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洗衣机的潜在市场农村(论文文献综述)
吴晨[1](2021)在《惠而浦(中国)公司出口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改革开放已逾四十年,一系列重大国策的实施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家电国际市场份额巨大,除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外,还有第三世界巨大的市场空白等待填补与开发,且国际国内家电巨头的资源整合,购并与合作都时有发生。中国家电出口行业形态成熟,竞争极其激烈。本文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在已有的家电出口环境下,运用科学的工具,对企业现有出口营销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4P营销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个维度,制定并实施营销策略,并提出实施建议,促进保障营销策略有序推行。首先对惠而浦(中国)家电出口营销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家电出口现状,惠而浦(中国)出口营销现状,对惠而浦(中国)出口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惠而浦(中国)出口进行了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并通过PEST模型进行行业宏观环境分析,通过五力模型进行行业微观环境分析、并对惠而浦(中国)进行了 SWOT分析。再次,根据STP理论分析,运用4P营销策略理论框架,制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上,丰富产品结构,差异化产品策略,构建产品出口组合。价格策略上,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采用产品组合定价的策略。渠道策略上,线下渠道拓展维护,新兴线上渠道的开拓,自有品牌渠道的建立并管理渠道,促销策略通过广告促销,网络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进行营销。最后为保障营销策略实施试着提供建议。在家电出口大环境下,惠而浦集团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家电领头企业,有丰富的渠道和多重品牌,本文试图通过对作为惠而浦集团中国总部的惠而浦(中国)公司出口业务营销策略的研究,寻求可持续发展并正态增长的道路。
金钟明[2](2020)在《M压缩机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品饱和、红海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变暖及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家用空调制造在我国80年代开始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家用空调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的状态,市场上同类公司数量大,且价格战不断,随着家用空调的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上升,M压缩机公司生产的旋转压缩机市场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如何开辟出新的空调市场来缓解生存压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并推进智能化产品?如何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M压缩机公司急需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市场营销理论,以M压缩机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空调压缩机市场在细分与产品营销策略上的优化。论文通过PEST与SWOT分析,全面分析M压缩机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与竞争格局,剖析M压缩机公司生产空调压缩机产品的现状与问题,从拓展海外市场、下沉二三线市场调整压缩机产品结构、导入工业4.0和优化资金管理运转水平等五大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3](2020)在《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2020)》文中研究说明背景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开年不利。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家电市场遭遇冰点,国内家电市场规模(注:本报告中所述家电市场规模均不包含3C产品,主要为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卫和生活电器产品)为1172亿元,同比下滑36.1%。其中,线下市场受关门闭店影响较大,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50.5%;线上各电商平台积极开展自救,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仍下滑9.2%。国内销售不理想的同时,家电出口也遭遇下滑,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家电出口额735亿元(人民币值,下同),同比增长率为-12.6%,中国家电行业正在经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面对此次"黑天鹅"事件,家电生产企业和零售
韩永彩[4](2020)在《本地市场需求、创新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研究:理论与中国证据》文中提出中国新时代战略机遇在于主动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继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世界理想”。一方面,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全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冲刺全面小康、由富变强的过程仍举步维艰。如何在外部需求冲击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立足本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国家目标,是中国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中国政府为提振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进一步释放了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中国本地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出口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领跑世界贸易,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目前国际经济、贸易下行压力加大,加之美国发动贸易战,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出口仍然保持了很强韧性。中国目前和今后,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出口在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地市场需求增加对出口带来何种影响,学术界进行过多方面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规模的影响,现有的共识是本地市场需求增加可以扩大出口规模,即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但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有何影响、影响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研究刚刚起步,极少涉及到需求诱致创新机制的刻画与验证,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具有超大的本地市场规模以及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近年来精准脱贫更是提高了整体的需求水平,应重新审视从需求驱动供给机制。研究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不仅有利推进建立扩大国内需求的长效机制,也有利于中国从需求侧发力,推动贸易强国发展。本文在广泛阅读和学习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探讨本地市场需求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理论分析方面,将本地产品质量市场有效竞争和质量专业化的思想融进Krugman本地市场效应框架,借鉴Latzer和Mayneris(2018)并修改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假设,分析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变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提出需要验证的相关命题。