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淘汰公猪的阉割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西建[1](2022)在《猪市低迷时期节本增效关键措施》文中认为2021年以来,生猪价格从第二季度开始全面恢复,但6月份以后持续下跌,养猪业再度陷入亏损的境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原定生猪生产恢复的3年工作任务目标已提前实现。而随着生猪产能从前期的供给偏紧,回归至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今后一个时期猪价总体处于下行已是必然,养猪业高利润时代基本宣告结束,产业发展应尽快从扩量增产转到去产能、节本增效上来,以实现长期稳价保供、平稳运行。
唐振双,殷东,尹立林,马云龙,项韬,朱猛进,余梅,刘小磊,李新云,邱小田,赵书红[2](2021)在《猪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策略的计算机模拟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基因组选择育种自2001年被MEUWISSEN等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在奶牛、猪等重要家畜的育种中,并显着加快了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速度。2017年,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框架内,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目的】尽管基因组选择在种猪选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持续下降,但对于我国多数核心育种场依然面临着基因芯片分型个体数量不足、基因组选择实施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终测选择-早期选择"的"两步走"基因组选择策略。"终测选择"指在终测结束后利用一步法基因组BLUP对后备猪进行遗传评估,当群体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早期选择"。【方法】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种猪品种真实的50K基因芯片数据作为基础群体对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大群模拟,共模拟4个世代,前3个世代作为基础群体,第4个世代作为测试群体,每个个体模拟两个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利用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基于HIBLUP软件计算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值,比较一步法基因组BLUP和常规BLUP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根据测试群个体有无终测成绩对其基因组育种值影响大小来评估早期选择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品种内中等遗传力性状的终测选择效果和早期选择效果均好于低遗传力性状。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选择准确性均优于常规BLUP的选择准确性,并且随着测试群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早期选择效果好于常规BLUP,当群体中芯片数量达到2 000张时就可以开展早期选择,阉割排名后30%的个体,可以保证前1%的优秀个体不会被错误淘汰,并且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早期选择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结论】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容易在生猪育种中推广实施。当芯片数量较少时,可以开展"终测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当芯片数量较多时,可以开展"早期选择",对排名靠后的猪只个体进行早期阉割,增加优秀个体的测定量,增大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两步走"策略符合我国生猪产业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需求,该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加快种猪改良进程。
付俊[3](2020)在《去势多肽疫苗对三元公猪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
韩丽娟,谭江[4](2019)在《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全面了解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持续选育杜洛克的种猪性能及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场内现有的10个杜洛克家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60头试验猪进行生长发育性状测定,然后从中选择28头进行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杜洛克试验猪的日增重高,平均为833 g;活体背膘厚和料重比低,平均分别为9.23 mm和2.39;瘦肉率和腿臀比例高,分别为66.93%、35.1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和pH1较高,平均分别为3.41、2.36%和6.49;滴水损失和失水率低,分别为2.36%和7.87%;符合父系种猪瘦肉率高、背膘薄、后躯肌肉丰满和肉品质好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把28头屠宰试验猪按照体重分为100~110 kg和110~120 kg两组,比较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10~120 kg组试验猪的瘦肉率虽有降低的趋势(67.73%/65.29%),但差异不显着,而且110~120 kg组试验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增加的趋势(2.31%/2.40%),剪切力有变小的趋势(46.76N/40.80 N)。这与我们培育大型杜洛克的100 kg体重后生长速度高的同时,瘦肉率无明显降低育种目的相一致。同时,按屠宰厂标准,28头猪全部达到一级净条标准。试验结果表明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经过多年持续选育,生长、胴体和肉品质性能均很好,是一个优秀的终端父系种猪群体。
