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1](2021)在《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以R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国家大国地位的显着提升,各类涉外的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交流等重大活动举办的频次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同时,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城市适时举办或承办各类重大文体活动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诸如此类的活动参与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区域相对集中,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而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各类恐怖组织活动日益猖獗,以爆炸袭击为主要手段的恐怖活动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动辄杀害平民百姓,全球都在面临反恐的艰巨挑战。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由此导致的爆炸犯罪屡屡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各级政府在举办或承办大型活动的同时,如何做好大型活动的防爆安检风险管控工作成为了公安机关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一工作关乎重大活动能否成功举办,关乎现场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但是由于当前对防爆安检风险管控中各方的风险管控职责及协同机制不明,导致安保工作存有漏洞,安全隐患不容小觑。论文撰写的大体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特点和原因、提出对策。本研究从防爆安检风险管控的本身概念出发,介绍其存在的形式,然后指出其存在的特点和处置难点,其次描述近几年R市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管控的案例,并以R市实际案例为支撑,分析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R市做好防爆安检风险管控的具体策略。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概念性问题。第二部分为R市大型活动安保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R市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辨识与评估。第四部分为R市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防控和处置。第五部分为加强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管控工作的思考。论文拟通过分析R市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预测、风险管控、风险处置及真实案例,解决R市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管控过程中机制不健全、案件协调难、维稳压力大等难点,通过健全立法、完善机制、加大宣传,进一步促进防爆安检工作发展,促进R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王清河[2](2020)在《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的新变化及处置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对轨道交通的恐怖袭击多发、高发,爆炸对轨道交通构成最主要的现实威胁。以轨道交通恐怖袭击事件中的爆炸袭击为切入点,分析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特点,重点围绕优化指挥调度系统,智慧警务建设,提升应急处突单元现场处置能力,建立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应急处置程序与反爆炸应急处置机制进行研究,为打造平安轨道交通提供建议。
吴敏[3](2020)在《基于仿真模拟的公共交通枢纽风险评估研究 ——以N机场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公共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各大中小城市公共交通枢纽逐步完善,交通枢纽为大中小城市居民出行以及贸易物流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公共交通枢纽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12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在我国,2014年云南昆明火车站、2015年北京金水桥、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也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因为公共交通枢纽具有人员聚集性高,发生突发事件后具有后果及影响大、疏散不便等特点,公共交通枢纽逐步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分析不同种类交通枢纽、交通枢纽不同区域的基本情况与现状,研究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健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种类的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在公共交通枢纽的恐怖袭击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交通枢纽的恐怖袭击事件在嫌疑人、袭击方式、袭击地点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典型公共交通场发生恐怖袭击的风险因素。梳理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重点介绍利用Anylogic等疏散仿真软件对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的实施途径与具体流程。