等师范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不同特点浅析[J]. 向宣春.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2)
- [7]中师生进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与探讨[J]. 李林. 甘肃科技纵横, 2005(01)
- [8]新体育课程与智慧型体育教师[D]. 移素林.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4)
- [9]如何搞好中师体育班教学[J]. 尹连勇. 少年体育训练, 2002(05)
- [10]如何上好中师体育基础知识课[J]. 李永强.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