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泽天[1](2021)在《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馆藏发展政策能够不断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等文件来指导高校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教育部对县级以上的公告图书馆评估的过程中将馆藏发展政策作为了评价指标之一,但是能公开获取到的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文本并不多。本文从各种渠道一共获得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25份,通过对其中的文本内容以及目前馆藏发展政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发现了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然后进一步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我国其它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以及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彭佳,郭晶,宋海艳[2](2021)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探索与思考》文中认为[目的/意义]探讨新形势下有效协调和统筹院系分馆建设的管理策略,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从国内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梳理上海交通大学近十年来院系分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并总结其管理成效。[结果/结论]提出应以内控规范为基本准则,精细治理为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以实现院系分馆的有效协调和统筹发展。
明星[3](2021)在《高校转型发展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需要进行转型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面临着二次转型,即向应用型大学发展。在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表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报告,提出了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思路。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高校的转型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作为高校重要支撑之一,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王悦[4](2020)在《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技术普及,使信息载体形式和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及图书馆的社会化都促使公共图书馆即将面临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功能多元、空间开放,体验升级、公共图书馆将由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场所逐渐发展成复合的市民信息枢纽与文化中心。同时广州市为落实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体系化的发展要求,着力解决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街镇图书馆的发展成为城市热点话题,随着居民读者的需求升级,街镇图书馆的设计原则也在提升,街镇图书馆仅依靠传统的人才招聘和管理方式导致最终服务质量无法改善。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提供辅助,进而消除街镇图书馆的发展障碍。在国家政策和广州区域政策两个层面可以看到从1998年起陆续颁布了多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条例与政策,在颁布的相关条例和政策中国家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扶持越发根本全面,内容越发详细具体,社会力量的发展环境越发充分,使得广州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可以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在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做法。基于上述三大研究背景,笔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研究必要性的广州市为例,以发展独具特色的12家市、区级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捕捉当前建设问题的共同点:足够的标识性、多元性和适应性,针对性地引入数据分析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维度的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绪论篇章,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研究现状进行简练系统的论述,并对核心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第二部分,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先导性研究以及建筑适宜性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内容,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针对广州市公共文化体系进行现状梳理,总结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特点以及街镇图书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并对“街镇图书馆”和“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进行概念辨析。总结归纳了街镇图书馆的定义、空间特征、国内外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和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定义、特征及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建设方式。同时调研选取并研究总结了12个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项目案例的实践经验,第三章分别研究了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方主体参与街镇图书馆建设的契合点以及制约因素。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设计方法搭建以及建筑设计策略生成,通过与传统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对比,提取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设计的优越性特点,从而总结其文化定位及多层级的设计方法。第五章,通过设计方法指导,展开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建筑分层级的设计策略研究,首先是区位选址、场馆规模和建造类型的选择;其次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设计,包括场地场所感构建、交通整合以及建筑立面标识性设计;此外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内部环境设计,包括建筑的功能配置、面积配比、空间组织、空间弹性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最后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表达。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期望填补对街镇图书馆、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研究的不足,凸显引入多方共建模式作为街镇图书馆建设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今后街镇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与参考。
陈力[5](2020)在《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中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与读者的变化以及图书馆主角地位面临的挑战,给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图书馆以往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方式、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仍然是服务的基础,一切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馆员的作用是突出且不可替代的,馆藏的优势与其他机构相比也是明显的。数字时代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明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方针、范围和重点;要分析信息环境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并根据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总方针和基本策略,自主开展文献资源建设;要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强调针对性、系统性、兼顾性、经济性、共享性,坚持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并重以及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坚持基本藏书优先以及地方文献优先。在数字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要厘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的关系,要解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不知、不会、利用不便等问题;要坚持馆员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保障图书馆公共服务并提高馆藏质量及效益。
