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僯[1](2021)在《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感染率进行动态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5年间在我院性病防治门诊接受白带检验的阴道炎女性1 0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受检者的白带检验结果,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受检女性的滴虫感染率、霉菌感染率进行统计计算,并对滴虫感染、霉菌感染患者的白带检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结果 1 008例接受白带检验的女性中,21例检出滴虫感染,感染率为2.08%;200例检出霉菌感染,感染率为19.84%。从2016年1月—2020年12月,无论是滴虫还是霉菌的感染率都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状态。而在不同年龄的受检女性中,滴虫感染率年龄在31~40岁之间为最高,感染率为3.53%,而霉菌感染则在41岁及以上年龄为最高,感染率为27.27%。对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检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可见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白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为85.71%(18/21),显着高于上皮细胞+++的检出率(0);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上皮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为72.00%(144/200),显着高于白细胞+++及以上的检出率17.00%(3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年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都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状态,通过白带检验结果可以对两种阴道炎进行进行预判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陈秋兰[2](2021)在《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检测中阴道炎五联检验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检测中阴道炎五联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68例阴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镜检与阴道炎五联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阴道炎病原体检出率、白带清洁度。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混合病原菌、白细胞、滴虫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法较常规镜检法的加德纳菌、念珠菌检出率更高(P<0.05)。两种检测方法白带清洁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检测中阴道炎五联检验的应用效果显着,可进一步提升阴道炎病原体检出率。
陈佳婕[3](2021)在《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脲原体是女性下生殖道常见的一类寄生物或共生物,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脲原体感染的妇女除了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外,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染给性伴侣。脲原体感染也是引起不育、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怀孕妇女若感染脲原体,还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感染等不良妊娠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与人类致病有关的脲原体分为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群即为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包括基因组较大的10个血清型:分别是2、4、5、7、8、9、10、11、12和13;生物Ⅱ群即为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包括基因组较小的4个血清型:1、3、6和14。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检测试剂盒无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国际上对于两种生物种群致病性的强弱差异研究匮乏,且微小脲原体与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相关性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采用由凯杰公司提供的最新研发的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的联检试剂盒,与配套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分析仪,对临床已确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两种病原体的分群/联合检测。研究中建立了核酸自动化提取与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化流程,相比于一直沿用的“金标准”培养方法,新方法不仅缩短了检测周期,同时能有效避免污染和假阴性。进一步采用标准化流程分析了 321例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样本,包括男性样本48例,标本种类为尿道拭子;女性样本273例,标本种类为宫颈拭子。同时以5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样本,其为女性宫颈拭子样本。针对联检试剂盒检测获得的结果,以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为基线,分析了这两种不同病原体与这些基线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解脲脲原体Uu和微小脲原体Up的p值均小于0.05,且男性感染Uu相对较多(26/48,54.17%),而女性则以Up感染为主(230/273,84.25%),但这两种病原体的感染与男性和/或女性之间的不同年龄段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男性所患疾病的统计分析中,两种病原体Uu和Up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在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男性患者样本中,涉及炎症、不育及其他三大类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均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而在女性患者样本所涉及的疾病分类中,Uu的感染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的p值则小于0.05,则说明在女性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疾病中,Up是其特定的感染病原体。随后利用了不同性别及所患的不同疾病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微小脲原体与男性不育以及女性不孕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系(p<0.05)。细菌性阴道炎(BV)是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疾病,研究中我们同时分析了这两种病原体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在273例女性检测样本中,共有224例完成了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而BV和Uu/Up相关性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论是Uu还是Up,均与BV的感染不具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结果的获得,为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临床进行这两类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褚梦圆[4](2021)在《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临床疗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变化、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并初探其机制,为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BV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自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排标准的湿热下注型BV患者48例。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替硝唑栓阴道给药,1次1粒,隔日1次,6粒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哈氏止带Ⅱ号方,每日1付,水煎服(经期停药),共14付。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留取两组患者的阴道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对治疗后Nugent评分<7分的患者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比较:对两组的年龄、孕产史、病程、Nugent评分、阴道内乳杆菌数量、阴道微生态、局部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阴道局部免疫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评价:2.1 BV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70.8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2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BV能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且优于对照组。2.3 Nugent评分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Nugent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ugent评分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4阴道微生态比较:对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的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p H值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较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p H值、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阴道白细胞计数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阴道菌群多样性、阴道p H值方面优于对照组。2.5局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局部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分别为87.50%和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局部症状、体征总评分优于对照组。