王春[5](2019)在《Improvac诱导的免疫去势对公鸡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异普克(Improvac)是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免疫中和作用进行动物免疫去势的产品。至今Improvac多用于公猪免疫去势,而关于Improvac在禽类免疫去势中的应用,目前很少有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评估Improvac对公鸡睾酮水平和精子发生的影响以及Improvac对睾酮合成和代谢、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Improvac能否用于公鸡中的免疫去势,为开发以GnRH免疫中和作用的家禽去势替代物奠定基础。120只2周龄的公鸡,随机分成四组(n=30),对照组:在3、6周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6ml/只;早期组:3周龄注射Improvac 0.6ml/只,6周龄注射生理盐水0.6ml/只;晚期组:3周龄注射生理盐水0.6ml/只,6周龄注射Improvac0.6ml/只;早期+晚期组:3、6周龄分别注射Improvac 0.6ml/只。每周称量活体重,并于5、11和14周龄测量鸡冠和肉髯;在3、6、9和14周龄收集血液,测定睾酮浓度;5、9、14周龄采集睾丸,检测睾丸发育以及睾酮合成和代谢、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1)5、11和14周龄的冠高、冠长、肉髯长、宽在四个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以及14周龄的睾丸系数在四个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7周龄时,Improvac处理组AD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4周龄时,早期组和早期+晚期组的AD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6周龄时,Improvac处理组睾酮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9周龄时,对照组的睾酮水平显着高于所有Improvac处理组(P<0.05)。14周龄时,对照组和早期+晚期组的睾酮水平显着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5周龄时,早期组中HSD3B1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9周龄时Cyp17a1,Cyp19,HSD3B1和HSD17B3在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Improvac处理组(P<0.05);早期组HSD17B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晚期组和早期+晚期组(P<0.05)。14周龄时,Cyp17a1和Cyp19在早期组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和早期+晚期组(P<0.05);晚期组HSD3B1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早期+晚期组(P<0.05);Improvac处理组HSD17B2和HSD17B3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在9和14周龄,对照组曲精细管(STs)的面积和直径显着大于Improvac处理组(P<0.05);在14周龄,对照组生精上皮高度显着高于Improvac处理组(P<0.05)。(5)14周龄时,对照组中含有精子的STs的百分比显着高于Improvac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mprovac处理组中CyclinA1和CyclinA2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早期组M1ap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晚期组和早期+晚期组(P<0.05);各组之间S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Improvac免疫去势提高了ADG;抑制了曲精细管的发育,精子的发生以及下调了睾酮合成代谢(CYP17A1,CYP19,HSD3B1,和HSD17B3)和精子发生(Cyclin A1,Cyclin A2)基因的表达水平。
邱婉玲,王誉杰,张进威,马继登,李明洲[6](2019)在《畜禽去势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去势术是畜禽生产中一种古老且广泛采用的生产管理技术,可以修正畜禽打斗和爬跨行为以方便管理,提高畜禽肉品质。随着畜禽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对动物福利的日趋重视,去势术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就畜禽去势术的历史起源、应用普及率与效果、去势方法、效应机制和动物福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畜禽生产水平和动物福利提供参考。
景绍红,胡占云[7](2019)在《公猪膻味及其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在人类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对公猪育肥均采用去势后饲养,也就是采用外科手术阉割后育肥,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均是如此。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养猪业不发达的过去,即传统饲养条件下,去势后的公猪比较温驯,容易管理,其长势较快,可以节约饲料;二是淘汰后的公猪,其猪肉均为经加工后所食用,但在人们食用时发现,其肉品含有一种异味,降低了肉品适口性及价值,因此在养猪业形成了一种传统习惯,即采用公猪去势后进行育肥,而过去农村兽医的一个主要职责也就是阉割仔猪。在养猪业发达的今天,公猪直接育肥已慢慢取代了去势育肥这一方式,因为动物福利及肉品要求,下面就公猪膻味这一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探讨。
林为攀[8](2018)在《一颗滚石》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无论是作为鹿镇有口皆碑的劁猪匠,还是作为人神共愤的摧花辣手,抑或是作为活跃于平原的长跑健将,罗一刀都是神奇的。罗一刀十九岁时,他爹将劁猪这项绝门手艺传给了他。传艺那天,罗老爹起了个大早,把被窝里的罗一刀叫醒。待到日头染红门楣,罗老爹从一个担中挑出劁猪刀,亲自给独子示范劁猪手艺。地上那头瘦长公猪被罗老爹按倒在地,左脚用力半跪在猪身上,右脚用力支撑地面,嘴里叼着劁猪刀,双手抓住公猪裆下的一对睾丸,紧紧捏住,伺机腾出右