李朝(王献)[6](2020)在《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持续扩招以及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长期追求,高校教育资源开始呈现出越来越紧张的趋势,人们对于高校教育资源的需求与高校自身教育资源拥有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缓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并着手推动以大学城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因此,本文将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中的五所高校为例,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从政府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出科学依据和有效参考。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为基础,首先论述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政府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功能和作用,对国内和国外各地方政府在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做法予以总结;其次本文以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作为个案进行调研,采用访谈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从高校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图书馆资源、教室资源以及实验室资源共享五个方面出发,论述西安南郊大学城五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及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总结原因,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管理缺位,政府参与度不高;第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履行不足,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配套服务不完备;第三,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缺乏适当的监督,监管效果较差。而导致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偏差、公共服务意识缺失以及政府对于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现存监督体系的不健全。针对现存的不足,文章的最后也分别从提高政府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规范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工作三个方面出发,为政府推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和新的思路。本文对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一方面,本次调研从管理、服务、监督三个方面出发评价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发挥,缺少从市场层面对于地方政府作用发挥的评价,未来的调研应当增加对市场作用的分析。另一方面,本文最后所提出的提升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优化路径,只是部分理想化建议,还需不断地实践检验。
程瑛[7](2020)在《西北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路径研究 ——以新疆F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教育均衡且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战略,而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则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学者们已经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模式和体制机制,但是针对民族地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大范围的区域间资源共享,没有落实到民族地区自身情况,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具体推进路径的研究更是少有论述。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是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部分,是解决校际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如何有序管理并高效共享数字化课程资源,保证数字化课程资源合理、深入、恰当的发挥作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方面,本研究以新疆F市为例,聚焦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这一主题,在查阅文献,确定政策方向,了解国内外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界定相关概念、查找理论基础之后,对F市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的建设现状、共享现状、获取途径和使用现状、资源满意度、资源需求、制约教师参与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因素以及教师基本信息做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问卷、访谈、调查表和观察记录表的数据分析,总结出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共享路径的研究提供了支撑。综合考量现有问题、原因分析和西北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理论,笔者从政策引导、信息技术培训、技术保障、无缝对接县域外资源、县域内资源逐级共享和监测评估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改善西北民族地区当前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现状、促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工作的有效路径。路径具体涉及到提高认识、联动协调、优化经费、激励政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建设、资源管理、引进优质资源、盘活县域外资源、监测评估共享过程等内容。本研究为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所提出的共享路径相互协调、具体可行,对西北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吴萍萍[8](2020)在《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引领社会进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一个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世界正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网络空间为图书馆联盟(以下简称“图联”)提供了更为广阔和高效的传播渠道,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服务推广起到了更为快速和生动的助推作用。图联提升网络影响力应当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以评促建则成为应有之义。然而,当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且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衡量图联的网络影响力水平,各图书馆联盟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旨在为图书馆联盟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提升图联的网络建设力和传播力水平。文章将图书馆联盟按照成员馆的类型分为单系统图书馆联盟和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其中单系统图书馆联盟以高校图书馆联盟为研究对象。文章利用文献调研法、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充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调研,总结与分析已有的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可获得性等原则,从官方平台网络影响力和第三方平台网络影响力两个维度构建了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40家中美图书馆联盟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最终发现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网络影响力排名普遍高于高校图书馆联盟、优先提高联盟在谷歌、搜狗和百度搜索引擎上的网页数量、网站总链接数、搜索引擎评分、网络显示度和学术显示度,对提升联盟的网络影响力排名具有更加显着的效果等结论。