选取某市N机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以该机场航站楼大厅为主要分析对象的机场涉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威胁性比较分析确定4个分析区域,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确定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84个三级指标的N机场脆弱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基于社会力模型构建的的Anylogic软件,构建机场航站楼出发层与到达层的爆炸事件发生以及行人疏散行为的数学逻辑,模拟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爆炸类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人员伤亡和应急疏散过程,进行N机场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疏散、伤亡情况仿真。通过模拟观察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爆炸类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人员伤亡和应急疏散过程,完成爆炸类恐怖袭击发生后机场的脆弱性和损失后果分析。结合风险三要素威胁、脆弱性和后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N机场四个区域中,国内值机区综合风险等级最高,其他为一般风险区域;2、恐怖袭击发生的地点及区域对后果伤亡情况与疏散结果具有较大影响;3、通过脆弱性分析和后果分析发现N机场在安保配备、安检职责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根据分析结果,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要从强化政策落实与评估机制、完善设备支持和技术提升、加强情报主导与预案建设等加强反恐防范能力从而降低机场的涉恐风险。研究成果能够对于进一步建立我国机场风险评估机制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实证证明和科学依据。
杨佐琦[4](2020)在《基于HSNRC方法的公交车爆炸袭击的情报预警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交车辆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生产发展,是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的扩散,犯罪分子对公交车辆的袭击呈现增长之势,由于公交车的开放性、地理覆盖广泛性、使用人员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其容易受到袭击,犯罪分子在车体内部封闭空间实施爆炸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产生社会恐慌。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化学技术和核威胁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公共交通爆炸袭击的风险。为有效的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需要科学的情报预警系统。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数据及开放的媒体资源进行数据汇总,对兰德公司提出的HSNRC国土安全风险特征描述的方法进行改进,依据数据统计—因素分析—模型构建的思想,构建出适应公交车爆炸袭击案例特征的情报预警模型。具体步骤是:首先有效统计和识别危险因素,本文借鉴国内外对公交车爆炸袭击的研究内容,基于对GTD数据库案例和以色列公共汽车爆炸袭击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找出各种威胁因素;其次分析各种简易爆炸装置的有效性、公交车辆脆弱性等致命因素,绘制各种威胁因素的矩阵与图表;最后运用问卷调查对威胁因素进行涉众评估,基于计算机软件对各种因素评分,构建模型,并通过我国的案例进行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进而指导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
王鼎方[5](2020)在《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文中提出当今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长途客运站作为道路运输枢纽与人员高度聚集场所,已成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潜在对象。为避免惨痛袭击事件的发生,必须对于其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全面提升客运站防范恐怖袭击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参考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评估领域研究成果,以客运站为研究对象,确立了一种包含威胁分析、重点部位识别、安防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广泛适用于各类客运站的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流程;就该流程选取真实客运站进行实例应用以评价该客运站防范恐怖袭击能力,有效识别当前安防系统存在各种漏洞和不足,并依据评估结论提出安防系统优化对策;最终选取评估得出的高危风险事件建立仿真模型复现袭击过程,对于仿真结果进行了致因和优化策略分析。通过对历史袭击事件的统计梳理结合关联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各袭击手段成本及破坏性从而评定威胁等级,其中爆炸性袭击评级为高,刀斧砍杀及纵火焚烧次之。以客运站各部位所具有的资产和区域属性为依据评定该部位风险等级和防范重点程度,以售票大厅、换乘区域、候车大厅为最高。确定了包含准备与威胁能力、探测预警能力、响应处置能力3项二级指标、固定执勤岗位等13项三级指标的安防系统脆弱性评估体系,通过网络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半定性半定量方式确定指标权重、评价安防系统建设情况。选取江苏省N客运站实施风险评估并综合威胁分析、重点部位识别、安防系统脆弱性输出风险清单,得出该客运站防范恐怖袭击整体能力较好,细节存在不足,个别袭击事件仍属于高危风险等结论,并提出了安防系统优化对策。选取候车大厅、售票大厅、站前广场发生的爆炸性袭击、刀斧砍杀、纵火焚烧三类高危风险事件,依托Anylogic软件构建了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客运站恐怖袭击仿真模型。通过行人、袭击者、人员疏散三类子模型实现了对于恐怖袭击行为始末的仿真模拟,对于各类袭击产生的人员伤亡和疏散时间等仿真结果进行致因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曾毅[6](2020)在《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日渐猖獗,恐怖分子袭击各类建筑场所的事件频发,我国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因所处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恐怖袭击。