李孝文[9](2018)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养殖模式不断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养猪经营模式由自繁自养向合同生产转变,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仍是猪场猪群健康的主要威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仍然是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疾病,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生长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病毒基因存在变异,商品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尚不理想。本研究利用PRRS研究成果,以规模化猪场为基地,将病毒基因变异分析、免疫接种、野毒驯化、生物安全控制及药物预防等技术进行集成和应用,有效推进了该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提高了该病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监测和疫情诊断针对湖北某猪场一起疫情,通过疫病发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诊断及血清学检测,确诊该疫情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PRRSV)测序分析结果为: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缺失,ORF5基因与WUH1野毒株同源性最高。此外,结合生产母猪群和后备猪群血清样品PRRSVELISAN蛋白抗体S/P值离散度较大,证明该猪场流行毒株为高致病性PRRSV,为该病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2、免疫接种和野毒驯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效果的比较选择上述发病猪场的4个发病猪群(母猪-保育场),分别采用4种不同防控措施:(1)对照群(未处理组);(2)母猪血清野毒驯化组;(3)高致病性毒株活疫苗(JXA1-R株)免疫接种组:(4)经典毒株(R98株)活疫苗免疫接种组。各猪群其他综合措施相同,包括后备母猪一次性引入、保育清群、新消毒方法和封闭方式饲养等。收集生产数据,评估以下指标:(1)母猪繁殖、断奶前成活率、保育猪成活率等生产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2)初生仔猪、断奶仔猪PRRSV核酸转阴时间;(3)PSY(单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和RSY(单头母猪年投资回报率)年度增长率。结果为:(1)4个猪群的流产母猪恢复到正常指标所需时间分别为4周、1.5周、2周和3周,流产头数分别为67头、86头、78头和65头;(2)4个猪群初生仔猪PRRSV核酸转阴的时间分别为14周、1 1周、16周和1 1周;(3)4个猪群断奶仔猪PRRSV核酸转阴的时间分别为18周、14周、21周和14周;(4)4个猪群的仔猪断奶前成活率恢复正常指标的时间分别为17周、14周、21周和14周;(5)4个猪群PSY分别提升3.3头、4.4 头、2.8 头和 3.7 头,RSY 增长率分别为 9.60%、11.90%、10.38%和 12.70%。上述结果表明,闭群方式饲养下,采取野毒驯化对PSY改善最显着,采取经典毒株活疫苗免疫对RSY改善最显着。3、两种生物安全措施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提升PRRS猪场的生物安全标准,有效减少病原在群体间的传播,本研究在产房观察改良McRebel方案和批次间消毒方案对该病的防控效果。(1)采用改良McRebel方案,通过对仔猪成活率、断奶仔猪PRRSV抗原阳性率、断奶仔猪均重及RSY等四个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McRebel方案组相比,改良组仔猪成活率分别提高10%和3%,断奶仔猪PRRSV阳性率分别显着降低35%和22.5%(P<0.01),断奶仔猪均重分别增加0.5 kg和0.2 kg,RSY分别显着增加19.01%和11.9%(P<0.001)。(2)新的批次间消毒方案,主要包括改进高压高温清洗、发泡剂和加热干燥,并通过环境中PRRSV 阳性率、断奶仔猪PRRSV 阳性率、批次断奶前成活率以及RSY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新式消毒方案和传统消毒方案相比于在消毒前环境中PRRSV 阳性率分别降低60%和20%,与传统消毒方案相比,新式消毒方案使断奶仔猪PRRSV 阳性率由40%降低为20%,批次断奶前成活率由88%提高至92%,RSY由8%提升至20%。表明两种生物安全措施在PRRS的综合防控中均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4、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控制效果研究针对PRRS感染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引发的细菌性疾病的感染现状,本研究采用不同中西药物组合,在蓝耳病猪场的断奶仔猪群开展临床比对试验,观察其对PRRS控制效果。选择某蓝耳病猪场的断奶仔猪3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90头,A组为头孢噻呋注射液+“十二味”中药汤剂组(简称中西药物联合保健组);B组为头孢噻呋注射液组(简称西药保健组),C组为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组(简称西药对照保健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组间设置3个重复。3个药物保健组分别进行断奶和保育2周后肌注0.8 mL和1 mL预防,中西药物联合组同时配合断奶和转群后中药汤剂饮水保健2周,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断奶和保育2周后肌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生产情况,统计分析死亡率和平均日增重,采用RSY分析模型分析各试验组的药物贡献比和药物经济回报。结果为:(1)A组死亡率显着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死亡率差异不显着;(2)A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3)A组药物贡献比最高;(4)A组药费经济回报最高。表明本研究使用的中西药物组合保健技术对PRRS控制效果最好,可有效降低PRRS猪群死亡率,改善猪群生长性能,经济回报率最高,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付玲玲,高文超[10](2017)在《美式猪场种猪生产和育种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规模化和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养猪业呈现出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同时,养猪生产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追赶国际水平。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养猪业涌现出以美系、丹系为代表的先进的种猪生产管理理念。下面笔者以浙江沃德威先种猪场为例,简要介绍下美式种猪场在生产和育种方面的管理实践。浙江沃德威先种猪有限公司(Zhejiang Whiteshire Breeding Co.,Ltd.,以下简称"公司")是杭州本