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章梳理了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的研究背景,进一步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论述了论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梳理了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选择了四十家中美图书馆联盟作为研究对象,确立了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第四章依据前文的研究结果,计算出高校图书馆联盟和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分类排名结果,并且对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的策略。第五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且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胡程程[9](2020)在《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仅建设普通的信息资源已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各个高校图书馆也逐渐开始依据自身特色建设相应的特色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的特色建设特色资源,但不难发现这些建设好的特色资源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资源组织结构不清晰、检索方式单一、资源更新频率较慢、特色资源标识不清晰、共建共享意识弱等。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中相关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合肥地区的本科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做出一份贡献,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朝着更好、更合适的方向发展。希望各个高校图书馆未来能建设出更多的特色资源,并且能够做到开放共享,无论是校内用户还是校外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相应的特色资源。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合肥地区10所公办本科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这10所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数量、建设模式、建设形式、网页结构以及校外访问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在调查这10所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还选出四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建筑大学的图书馆,针对这四所高校图书馆再次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分析这四所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资源整体情况以及特色资源建设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之前10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现状,发现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中的共性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特色资源建设模式与建设形式单一、特色资源建设不平衡、特色资源建设措施落实成效差、特色资源网页架构不合理、高校图书馆对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低与特色资源利用率不高7个层面的问题,在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重视特色资源的多样化建设、重视特色资源的均衡发展、推进特色资源建设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推动特色资源网页定期维护更新工作的展开、加强特色资源的推广宣传、倡导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重视提升特色资源的利用率7个完善对策,希望能为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合理的、实用的参考意见。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寻求答案。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调研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详细叙述调查对象的选取过程,以及现状调查中涉及到的调查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调查的主要内容。其次,以选定10所合肥地区公办本科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进行网络调研、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调查这些图书馆所建设的特色资源的建设数量、建设模式、建设形式、网页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并展开具体的现状分析。最后,从合肥地区10所公办本科高校图书馆中选出4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第三部分为存在的问题。根据第二部分对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总体情况与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提炼出目前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结合第二部分现状调查与案例分析和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综合所阅读的文献提出合理的、实用的、有效的完善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回顾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提炼写作过程的收获与仍需改进的不足。
欧阳兰[10](2020)在《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实施,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的“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正在进行中,增城作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已成规模。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增城区以总分馆制为基础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展开调研,具体从设施设备建设情况、馆藏资源情况、服务项目内容、运营管理程度和服务满意度等影响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同时,从政府、图书馆和读者等层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其形成原因及主要障碍。然后以新公共服务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对策,希望能对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使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二、关于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概述 |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相关概念 |
一、馆藏发展 |
二、馆藏建设 |
三、馆藏发展政策 |
四、数字馆藏发展政策 |
第二节 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
一、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
二、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
三、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
第三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和制定方式 |
一、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
二、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和特点 |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 |
一、政策说明 |
二、馆藏分析政策 |
三、特色馆藏政策 |
四、馆藏获取政策 |
五、馆藏维护政策 |
六、共建共享政策 |
第二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特点 |
一、系统连续性 |
二、相对稳定性 |
三、整体性 |
四、开放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历程和现状 |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阶段 |
一、局部研究和探索阶段 |
二、系统性研究和理论丰富阶段 |
三、探索和政策制定阶段 |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现状调查 |
一、政策说明现状调查 |
二、馆藏分析现状调查 |
三、馆藏获取现状调查 |
四、馆藏维护现状调查 |
五、共建共享现状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特色化馆藏规划 |
二、操作性不强 |
三、缺少政策修订相关规定 |
四、读者意见处理 |
五、对共建共享不够重视 |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较少 |