国内对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相关防范恐怖袭击的防护指导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缺乏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防护设计方案统一标准,极大地制约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机构“走出去”,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安全引起了社会不同层面普遍关注,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与防护设计方案研究,对于保障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以境外中资企业机构自建或租赁的建筑物为对象,通过文献调研、数据统计、理论分析、会议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建筑物开展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研究。首先,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和网上公开数据,分析恐怖袭击威胁方式和攻击手段,识别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在此基础上,按照GB 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对防护措施的划分建议,结合美军反恐防护工程系列标准中的防护措施开展建筑物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分析,总结得出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其次,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文献调研,遵循ISO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标准,针对性地提出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建筑物恐怖袭击风险涉及可能性、脆弱性和严重性三个基本要素,并创新性地建立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量化评判方法。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计算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参考国内外有关安全防范标准,按照防护设计要素分类标准,对全部基础威胁从场地工程、建筑构件、技术设备和人力制度防护四个方面提出防护设计方案。最后,选择某境外中资企业开展应用验证,按照本文提出的风险评估指标,对该企业所在建筑物进行全面评估,得到不同威胁下的风险值,并依据企业风险评价准则,使用防护设计方案对建筑物防护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
江俊[7](2020)在《中小幼校园袭击风险评估及防范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有关于中小幼校园袭击案件在各网络媒体中时有报导,袭击事件给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引起了在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学校相较于其他公共场所而言具有封闭、人员密度大且在校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一旦遭遇袭击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本文开展针对性的校园袭击风险评估,提出评估指标,寻找防护漏洞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学校防范校园袭击能力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选取校园袭击案件发生最多的中小幼学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的方式,总结现有校园袭击类型,确立了7类袭击方式,作为校园袭击防范的基准威胁。针对基准威胁分别进行了威胁分析和后果分析,确定了校园袭击的防范目标和防护目标。建立了由威胁分析、后果分析、吸引力评估、脆弱性评估和应急处置评估5部分组成的校园袭击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吸引力评估、脆弱性评估和应急处置评估分别由4、7、4个二级指标和12、26、9个三级指标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赋。依据研究结果、评估模型、相关国家标准和文件提出针对性校园袭击防范策略,为学校改进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同时,为方便学校内非专业风险评估人员对学校进行日常评估和检查,本文开发中小幼校园袭击风险评估软件,简化评估过程,帮助学校安保人员及时了解学校风险情况和发现防护漏洞。最后本文将校园袭击风险评估模型在F小学予以实践,获得了F小学遭受各类袭击的风险值,并依据防护策略给出了防护优化建议。
刘娴,龚维玲,梁瑜静,庞嘉宜[8](2019)在《新形势下城市反恐防爆应急管理策略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爆炸恐怖活动的实施方式和技术运用呈现出智能化、技术化的趋势,爆炸袭击手段诡谲多变,反恐防爆形势愈发严峻。在新形势下,构建城市反恐防爆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反恐防爆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情报体系、突出重点监管、实施高效处置、强化网络监控、加大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
杨新贺[9](2019)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关系到民生的重点工程。近年来,恐怖主义势力猖獗,我国接连发生铁路恐怖袭击案件,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国开始从立法方面和铁路反恐行业标准方面入手,加强铁路反恐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反恐立法方面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同时铁路反恐工作中还存在许多漏洞。面对这样的铁路反恐形势,需要尽快找到改进措施,保障铁路运营顺畅,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列举了十例国内外铁路恐怖袭击案件,详细分析了案件的经过、原因以及通过案件得出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铁路容易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和铁路恐怖袭击案件的共性特点,包括铁路恐怖袭击案件后果严重性,铁路恐怖袭击的主要使用的手段,以及恐怖案件发生的时间和恐怖案件发生的区域。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恐怖主义势力威胁,以及这些势力对我国铁路造成的安全风险。其中包括国内恐怖主义威胁,例如东突,藏独,邪教等势力。还包括国外恐怖势力的威胁,例如伊斯兰国势力。同时铁路还面临着传统方式袭击及网络方式袭击的风险。第三部分阐述了铁路安全反恐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防范中存在的漏洞和科技防范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强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根据第三部分分析出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个对应并找出法律对策。在人员防范方面、基础设施防范方面、科技防范方面找到制度体系建议,而这三方面体系的建立需要依靠建立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体系。