二、淘汰公猪的阉割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淘汰公猪的阉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猪市低迷时期节本增效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母猪综合生产效率 |
1.1 加强后备母猪培育 |
1.1.1 培育目标 |
1.1.2 选留 |
1.1.3 培育方式 |
1.1.4 试情公猪诱导使后备母猪提前达到性成熟 |
1.1.5 饲养技术 |
1.2 强化母猪配种与妊娠期管理 |
1.2.1 提高配种分娩率,减少非生产天数 |
1.2.2 母猪妊娠期精准饲喂管理 |
1.3 做好分娩与哺乳期管理 |
1.3.1 做好母猪产前监护 |
1.3.2 科学进行接产 |
1.3.3 精准仔猪并窝、寄养 |
1.3.4 准时阉割 |
1.3.5 科学断奶 |
1.3.6 提高母猪采食量 |
1.4 适时淘汰低效能种猪,合理调整种群存栏结构 |
2 加强疫病防控 |
2.1 科学饲养管理 |
2.1.1 均衡饲料营养 |
2.1.2 创设良好环境 |
2.1.3 减少猪群应激 |
2.2 优化升级生物安全和环境净化措施 |
2.2.1 加强隔离管理 |
2.2.2 正确免疫接种 |
2.2.3 环境净化 |
2.3 必要的药物防控 |
3 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降低养殖成本 |
3.1 充分利用饲料原料参数数据库,夯实饲料提效降耗基础 |
3.2 丰富饲用谷物品种来源,弥补玉米产需缺口 |
3.3 大力推广高品质低蛋白日粮,减少豆粕饲用需求 |
(2)猪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策略的计算机模拟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 |
1.2 基因型数据模拟 |
1.3 表型数据模拟 |
1.4 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策略的评估 |
1.5 育种值的估计和综合选择指数的计算 |
2 结果 |
2.1 数据模拟 |
2.2 终测选择效果评估 |
2.3 早期选择效果评估 |
3 讨论 |
3.1 终测选择效果评估 |
3.2 早期选择效果评估 |
4 结论 |
附件:猪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策略效果评估 |
(4)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猪的选择及饲喂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
2.2 胴体性状测定 |
2.3 肉质性状测定 |
2.4 背膘厚与肌内脂肪相关性分析 |
2.5 不同屠宰体重范围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 |
2.6 按商业猪肉分割标准测定28头江海杜洛克部分指标情况 |
2.6.1 一级净条 |
2.6.2 精品五花肉 |
2.6.3 头蹄尾内脏 (不含肾脏及板油) |
2.6.4 低价值利用肉 |
3 小结 |
3.1 胴体性能 |
3.2 肉质性能 |
3.3 商品猪生产利用 |
(5)Improvac诱导的免疫去势对公鸡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1 文献综述 |
1.1 GnRH概述 |
1.1.1 GnRH的结构 |
1.1.1.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I(Gn RH-I) |
1.1.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II(Gn RH-II) |
1.2 免疫去势的作用机理 |
1.2.1 激素免疫中和去势原理 |
1.2.2 用于免疫中和去势的激素 |
1.2.3 类固醇激素的免疫 |
1.2.3.1 雄激素免疫 |
1.2.3.2 雌激素免疫 |
1.2.4 抑制素免疫 |
1.2.5 促性腺激素免疫 |
1.2.6 Gn RH免疫 |
1.3 Improvac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现状 |
1.4 睾酮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 |
1.5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2.1.4 主要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设计与Improvac免疫接种 |
2.2.2 体重,鸡冠,肉髯和睾丸系数的测定 |
2.2.3 血清收集 |
2.2.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
2.2.5 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的评估 |
2.2.6 总RNA的提取 |
2.2.7 cDNA的合成 |
2.2.8 引物设计 |
2.2.9 qRT-PCR检测 |
2.2.10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3.结果分析 |
3.1 Improvac对第二性征发育的影响 |
3.2 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变化 |
3.3 血清睾酮浓度 |
3.4 睾酮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3.5 Improvac对睾丸曲细精管发育的影响 |
3.6 精子发生与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 |
4.讨论 |
4.1 Improvac在公鸡免疫去势中的应用 |
4.2 Improvac免疫对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
4.3 Improvac免疫对第二性征及睾丸发育的影响 |
4.4 Improvac免疫对睾酮的影响 |
4.5 Improvac免疫对睾酮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6 Improvac免疫对性腺发育的影响 |
4.7 Improvac免疫对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畜禽去势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去势术的历史起源 |