二、高校馆缺乏学校层面的支持 |
三、公共馆缺乏区域性的统筹 |
四、馆藏资源购置经费高昂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策略 |
第一节 强化理论实践与行业引导作用 |
一、强化理论实践 |
二、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评估标准 |
三、强化行业协会宣传监督作用 |
第二节 完善馆藏发展政策内容 |
一、发展馆藏特色 |
二、明确馆藏目标 |
三、增强馆藏政策的操作性 |
四、加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研究现状和管理模式 |
2.1 研究现状 |
(1)院系分馆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和模式研究。 |
(2)院系分馆建设相关业务的实证研究。 |
2.2 管理模式 |
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的探索 |
3.1 历史概况 |
3.2 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3.3 管理举措与成效 |
(1)以业务指导和主题书展为抓手,完善文献资源二级保障体系。 |
(2)强化归口管理,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 |
(3)渐进式推进院系分馆建设,根据需求调整合作具体内容。 |
(4)总体成效。 |
4 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的思考 |
(1)发挥院系分馆职责,突出差异化建设与管理。 |
(2)理顺归口管理体制,注重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
(3)借助发展转型契机,盘活院级存量资源配置。 |
(3)高校转型发展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现状 |
第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际工作落实有待加强。 |
第二,图书馆之间合作基础还较为薄弱。 |
第三,专业人才不足。 |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和建议 |
第一,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 |
第二,建设图书馆集群。 |
第三,开展协同创新。 |
第四,构建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 |
第五,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 |
(4)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民众多样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不足的矛盾 |
1.1.2 引入社会力量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 |
1.1.3 相关法规及政策体系的推进和支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范畴与内容 |
1.3.1 概念的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创新点及研究必要性 |
1.6.1 角度创新 |
1.6.2 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先导性研究 |
2.1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相关研究 |
2.1.1 总分馆公共图书馆体系 |
2.1.2 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
2.1.3 基本建设情况 |
2.2 街镇图书馆相关研究 |
2.2.1 街镇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
2.2.2 街镇图书馆发展沿革 |
2.2.3 街镇图书馆建筑特性 |
2.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相关研究 |
2.3.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
2.3.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建设方式 |
2.4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的建筑实践及经验总结 |
2.4.1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实践 |
2.4.2 实践经验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要点研究 |
3.1 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
3.1.1 时代发展影响要素 |
3.1.2 使用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心理需求 |
3.1.3 使用功能需求类型分析 |
3.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与街镇图书馆建设的契合点 |
3.2.1 社会力量参与前期建设 |
3.2.2 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 |
3.2.3 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 |
3.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的制约因素 |
3.3.1 多主体参与因素 |
3.3.2 社会环境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法构建 |
4.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较传统模式街镇图书馆的优越性 |
4.1.1 传统街镇图书馆现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 |
4.1.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优越性 |
4.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文化定位 |
4.2.1 基于商业逻辑的“图书馆+”模式 |
4.2.2 基于文化诉求的小型文化综合体 |
4.2.3 基于地域性特征的主题型图书馆 |
4.3 基于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方法 |
4.3.1 适宜的规划选址及准确场馆规模预估 |
4.3.2 标识化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
4.3.3 复合化建筑功能空间设计 |
4.3.4 专业化服务供给,形成特色主题空间营造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策略 |
5.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规划选址及建造类型选择 |
5.1.1 规划布局原则 |
5.1.2 区域位置选择 |
5.1.3 场馆规模确定 |
5.1.4 建造类型选择 |
5.2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
5.2.1 外部场地设计 |
5.2.2 建筑立面形态设计 |
5.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
5.3.1 功能配置及配比 |
5.3.2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空间组织 |
5.3.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空间设计 |
5.4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文化内涵表达 |
5.4.1 共建企业文化的表达 |
5.4.2 区域地域性的表达 |
5.4.3 专业主题性的表达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本文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模式街镇图书馆读者使用需求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6.1 可能的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教育资源 |
2.1.2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
2.1.3 大学城 |
2.2 相关理论梳理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政府职能理论 |
2.3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
2.3.1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分析 |
2.3.2 政府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的机理分析 |
2.4 国内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2.4.1 国内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2.4.2 国外政府推动高校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启示 |
第三章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与政府作用发挥现状分析 |
3.1 西安南郊大学城教育资源概况 |
3.1.1 课程资源丰富,慕课和精品课程建设成为趋势 |
3.1.2 师资实力雄厚,但总量分布不均 |
3.1.3 图书文献资源专业性强,可以形成学科互补 |
3.1.4 实验室资源丰富,但分布明显不均 |
3.1.5 教室资源数量充足,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习需求 |
3.2 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
3.2.1 调查对象及目的 |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3 访谈具体情况 |
3.3 西安南郊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
3.3.1 跨校选修逐步开放,网络课程资源共享门槛较高 |