在实证分析方面,分别采用OLS估计、FGLS估计、MLE估计和分位数回归方法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采用条件过程机制验证方法从跨国和中国两个维度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机制。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导论。主要从全球视野和中国现实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一章文献述评。在广泛阅读和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对本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对本地市场需求的研究,主要梳理了本地市场需求理论的源起、演变和实证检验。二是市场需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主要从总需求、消费需求、进口需求以及大国视角的本地市场需求等方面来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三是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的机制研究,归纳了现有文献关于本地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机制方面的研究动态。在综述上述文献基础上,发现这些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也尚存一些可拓展的空间,如需求视角的研究多基于进口需求,创新机制中很少基于需求诱致创新,而创新促出口的文献未拓展至质量,因此,本地市场需求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有深化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理论机制。本章首先融合Krugman(1980)、Flam和Helpman(1987)、Fajgelbaum等(2011)和Dingel(2016)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产品质量市场有效竞争和质量专业化的思想,借鉴Latzer和Mayneris(2018)并修改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假设,假设消费者具有收入异质性和偏好异质性,构建一个垂直差异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刻画消费者质量异质性偏好随收入增加的不同增长速率,分析本地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地市场需求引起出口质量提高的传导机制。借鉴Zweimüller和Brunner(2005)并放松其创新市场的研究假设,将基于一国内部创新的分析框架拓展到两国贸易情形,构建一个包含资源约束和技术创新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收入异质性消费者诱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并推导出本文的三个待验证的理论命题。第三章特征性事实。采用WTO货物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统计分析世界市场规模,并对其按收入水平分组统计1996年至2016年间世界市场和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各国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特征性事实。测算了这些不同收入分组国家2007至2016年耐用消费品的质量边际和数量边际,以及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不同收入水平分组国家的占比,进一步计算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218个国家的质量总边际和增长率。对本地市场需求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结构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第四章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研究。本章检验了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出口质量的影响。采用BACI数据库的HS标准6位产品代码和BEC耐用消费品(代码61)匹配的数据,并计算不同计量单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分别进行估计。关键自变量除采用经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DP,还采用不同的变量反映本地市场需求,以供稳健性检验。同时控制供给变量如要素禀赋和进口竞争,也采用出口占比以控制目的国进口规模的影响。先进行基准回归,再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最后采用多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OLS和FGLS估计方法所有模型都通过检验,三个不同的本地市场规模变量显着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且系数符号一致为正,系数都大于1,符合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第五章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面板模型检验需求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除了分组检验和控制个体效应,还采用分位数回归,以细腻刻画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不同分位的影响。数据分别源自BACI数据库、WDI数据库、佩恩表、世界不平等数据库。出口数据经多个分类标准匹配,剔除无效值和异常值。计算不同计量单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再将世界所有国家耐用消费口单价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类检验以及其它稳健性检验证明模型的拟合度、结果的稳健性;分位数回归便于观察不同质量等级受到本地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同影响。第六章机制验证。根据Hayers条件过程方法,验证本地市场需求和结构对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影响方向以及内生机制。将理论推导中需求诱致的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内生纳入,结合前述研究结果,当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同时起作用时改变了影响的系数符号,本地市场需求规模符合调节变量的设定,由此定义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并设立计量模型进行验证。分别从全球和中国,中国相对总体和中国细分产品,层层推进。分组检验以避免总量偏误;中国证据相对情况采用中国出口到其它47个样本国的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和其它变量的相对值;产品层面以洗衣机、冰箱、空调和微波炉为代表。通过OLS估计、FGLS估计与MLE估计对比,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中选择最优方案。验证中国作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本地市场需求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亦即质量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的不同表现。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对策与展望。本文将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需求结构诱致创新进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纳入到同一体系进行研究,在理论假设、推导和验证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是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通过建立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质量偏好越高,质量本地市场效应得以发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采用多种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显着。一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出口质量提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都大于1,呈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规律。