高峰[10](2019)在《自杀性爆炸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 ——以徐州“六·一五”幼儿园爆炸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安全和发展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自杀性爆炸犯罪虽然没有刑法分则类犯罪让大众熟悉,但是每当有自杀性爆炸案件的发生,其产生的危害结果不比一般的犯罪低,例如徐州2017年“六·一五”爆炸案中,据不完全统计,有8人死亡,65人受伤,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集中在案件的后果上,更需要关注在徐州爆炸案中,嫌犯徐某某为什么会用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同时还危害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了这么一条不归路,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把犯罪目标选在了幼儿园,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开展论述,第一部分是案件情况和一些理论概述。从徐州“六·一五”爆炸案出发,先对这个案件进行介绍,提出对于这个案件存在的争论焦点与分歧。然后对自杀性爆炸犯罪概念的厘定,不仅是对自杀性爆炸犯罪的解释还有自杀性爆炸犯罪与我们常听的自杀性恐怖袭击之间存在的区别。第二部分是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视角去分析自杀性爆炸犯罪的成因,其中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学术上各有几个理论。本文在介绍这几个理论的同时,结合了徐州“六·一五”爆炸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是对自杀性爆炸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改善个人成长环境中,提出了净化网络环境,重点管控VPN;在网络平台舆论的引导中,结合当下新媒体平台,微博政务这一热点,提出了多平台互动,政府以明确的数据信息来回应民众的问题与焦虑。自杀性爆炸犯罪由于其犯罪方式的特殊性,不论是对犯罪现场的控制还是提前预防抑或是舆情的引导,都比一般的案件要慎重仔细,科学严谨。
二、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以R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学术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 |
1.防爆安检 |
2.大型活动 |
(二)基本理论分析 |
1.治理理论 |
2.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理论 |
二、R市大型活动安保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案例分析及存在问题 |
(一)R市概况 |
(二)R市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工作典型案例 |
1.R市大型活动案例 |
2.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
(三)R市大型活动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
1.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
2.联勤联动机制不完善 |
3.防爆安检专业队伍建设滞后,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
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辨识与评估 |
(一)个体行为带来的安全风险 |
1.少数心态扭曲者故意破坏 |
2.个人针对性的报复行为 |
3.无知或侥幸心理带来的防爆安全隐患 |
(二)极端组织或恐怖势力带来的安全风险 |
1.极端势力组织恶意破坏 |
2.各类邪教群体谋求影响 |
3.上访群体谋求诉求施压 |
(三)道路交通安全及重点部位存在的安全隐患 |
(四)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等级评估 |
1.防爆安检安全风险等级评估 |
2.防爆安检风险评估方法 |
四、R市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爆炸风险协同防控与处置 |
(一)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萌芽 |
1.注重情报搜集,合理划分防爆安检勤务等级 |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
(二)充分利用“技防”手段,化解防控风险 |
1.利用专业技术做好防爆安全检查 |
2.发挥公共安全科技的预警预判功能 |
(三)多主体参与,构筑“人防”安全墙 |
1.强化社会组织在防爆风险管控中的作用 |
2.发挥个体在大型活动安保力量中的重要作用 |
(四)制定详细的风险处置方案 |
1.做好现场保护,人员疏散及取证方案 |
2.做好专业力量处置 |
(五)实现应急处置力量协同 |
1.完善警情“上传下达” |
2.快速部署多警力增援 |
五、加强大型活动防爆安检风险管控工作的思考 |
(一)夯实大型活动防爆保卫工作基础 |
1.夯实大型活动防爆保卫工作法律基础 |
2.加强人员培训,夯实业务基础 |
(二)推进大型活动防爆保卫工作市场化 |
1.转变大型活动防爆保卫工作理念 |
2.健全市场化条件下防控机制 |
(三)做好舆论宣传,着重前期预防 |
1.加大宣传预防力度 |
2.强化承办者和安保企业的内部责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的新变化及处置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的新变化 |
(一)爆炸装置与爆炸物的新变化 |
(二)爆炸袭击手段的新变化 |
四、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处置对策 |
(一)建立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应急处置机制 |
1.建立反爆炸预警机制 |
2.以一体化联动处置为核心,完善爆炸应急处置机制 |
(二)建立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应急处置程序 |
1.扁平化指挥 |