3.3.2 大学城校际间师资互聘难度大 |
3.3.3 实现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缺乏统一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 |
3.3.4 不限制教室资源共享,学生参与意愿不高 |
3.3.5 实验室资源校内共享较多,校际间实验室资源共享逐步开启 |
3.4 地方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作用发挥现状 |
3.4.1 履行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管理职能 |
3.4.2 完善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配套服务 |
3.4.3 发挥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
第四章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不足及原因分析 |
4.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 |
4.1.1 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政府管理缺位 |
4.1.2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配套服务欠缺 |
4.1.3 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监督不力 |
4.2 政府未有效发挥管理职能的原因 |
4.2.1 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及政府利益目标导致管理行为偏差 |
4.2.2 服务意识缺失导致配套保障不足 |
4.2.3 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管制效果差 |
第五章 优化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职能的路径 |
5.1 提高地方政府对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水平 |
5.1.1 做好职能定位,坚持适度管理 |
5.1.2 改变政绩观念,确保各方主体权益 |
5.1.3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政策引导 |
5.2 强化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服务意识 |
5.2.1 树立服务理念,注重角色归位 |
5.2.2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提升保障水平 |
5.2.3 加强技术引导,提高共享效率 |
5.3 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的监管工作 |
5.3.1 及时更新共享进展,加强对共享活动的绩效考核 |
5.3.2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教育资源共享质量 |
5.3.3 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内控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西北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路径研究 ——以新疆F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优质均衡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 |
1.1.2 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
1.1.3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是解决民族地区校际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
1.2 问题陈述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相关文献述评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教育公平理论 |
2.1.2 教育均衡理论 |
2.1.3 教育资源利用率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义务教育 |
2.2.2 城乡一体化与均衡发展 |
2.2.3 数字化课程资源 |
2.2.4 共享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研究法 |
3.1.2 调查研究法 |
3.2 研究思路 |
3.3 研究对象 |
3.4 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测 |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5.1 统计描述分析 |
3.5.2 相关性分析 |
3.5.3 独立样本t检验 |
4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调查 |
4.1.1 硬件设施和网络建设现状 |
4.1.2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现状 |
4.1.3 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获取和使用现状 |
4.1.4 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满意度 |
4.1.5 师生对数字化课程资源需求现状 |
4.1.6 制约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因素 |
4.2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
4.2.1 城乡网络宽带建设存在差距 |
4.2.2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情况不佳 |
4.2.3 数字化课程资源获取效率低,应用不广泛 |
4.2.4 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满意度不高 |
4.3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宽带网络建设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
4.3.2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情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
4.3.3 数字化课程资源获取效率低,应用不广泛的原因分析 |
4.3.4 教师对数字化课程资源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
5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的特殊性分析 |
5.1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
5.2 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
5.3 教学现状的特殊性 |
5.4 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 |
5.4.1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
5.4.2 教师结构不合理 |
5.4.3 县域内缺乏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
5.5 课程资源的特殊性 |
6 西北民族地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路径 |
6.1 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组织协调 |
6.1.1 提高资源共享认识,培养资源共享理念 |
6.1.2 加强各级监管协调,实现资源长效共享 |
6.1.3 优化经费使用制度,保障资源的引进和共享 |
6.1.4 出台激励政策,提高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
6.2 重视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
6.2.1 构建资源应用精准帮扶大数据管理平台 |
6.2.2 构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
6.2.3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计划” |
6.3 增强技术保障,稳定共享环境 |
6.3.1 全面推进农村学校网络建设,保障网络互联互通 |
6.3.2 增强信息共享技术的支撑,提升资源共享效率 |
6.4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无缝对接县域外资源 |
6.4.1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库 |
6.4.2 依托“智慧学习广场”,展开线上线下资源共享 |
6.4.3 打破地区限制,形成“双师”互助资源共享 |
6.5 盘活县域外资源,实现县域内资源逐级共享 |
6.5.1 发挥行政部门作用,形成县域资源“聚集地” |
6.5.2 区域结对,促进城乡校际间资源共享 |
6.6 监测和评估共享过程,保证共享质量 |
6.6.1 成立资源评估小组,严格把控资源质量 |
6.6.2 评估资源使用者的共享效果,激励教师提升自我 |
6.6.3 评估课程资源供给者的贡献量,保护教师知识版权 |
7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局限 |
7.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1 相关概念 |
2.1.2 相关理论 |
2.2 图书馆联盟评价研究现状 |
2.3 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现状 |
2.3.1 网络影响力评价的理论研究现状 |
2.3.2 网络影响力评价的实证发展现状 |
2.3.3 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述评 |
3 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评价对象的选取 |
3.1.1 选取原则 |
3.1.2 美国图书馆联盟 |
3.1.3 中国图书馆联盟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数据的获取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2 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3.3 评价方法的确立 |