2.6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分别为91.67%和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主症、次症临床疗效为87.50%、95.83%,对照组为79.17%、62.50%,两组主症、次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改善主症、次症优于对照组。2.7阴道局部免疫情况:对治疗前后两组的阴道内IL-1β、IL-6、TNF-α水平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改善阴道内IL-1β、IL-6、TNF-α的水平且优于对照组。2.8随访:治疗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2、3月与前1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ugent评分在治疗后第1月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3月均较前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2、3月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第1、2、3月降低Nugent评分优于对照组。结合两组Nugent评分变化趋势图发现,治疗后两组Nugent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2、3月BV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阴道内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治疗组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哈氏止带Ⅱ号方可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改善局部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2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可以增加阴道内乳杆菌数量、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和预防复发;3哈氏止带Ⅱ号方可能通过抑制IL-1β、IL-6、TNF-α以治疗湿热下注型BV。
肖征,章京楠,曹正,翟燕红[5](2021)在《对比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阴道炎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在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在阴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妇产医院2019年10月至2019年11月疑诊的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6例确诊为阴道炎),以无菌棉拭子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并制作成2组样本,分别进行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统计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病原体检出的数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及两种方法的经济成本与效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中,革兰氏染色法与快速染色法分别检出病原体101、97例,其中线索细胞分别为52、48例,真菌分别为30、31例,滴虫均为2例,混合感染分别为17、16例,2种方法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120例疑诊阴道炎患者经确诊后,阴道炎116例,非阴道炎4例。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检出阴道炎分别为97与101例,非阴道炎分别为23与19例,与确诊结果一致数分别为101与105例;同时2种检测方法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快速染色法的经济成本更低,操作时长更短。结论快速染色法检测结果准确、灵敏,特异性好,且与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济成本更低,操作时长更短,效率更高。
张菊[6](2021)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同时留取HP V检测及白带常规检验分析的1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检测结果分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在两组中根据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别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及阴道微生态异常组,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阴道炎感染情况、年龄分布、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以及避孕措施的关系。结果:HPV感染阳性者有538人,占33.6%;H PV检测阴性者有1062人,占66.4%;HPV感染检测阳性者中高危型HPV感染占29.4%,低危型HPV感染占2.3%,多重感染型占1.9%;HPV感染阳性者中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有211人,占39.2%;合并两种及以上的阴道炎次之,占14.3%;两组人群中阴道炎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同时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中的年龄、妊娠次数以及避孕措施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多数还合并有细菌性阴道病;不同类型阴道炎中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在HPV感染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炎和女性所采取的不同的避孕措施均为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治疗中,为提高HPV感染的治疗效果,彻底治愈阴道炎的必要性;进一步说明,治疗阴道炎在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中具有一定意义。
吴冰洁[7](2021)在《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我国皖北农村地区留守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现状,分析参与调研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理特征及部分女性生殖疾病对诱发子宫肌瘤的影响,同时,在被调查乡镇开展女性健康教育讲座。数据分析所得结果可为生殖疾病预防、健康宣传教育等卫生部门在日后开展先关工作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随机选取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三个皖北行政区域,再按照农村外出务工率的高低进行分层抽样,进而确定被调查的具体乡镇。通过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相关信息,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中,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行卡方检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明确各变量与子宫肌瘤之间关系。结果最终共计选取2200名皖北育龄期妇女,有440名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其中126名肌瘤类型为单发,314名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20.0%。平均年龄为(38.31±6.267)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在被调查者年龄、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初潮年龄、胎次、初产年龄、阴道炎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变量中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子宫肌瘤与被调查者年龄、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变量呈正相关,均为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因素(OR>1,95%CI不包括1),而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及胎次变量与子宫肌瘤呈负相关,均为子宫肌瘤保护性因素(OR<1,95%CI不包括1);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阴道炎、卵巢囊肿仍为子宫肌瘤的危险性因素,而较晚的初潮年龄为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过早的初产年龄、较少的胎次、较早的月经初潮年龄、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月经紊乱疾病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宫肌瘤;为降低子宫肌瘤患病率,相关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开展女性健康预防及宣传教育,以提高我国整体生育健康水平。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8](2021)在《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合性阴道炎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较单一阴道炎症诊治困难,且常伴随着复杂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存在。本专家共识针对4种常见的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需氧菌性阴道炎)而制定。混合性阴道炎有症状不典型、病程较长和易复发等特点。诊断时多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诊断要点:(1)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病原体或同时满足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的诊断标准;(2)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需要同时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采用综合性用药方案,杀灭病原体,保护阴道有益菌群并增强其功能。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原,选择规范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建议除了对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外,强调对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纠正。
程华英[9](2021)在《140例妇科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140例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情况。方法选取武汉康健妇婴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140例进行研究,应用无菌棉签拭子患者阴道口内4 cm内侧壁或后穹隆处的分泌物,将标本送检。结果常见的病原体为支原体和念珠菌,占比分别为29.8%(42/140)、33.5%(47/140),其次为沙眼衣原体,占比为14.5%(20/140),阴道毛滴虫和淋球菌最次,占比分别为10.7%(15/140)、11.3%(16/140)。结论本研究患者感染阴道炎的病原体主要以支原体和念珠菌为主,淋球菌和滴虫感染最少。对于女性来说,应该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出现阴道炎症状,及时治疗,利用敏感药物切断传染源,改善疾病预后,控制疾病复发。