2.开展先期处置 |
3.对现场爆炸装置的处置 |
4.后期处置 |
(三)优化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处置指挥调度系统 |
1.建立爆炸等突发事件预警与响应等数据库 |
2.实现移动指挥功能 |
3.发挥无人机的指挥调度作用 |
(四)提升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应急处突单元的现场处置能力 |
1.应急处突单元编成 |
2.处置单元的协同 |
(五)加大轨道交通反爆炸技术装备研发及专业技能培训 |
1.加快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投入 |
2.加强反爆炸专业技能训练 |
五、结语 |
(3)基于仿真模拟的公共交通枢纽风险评估研究 ——以N机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 |
2.1 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理论 |
2.1.1 风险评估理论 |
2.1.2 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概念及模型 |
2.2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特点 |
2.2.1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事件分析 |
2.2.2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事件特点 |
2.2.3 交通枢纽反恐防范要点 |
2.3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 |
2.3.1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原则 |
2.3.2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模型 |
2.3.3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流程 |
2.3.4 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 仿真模拟在在公共交通枢纽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3.1 仿真模拟的概念及运用 |
3.1.1 仿真模拟的相关理论 |
3.1.2 人群疏散仿真模拟 |
3.2 仿真模拟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
3.2.1 仿真模拟在公共交通枢纽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
3.2.2 仿真模拟在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
3.3 Anylogic仿真软件 |
4 机场涉恐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1 N机场简介及风险区域分析 |
4.1.1 N机场简介 |
4.1.2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因素分析和关键区域划分 |
4.2 基于风险三要素的的机场涉恐风险评估指标系构建 |
4.2.1 机场恐怖袭击威胁性评估 |
4.2.2 机场恐怖袭击脆弱性评估 |
4.2.3 机场恐怖袭击后果评估指标 |
5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
5.1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仿真建模 |
5.1.1 社会力模型 |
5.1.2 模型参数设置 |
5.2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仿真模拟 |
5.2.1 模拟仿真场景 |
5.2.2 仿真实现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5.3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评估分析 |
5.3.1 脆弱性评估 |
5.3.2 后果评估 |
5.3.3 机场恐怖袭击风险评估 |
5.4 基于仿真模拟风险评估下的公共交通枢纽反恐管理对策与建议 |
5.4.1 强化政策落实,完善交通枢纽风险评估机制 |
5.4.2 强化技术提升,保障交通枢纽反恐设备支撑 |
5.4.3 坚持情报主导,加强交通枢纽反恐预案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HSNRC方法的公交车爆炸袭击的情报预警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1.4.1 难点 |
1.4.2 创新点 |
1.5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5.1 公交安全的研究综述 |
1.5.2 爆炸袭击的研究综述 |
1.5.3 情报预警的研究综述 |
1.5.4 情报预警分析方法概述 |
1.5.5 小结 |
2 公交车爆炸袭击的研究界定 |
2.1 相关定义的概述 |
2.1.1 公共交通的定义 |
2.1.2 公交车的界定 |
2.1.3 爆炸相关概念 |
2.2 公交车爆炸袭击的特点 |
2.2.1 独狼自杀式袭击 |
2.2.2 线路漏洞大,监控困难 |
2.2.3 宗教色彩强烈,煽动性强 |
2.2.4 爆炸杀伤力大,社会影响面广 |
2.2.5 炸弹伪装性强,不易分别 |
2.2.6 破片杀伤力大,复合伤害高 |
2.2.7 爆炸半径扩大,袭击位置特定 |
2.2.8 易产生次生伤害 |
2.3 爆炸袭击发生的原因 |
2.3.1 安全管理的脆弱性 |
2.3.2 公交车辆的脆弱性 |
2.3.3 缺乏前驱行为干预 |
3 HSNRC国土安全风险特征描述方法 |
3.1 情报预警分析方法的选择 |
3.2 HSNRC分析方法的属性和特点 |
3.3 HSNRC方法的使用评价 |
3.4 选定HSNRC方法的原因 |
3.5 公交车爆炸袭击中使用HSNRC的步骤 |
4 基于HSNRC方法的公交车爆炸袭击情报预警模型构建 |
4.1 公交车爆炸袭击威胁列表的构建 |
4.1.1 选择公交车爆炸袭击威胁因素的标准 |
4.1.2 描述公交车爆炸袭击威胁因素内容 |
4.1.3 构建公交车爆炸袭击的威胁列表 |
4.2 公交车爆炸袭击相关因素的涉众评估 |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4.3 公交车爆炸袭击相关因素编码与分析 |
4.3.1 相关变量的编码 |
4.3.2 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4.3.3 公交车爆炸袭击相关因素评级 |
4.4 公交车爆炸袭击预警模型构建 |
4.4.1 公交车爆炸袭击预警等级量表的构建 |
4.4.2 公交车爆炸袭击的预防态势矩阵构建 |
4.4.3 公交车爆炸袭击预防处置流程构建 |
5 情报预警模型检验 |
5.1 夹江县公交车爆炸袭击威胁因素选择筛选标准 |
5.2 描述案例的威胁与危害 |
5.3 生成威胁和危害列表 |
5.4 情报预警模型的构建 |
5.4.1 计算预警等级量表 |
5.4.2 构建预防态势矩阵 |
5.4.3 预防处置流程构建 |
6 基于HSNRC方法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情报收集 |
6.2 加强技术防范手段 |