2 畜禽去势术应用率与效应 |
2.1 去势术的应用率 |
2.2 去势术的效应 |
3 畜禽去势的不同方法 |
3.1 去势方法学简介 |
4 去势术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机制 |
4.1 去势对肌肉生长的影响机制 |
4.1.1 AR信号途径 |
4.1.2 G蛋白耦联受体途径 |
4.2 去势对体脂沉积的影响机制 |
5 去势过程中的动物福利 |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7)公猪膻味及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去势公猪饲养与阉割现状 |
2 公猪膻味与粪臭素 |
3 有关影响雄烯酮合成的研究 |
3.1 影响雄烯酮水平的因素 |
3.2 雄烯酮分子机理的研究 |
4 影响公猪膻味的化合物与猪繁殖的遗传学关系 |
4.1 不同品种之间 |
4.2 不同组织中膻味化合物的遗传度 |
4.3 研究结果 |
5 公猪肉中粪臭素的降解研究 |
5.1 影响粪臭素含量的因素 |
5.2 物理方式对粪臭素降解的影响 |
6 关于不去势公猪或者阉割去势的建议 |
6.1 饲养不去势公猪大势所趋 |
6.2 对不去势公猪饲养的建议 |
(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略缩词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现状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致病机理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 |
2 PRRS在我国的流行、演化及当前疫苗免疫现状 |
2.1 PRRS流行及演化 |
2.2 PRRS疫苗研究进展 |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策略概况 |
3.1 PRRS的预防策略 |
3.2 PRRS的控制策略 |
3.3 药物使用在PRRS防控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毒株监测与疫情诊断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猪场整体布局及生产概况 |
1.2 疫病猪场健康管理方案及现状 |
1.3 疫病调查和临床症状分析 |
1.4 病理学诊断 |
1.5 RT-PCR检测PRRSV |
1.6 ORF5基因扩增与序列分析 |
1.7 ELISA抗体检测 |
2 结果 |
2.1 猪场疫病史及流行情况 |
2.2 病理分析 |
2.3 RT-PCR检测 |
2.4 ORF5基因序列分析 |
2.5 种猪群PRRSV血清抗体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免疫接种和野毒驯化对PRRS防控效果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猪场生产及流行病概况 |
1.2 主要材料试剂和检测方法 |
1.3 试验猪群分组及闭群管理方式 |
1.4 试验猪群健康指标监控和RSY评估 |
2 结果 |
2.1 病原暴露方式对健康指标的影响 |
2.2 病原暴露方式对试验猪群生产指标的影响 |
2.3 病原暴露方式对年度生产(PSY)和经济(RSY)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病原暴露和免疫方式的影响 |
3.2 闭群管理技术的价值及问题 |
3.3 综合措施对闭群技术的辅助增强作用 |
3.4 猪场经济指标(RSY)及评估模型的作用与价值 |
3.5 血清驯化的风险性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两种生物安全措施在PRR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产房McRebel改良方案效果 |
2.2 产房McRebel改良方案的经济(RSY)影响效果 |
2.3 产房批次间新式消毒方案效果 |
2.4 产房批次间新消毒方案经济(RSY)影响效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西药物联合使用对PRRS细菌性继发感染的防控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效果 |
2.2 死亡率分析 |
2.3 日增重分析 |
2.4 药物经济回报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本文创新点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
致谢 |
(10)美式猪场种猪生产和育种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安全管理 |
1.1 场址? |
1.2 车辆 |
1.3 进出场物资 |
1.4 猪群 |
1.5 人员 |
2 批次化生产管理 |
3 种猪选育流程 |
3.1 初生初选 |
3.2 断奶二选 |
3.3 50日龄三选 |
3.4 结测四选 |
3.5 后备猪五选 |
3.6 配种六选 |
3.6.1 种母猪淘汰标准 |
3.6.2 种公猪淘汰标准 |
4 小结 |
四、淘汰公猪的阉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猪市低迷时期节本增效关键措施[J]. 何西建. 今日养猪业, 2022(01)
- [2]猪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策略的计算机模拟评估[J]. 唐振双,殷东,尹立林,马云龙,项韬,朱猛进,余梅,刘小磊,李新云,邱小田,赵书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21(21)
- [3]去势多肽疫苗对三元公猪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D]. 付俊.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4]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分析[J]. 韩丽娟,谭江. 养猪, 2019(03)
- [5]Improvac诱导的免疫去势对公鸡血清睾酮水平和精子发生的影响[D]. 王春.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6]畜禽去势术研究进展[J]. 邱婉玲,王誉杰,张进威,马继登,李明洲.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4)
- [7]公猪膻味及其研究现状[J]. 景绍红,胡占云. 猪业科学, 2019(03)
- [8]一颗滚石[J]. 林为攀. 百花洲, 2018(03)
- [9]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D]. 李孝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美式猪场种猪生产和育种实践[J]. 付玲玲,高文超. 猪业科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