3.3.1 评价方法 |
3.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3.3.3 主成分分析法 |
3.4 评价模型的构建 |
3.4.1 构建样本阵与数据标准化 |
3.4.2 求解相关系数矩阵 |
3.4.3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3.4.4 确定与删选主成分变量 |
3.4.5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
4 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实证分析 |
4.1 国内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
4.1.1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1.2 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2 美国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
4.2.1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2.2 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 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对比分析 |
4.3.1 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综合得分情况 |
4.3.2 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排名分析 |
4.4 提升我国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的举措 |
4.4.1 联合多元化联盟成员,扩展图书馆联盟跨系统影响力 |
4.4.2 大力发展图书馆联盟网站建设,提高图书馆网络评价数据 |
4.4.3 拓宽多渠道、多平台的宣传方式,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4.4.4 构建客观且合理的评价体系,保障联盟的科学运营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
致谢 |
附录1 :原始数据列表 |
(9)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设计 |
2.1.1 调查对象的确立 |
2.1.2 调查方法 |
2.1.3 调查内容 |
2.2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结果 |
2.2.1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概述 |
2.2.2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案例分析 |
3 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特色资源建设模式与特色资源建设形式单一 |
3.2 特色资源建设不平衡 |
3.2.1 特色资源建设数量分布不平衡 |
3.2.2 特色资源建设主题分布不平衡 |
3.3 特色资源建设措施落实成效差 |
3.4 特色资源网页结构不合理 |
3.5 高校图书馆对特色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
3.6 特色资源利用率不高 |
3.7 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低 |
4 完善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对策 |
4.1 重视特色资源的多样化建设 |
4.2 促进特色资源的均衡发展 |
4.2.1 增加资金投入以促进建设数量均衡发展 |
4.2.2 合理选题以促进建设主题均衡发展 |
4.3 推进特色资源建设措施的进一步实施 |
4.4 推动特色资源网页定期维护更新工作的展开 |
4.5 加强特色资源的推广宣传 |
4.6 重视提升特色资源的利用率 |
4.7 倡导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构建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 |
1.1.2 增城区图书馆经费投入持续递增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图书馆 |
2.1.2 总分馆制 |
2.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2.2 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功能 |
2.3 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4 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第三章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分析 |
3.1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状况 |
3.1.1 增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
3.1.2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
3.2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分析 |
3.2.1 设施状况分析 |
3.2.2 馆藏资源分析 |
3.2.3 服务项目分析 |
3.2.4 运营管理分析 |
3.2.5 服务满意度分析 |
3.3 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统筹全区共建共享服务的矛盾 |
3.3.2 对镇街、村(社区)图书馆的管理矛盾 |
3.3.3 法人治理工作尚不完善 |
3.3.4 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
3.4 原因分析 |
3.4.1 建设主体权责分散 |
3.4.2 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需求 |
3.4.3 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与启示 |
4.1 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 |
4.1.1 美国公共图书馆 |
4.1.2 日本公共图书馆 |
4.1.3 英国公共图书馆 |
4.2 国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 |
4.2.1 杭州图书馆 |
4.2.2 深圳图书馆 |
4.2.3 东莞图书馆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对策 |
5.1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建设主体上移 |
5.2 夯实公共图书馆建设保障 |
5.2.1 制度保障建设 |
5.2.2 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 |
5.2.3 人才培养机制保障 |
5.3 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
5.3.1 加快完善总分馆体制建设 |
5.3.2 落实总分馆统一化管理 |
5.4 促进资源向农村基层图书馆流动 |
5.4.1 做好纸质文献资源的共享 |
5.4.2 加强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共建 |
5.5 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 |
5.5.1 加强数字化服务 |
5.5.2 加强主题分馆的建设 |
5.5.3 加强特色群体服务 |
5.6 引入多中心治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 |
5.6.1 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
5.6.2 优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
5.6.3 设立公共图书馆基金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增城区图书馆读者意见征求表 |
附录 B:增城图书馆主管部门、图书馆馆长、工作人员以及读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正文中引用的人物访谈记录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关于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D]. 赵泽天.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院系分馆管理探索与思考[J]. 彭佳,郭晶,宋海艳. 图书情报工作, 2021(04)
- [3]高校转型发展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 明星. 新阅读, 2021(01)
- [4]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D]. 王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 陈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6]政府在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研究[D]. 李朝(王献). 西北大学, 2020(07)
- [7]西北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路径研究 ——以新疆F市为例[D]. 程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中美图书馆联盟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D]. 吴萍萍. 南京大学, 2020(02)
- [9]合肥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究[D]. 胡程程. 安徽大学, 2020(07)
- [10]广州市增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欧阳兰.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