6.3 加强多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
6.4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
6.5 加强心理干预 |
6.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5)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防范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领域 |
1.2.2 交通枢纽风险评估领域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2 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 |
2.1 风险评估流程 |
2.1.1 风险评估概述 |
2.1.2 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流程 |
2.2 风险分析方法 |
2.2.1 威胁分析方法 |
2.2.2 脆弱性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威胁分析与重点部位识别 |
3.1 历史袭击数据统计分析 |
3.1.1 全球及我国范围内恐怖袭击数据分析 |
3.1.2 针对交通系统的恐怖袭击数据分析 |
3.2 威胁成本与破坏性分析 |
3.2.1 威胁成本分析 |
3.2.2 威胁破坏性分析 |
3.3 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威胁清单 |
3.4 长途客运站重点部位识别 |
3.4.1 现有客运站部位分类 |
3.4.2 针对恐怖袭击的长途客运站重点部位识别 |
3.4.3 长途客运站重点部位识别清单 |
3.5 本章小结 |
4 长途客运站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评估 |
4.1 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评估框架 |
4.2 长途客运站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2 指标体系框架构建及指标元素选取 |
4.3 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及计算步骤 |
4.3.1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网络分析法(ANP) |
4.3.2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5 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以江苏省N客运站为例 |
5.1 N客运站概况 |
5.1.1 客运站基本情况 |
5.1.2 客运站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情况 |
5.2 N客运站威胁分析与重点部位识别 |
5.2.1 威胁可能T赋值 |
5.2.2 部位吸引力修正因子A赋值 |
5.3 N客运站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评估 |
5.3.1 建立ANP层次模型 |
5.3.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5.3.3 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模糊评价 |
5.3.4 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V赋值 |
5.4 N客运站风险评估结论 |
5.5 安全防范系统优化对策 |
5.5.1 人防优化对策 |
5.5.2 物防优化对策 |
5.5.3 技防优化对策 |
5.5.4 应急管理能力优化对策 |
5.6 本章小结 |
6 针对高危风险事件的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仿真 |
6.1 仿真模拟准备 |
6.1.1 仿真模型构建方法 |
6.1.2 仿真模拟场景划分 |
6.1.3 袭击手段与部位选取 |
6.2 仿真模型构建 |
6.2.1 行人模型构建 |
6.2.2 袭击者模型构建 |
6.2.3 人员疏散模型构建 |
6.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6.3.1 人流仿真结果与分析 |
6.3.2 爆炸性袭击仿真结果与分析 |
6.3.3 刀斧砍杀袭击仿真结果与分析 |
6.3.4 纵火焚烧袭击仿真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安全防范系统脆弱性评估ANP评价结果 |
附录B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Matlab实现 |
附录C N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清单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2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与防护设计要素 |
2.1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 |
2.1.1 建筑物恐怖袭击统计分析 |
2.1.2 建筑物恐怖袭击基准威胁 |
2.2 建筑物恐怖袭击防护设计要素 |
3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 |
3.1 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建立 |
3.1.1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识别 |
3.1.2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分析 |
3.1.3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价 |
3.1.4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处理 |
3.2 建筑物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4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防护设计 |
4.1 防护设计理论原则 |
4.1.1 防护设计理论 |
4.1.2 防护设计原则 |
4.2 一般防护设计方案 |
4.2.1 警卫力量 |
4.2.2 周界实体屏障 |
4.2.3 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 |
4.2.4 视频监控系统 |
4.2.5 出入口控制与防爆/暴安检系统 |
4.2.6 照明系统 |
4.2.7 停车场 |
4.2.8 安全屋 |
4.2.9 应急预案 |
4.3 专用防护设计方案 |
4.3.1 武装袭击 |
4.3.2 直射武器 |
4.3.3 间射武器 |
4.3.4 投掷武器 |
4.3.5 钝锐器 |
4.3.6 生化及放射性武器 |
4.3.7 汽车炸弹 |
4.3.8 人体炸弹 |
4.3.9 邮件炸弹 |
5 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应用验证 |
5.1 海洋大厦及企业调查 |
5.1.1 海洋大厦周围情况 |