孙慧鑫,杨丽英,张静[10](2020)在《阴道炎五联检验法在白带清洁度与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阴道炎五联检验法诊断白带清洁度与病原体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120例阴道炎患者,采集患者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镜检(对照组)与阴道炎五联检测(观察组),对比指标:阴道环境、白带清洁度以及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分泌物标本病原体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更优(P<0.05);阴道酸碱值>4.7概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白带清洁度Ⅰ、Ⅱ、Ⅲ、Ⅳ度比较,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五联检验法在阴道炎患者临床检验中,关于病原体的检出概率更高,与常规检验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二、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检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受检女性的滴虫、霉菌感染率统计 |
2.2 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检查结果分析 |
3 讨论 |
(2)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检测中阴道炎五联检验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阴道炎病原体检出率比较 |
2.2 两种检测方法的白带清洁度比较 |
3 讨论 |
(3)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1章 绪论 |
1.1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发展 |
1.1.1 支原体简介 |
1.1.2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命名 |
1.1.3 解脲脲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
1.1.4 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危害 |
1.1.5 流行病学分析 |
1.1.6 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 |
1.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
1.2.1 如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
1.2.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的感染差异 |
1.2.3 解脲脲原体亚型的致病性 |
1.3 检测方法 |
1.3.1 实验室检测方法 |
1.3.2 PCR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2 课题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盒的研发 |
2.1.1 引物设计 |
2.1.2 试剂盒组分 |
2.2 试剂盒储存、运输条件及有效期 |
2.3 实验配套检测仪器 |
2.4 试剂盒检测原理 |
2.5 检验方法 |
2.5.1 样本处理(样本处理区) |
2.5.2 扩增试剂准备(PCR前准备区) |
2.5.3 分液和加样(样本制备区;此步骤由QIAsymphony AS完成) |
2.5.4 PCR扩增(检测区) |
2.5.5 仪器检测通道选择 |
2.5.6 样本设定 |
2.6 临床样本的收集 |
2.6.1 样本采集、存放及运输要求 |
2.7 实验室各区域内的必备物品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试剂盒性能验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 |
3.1.1 最低检测线验证 |
3.1.2 重复性验证 |
3.1.3 符合率验证 |
3.1.4 干扰物质及治疗药物影响 |
3.1.4.1 干扰反应研究用样本选择及制备 |
3.1.4.2 实验方法 |
3.1.5 阳性判断值和参考区间 |
3.1.6 检测结果的判读 |
3.1.7 检测方法应用的局限性 |
3.2 临床样本的分类统计 |
3.2.1 按患者/正常人检测结果分类统计 |
3.2.2 临床样本按性别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
3.2.3 临床样本按年龄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
3.2.4 临床样本按疾病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
3.3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3.3.1 患者/正常人结果统计分析 |
3.3.2 患者按性别联检结果统计分析 |
3.3.3 男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
3.3.4 女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
3.3.5 患者(不分男/女)按年龄分类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
3.3.6 男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
3.3.7 女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
3.3.8 回归统计分析 |
3.4 女性Uu/UP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讨论 |
4.1 检测技术平台特点和试验注意点 |
4.2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4.3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的社会意义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卷内备考表 |
(4)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排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随访 |
2.6 不良事件记录 |
2.7 统计分析 |
2.8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 |
3.3 阴道局部免疫情况比较 |
4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选题的出发点 |
2 BV与阴道免疫 |
3 BV与阴道乳杆菌 |
4 哈氏妇科对BV的认识 |
5 哈氏止带Ⅱ号方的组方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对比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阴道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快速染色法 |
2.2 革兰氏染色法 |
3 涂片特征 |
3.1 线索细胞 |
3.2 真菌 |
3.3 乳酸杆菌 |
3.4 滴虫 |
4 确诊标准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120例患者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病原体分布情况 |
2 120例患者快速染色法检测病原体分布情况及2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 |
3 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检测结果情况比较 |
4 2种检测方法检出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比较 |
5 2种检测方法经济成本、操作时长比较 |
讨 论 |
(6)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质量控制 |
3.1 相关诊断标准 |
3.2 质控原则 |
4.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4.结果 |
4.1 被调查人群的基本资料情况 |
4.2 被调查人群的妇科疾病情况 |
4.3 子宫肌瘤患病率在各变量间分布特征 |
4.4 各自变量与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 |
5.讨论 |
6.研究的局限性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子宫肌瘤最新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9)140例妇科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临床表现: |
1.3.1 滴虫性阴道炎: |
1.3.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检出结果: |
3 讨论 |
(10)阴道炎五联检验法在白带清洁度与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原体检出率比较 |
2.2 阴道环境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比较 |
3 讨论 |
四、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检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疾病的白带检验结果观察[J]. 王美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23)
- [2]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检测中阴道炎五联检验的应用分析[J]. 陈秋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3)
- [3]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D]. 陈佳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4]哈氏止带Ⅱ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BV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褚梦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对比快速染色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阴道炎的诊断价值[J]. 肖征,章京楠,曹正,翟燕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03)
- [6]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D]. 张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皖北农村留守已婚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不良因素研究[D]. 吴冰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01)
- [9]140例妇科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分析[J]. 程华英. 临床医学, 2021(01)
- [10]阴道炎五联检验法在白带清洁度与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孙慧鑫,杨丽英,张静.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34)
标签:病原体论文; 细菌性阴道炎的症状论文; 白带异常论文; 白带常规检查论文; 阴道炎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