5.1.2 海洋大厦使用情况 |
5.1.3 海洋大厦及企业防护措施梳理 |
5.1.4 企业应急管理措施梳理 |
5.2 风险识别 |
5.2.1 威胁识别 |
5.3 风险分析 |
5.3.1 可能性分析 |
5.3.2 脆弱性分析 |
5.3.3 严重性分析 |
5.4 风险评价 |
5.5 风险处理 |
5.5.1 海洋大厦地面区域使用规划改进 |
5.5.2 海洋大厦及企业防护改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计算权重的Matlab程序 |
附录 B 应用验证基准威胁清单 |
附录 C 应用验证威胁-防护矩阵 |
附录 D 应用验证风险清单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小幼校园袭击风险评估及防范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2 校园安全现状及相关理论 |
2.1 校园安全现状 |
2.1.1 校园袭击案例分析 |
2.1.2 校园安全管理文件 |
2.2 安全防范理论 |
2.2.1 防护目标 |
2.2.2 防范目标 |
2.2.3 监控目标 |
2.2.4 防护时空 |
2.2.5 基本要素 |
2.2.6 防护原则 |
2.3 风险评估理论 |
2.3.1 风险的基本概念 |
2.3.2 风险评估的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校园袭击风险评估模型与评估软件 |
3.1 校园袭击风险评估模型 |
3.1.1 校园袭击评估指标构建 |
3.1.2 校园袭击可能性评估 |
3.1.3 校园袭击后果评估 |
3.2 校园袭击风险评估软件 |
3.2.1 软件搭建原理 |
3.2.2 软件搭建框架 |
3.3 本章小结 |
4 校园袭击防范策略 |
4.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
4.2 校园安全防范策略 |
4.2.1 护学岗建设 |
4.2.2 人员管控 |
4.2.3 车辆管理 |
4.2.4 实体建设与布局 |
4.2.5 食品安全与保护 |
4.2.6 消防建设 |
4.2.7 校园周边环境 |
4.3 应急处置防护策略 |
4.3.1 应急预案 |
4.3.2 应急保障 |
4.3.3 教育演练 |
4.3.4 外部救援 |
4.4 各类校园袭击防范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5 F小学校园袭击风险评估及防护建议 |
5.1 F小学实地调研概况 |
5.1.1 校园总体情况概括 |
5.1.2 校园周界及附近情况介绍 |
5.1.3 校园布局与建筑 |
5.1.4 校园安全管理 |
5.2 F小学校园袭击风险评估 |
5.2.1 吸引力评估 |
5.2.2 脆弱性评估 |
5.2.3 应急处置评估 |
5.2.4 风险评估 |
5.3 评估软件验证F小学评估过程 |
5.3.1 输入风险评估模型 |
5.3.2 评估模型固化 |
5.3.3 风险评估 |
5.4 F小学防护优化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新形势下城市反恐防爆应急管理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
(一)概念界定 |
(二)特征分析 |
1. 处置的即时性和持续性 |
2. 措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3. 目标的防范性和救援性 |
二、反恐防爆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
(一)保障总体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
(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
(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保障 |
三、建立反恐防爆应急管理机制路径分析 |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反恐组织网络 |
(二)完善反恐情报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判能力和水平 |
1. 提升情报收集和分析研判能力 |
2. 加强反恐情报专业队伍建设 |
(三)加强重点监管,铲除爆炸恐怖案件滋生土壤 |
1. 突出对公共场所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 |
2. 加强对各类危险物品的管制 |
3. 加强边境地带的管控 |
(四)建立高效的处置应对机制,形成涉爆涉恐应急合力 |
1. 加强爆炸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
2. 聚众合力参与现场控制和社会舆论引导 |
(五)强化对网络领域的监控,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 |
1. 深入研究网络反恐技术 |
2. 强化网络安全治理 |
3. 加强网络安全治理专业队伍建设 |
(六)加强反恐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反恐法律保障体系 |
(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反恐防爆氛围 |
1. 加强学校反恐应对知识教育 |
2. 加强反恐防范宣传力度 |
(9)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铁路恐怖袭击典型案例梳理与分析 |
一、国内外典型铁路恐怖案件梳理 |
(一)7·11孟买列车连环爆炸案 |
(二)11·27俄罗斯莫斯科火车脱轨案 |
(三)5·12韩国首尔连环爆炸案 |
(四)5·28印度西孟加拉邦列车爆炸案 |
(五)12·29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火车站爆炸案 |
(六)7·18德国列车砍人案 |
(七)10·10 土耳其安卡拉火车站爆炸案 |
(八)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 |
(九)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案 |
(十)5·6广州火车站暴力袭击案 |
二、铁路恐怖案件的共性特征 |
(一)铁路恐怖袭击手段单一 |
(二)铁路恐怖袭击案发时间精心选择 |
(三)铁路恐怖案件发生区域向扩散化发展 |
(四)铁路恐怖案件持续时间短危害大 |
三、铁路容易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 |
(一)客观原因:铁路自身恐怖风险防范难度大 |
(二)主观原因: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重视不够 |
(三)外部原因:恐怖分子袭击铁路容易产生较大影响 |
第三章 我国铁路安全面临的恐怖风险 |
一、面临国内恐怖势力威胁风险 |
二、面临国外恐怖势力威胁风险 |
(一)国内铁路面临的国外恐怖势力袭击风险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铁路走出去面临的国外恐怖袭击风险 |
(三)中欧班列运营面临的国外恐怖势力袭击风险 |
三、面临传统方式恐怖袭击风险 |
四、面临网络恐怖主义势力袭击风险 |
第四章 我国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
一、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人防”存在的问题 |
(一)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人防”警力严重不足 |
(二)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缺乏专门组织机构和专业力量 |
(三)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反恐思想认识不足 |
(四)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
二、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物防”存在的漏洞 |
(一)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物防”标准不明确 |
(二)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物防”建设不达标 |
三、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技防”存在的缺陷 |
(一)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相应技术不够健全 |
(二)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情报搜集工作有待加强 |
(三)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铁路网络信息系统脆弱 |
四、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尚未成形 |
(二)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中标准设置不尽合理 |
第五章 加强我国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 |
一、建立以“人防”为核心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制度 |
(一)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队伍培养机制 |
(二)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应急处置机制 |
(三)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路地联勤联动机制 |
二、建立以“物防”为基础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制度 |
(一)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物防”标准体系 |
(二)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设备使用维修标准体系 |
(三)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物防”供应准入标准体系 |
三、建立以“技防”为关键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制度 |
(一)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情报体系 |
(二)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视频监控体系 |
(三)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安全检查体系 |
(四)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
四、建立以法治为保障的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体系 |
(一)健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 |
(二)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的高效执法体系 |
(三)建立健全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责任体系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自杀性爆炸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 ——以徐州“六·一五”幼儿园爆炸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徐州“六·一五”幼儿园爆炸案案情及相关概念阐释 |
第一节 案情简介与争议问题 |
一、案情简介 |
二、争议问题 |
第二节 自杀性爆炸犯罪的概念及特点 |
第三节 对争议问题的分析 |
一、徐州“六·一五”幼儿园爆炸案是否属于自杀性恐怖袭击 |
二、徐某某是否因植物性神经失调不负刑事责任问题 |
第二章 自杀性爆炸犯罪的成因 |
第一节 以心理因素为视角 |
一、本能论 |
二、挫折攻击理论 |
第二节 以社会因素为视角 |
一、模仿论 |
二、社会学习论 |
第三章 自杀性爆炸犯罪的防控对策 |
第一节 爆炸犯罪现场的控制 |
第二节 网络平台舆论的引导 |
第三节 自杀抑郁心理的矫治 |
第四节 危险爆炸物品的管理 |
第五节 个人成长环境的改善 |
第六节 预警情报渠道的拓展 |
第七节 应急处突演练的加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防爆安检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以R市为例[D]. 王保.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轨道交通爆炸恐怖袭击的新变化及处置对策研究[J]. 王清河. 武警学院学报, 2020(10)
- [3]基于仿真模拟的公共交通枢纽风险评估研究 ——以N机场为例[D]. 吴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基于HSNRC方法的公交车爆炸袭击的情报预警模型构建[D]. 杨佐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5]长途客运站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D]. 王鼎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建筑物防范恐怖袭击风险评估与防护设计[D]. 曾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7]中小幼校园袭击风险评估及防范策略[D]. 江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8]新形势下城市反恐防爆应急管理策略探析[J]. 刘娴,龚维玲,梁瑜静,庞嘉宜.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9(05)
- [9]铁路安全恐怖风险防范研究[D]. 杨新贺.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10]自杀性爆炸犯罪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 ——以徐州“六·一五”幼儿园爆炸案为例[D]. 高峰.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