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存在贸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在高质量品种的生产和出口更加专业化。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1。当分组检验后发现,高收入国家此类质量本地市场规模效应更显着。进一步证实一国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规模,重点应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二是本地市场需求结构越平均,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在基准回归中采用逐步回归法,将不同的需求结构变量逐步纳入模型分别回归;稳健性回归采用多重方法:分组、改变关键变量、替换相近的控制变量以及选取不同的方法如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均正向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这为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2提供了有力的检验证据。其中,中等60%人口收入占比的影响在所有的模型中都一致为正,且本地市场规模效应最大(0.3703)。采用分位数回归观察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出口质量的不同分位影响。发现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和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呈线性变化,跟学者研究的非线性不一致。但是,在采用中等80%人口收入占比的结果系数比60%略小。也就是说,社会完全平均不利于效率,当然也不利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与学者研究的适度收入分配不均可以提高出口质量的结论一致,但总体仍是向着分配越平均质量本地市场结构效应越大的方向演化。在分组检验后发现,高收入国家具有这种质量本地市场结构效应更显着。在控制其它影响出口质量的供给因素后仍然稳健。本地市场需求结构与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共同作用显着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符号,但整体较弱,净效应仍然为正。三是本地市场需求诱致了创新,从而提高了耐用消费品出口的质量,创新起到中介作用。在过程调节机制分析的概念模型中,创新中介效应显着存在。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显示,企业创新后通过竞争效应促进质量提升,在技术提高并具有竞争优势时出口高质量产品。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不仅调节本地市场结构影响出口质量的直接效应,还调节本地市场引致创新的投入(R&D)以及创新的产出(Patent),且均为显着。分组检验中,高收入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的调节效应为负。因为高收入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已经较高,本地市场升级或更新对创新投入和产出都显示出惰性。四是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提升经过创新的中介作用,较强程度诱致了创新,从而提高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在上述设立的机制验证模型中,通过纳入中国相对数据、中国耐用消费品细分数据验证中国情形发现,中国本地市场需求对创新的诱致作用非常显着,比上述跨国证据的结果显着得多,且符号为正。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中介的调节作用也显着为正。但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因所采用的需求结构变量不同而异:以代表需求不平等程度的变量gini系数的模型中,创新的中介作用更显着,而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对创新产出存在调节作用;但在中等收入水平mid60变量的模型中,对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更大更显着。以目的国收入水平划分的高低收入国家个体效应检验中,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呈现明显的创新产出调节效应。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命题3,同时也解释了中国出口到高收入国家质量上升最快的现象。中国耐用消费品引进时间滞后美国多期,需求弹性越小的产品越滞后;不同细分产品本地市场需求诱致创新的强度不同,如中等收入占比越高,对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越高,冰箱出口的质量提升越高。在综合研究结果和结论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是继续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以提高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注重对本地市场整体规模的培育,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国民平均收入水平,扩大高端需求与国外高收入水平国家需求的“重叠度”,以这种内生需求诱致创新功能,可助中国摆脱受发达国家利用其市场势力与技术势力所设置的“链主”地位。二是政府应进一步改革有利于出口质量升级的收入分配政策,特别是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随着中国脱贫攻坚,这一群体还将继续增加,形成结构更合理的“纺缍型”。但是这一优势如何能形成需求竞争优势,政府应努力提高国民收入,扩大整体收入基数,并继续激励扩大本地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三是企业应着力培育自身市场需求识别能力并加大创新投入。在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下,本地企业供给“质量需求”和“精致需求”的产品。四是政府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以治理市场失灵,为本地市场需求培育良好的供给和消费环境。
陈晓艺[5](2020)在《海外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以海尔智家海外并购GEA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已具相当规模的国内企业纷纷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在经历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不少行业的国内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等现实问题,因此,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政策以及其他相关“走出去”政策的相继推出,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出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考虑,纷纷规划“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国内企业在国家政策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引导下,逐渐在各行业迎来海外并购热潮,2016年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金额与数量更是达到顶峰,居全球之首,之后年度由于我国政策相对收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及其增长趋势有所缓解,但年度海外并购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对于海外并购而言,并购后是否如期实现协同效应是评价企业并购结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其中财务协同作为企业并购协同效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协同效应在衡量并购结果中起着的更加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中资企业如何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中保障并且提升财务协同效应的产生越来越受到很多计划实行海外并购以及正在实行海外并购的中资企业的广泛关注。论文首先在梳理了国内外与财务协同效应相关的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并购、财务协同效应及其表现形式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财务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如对信号传递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税收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理论等进行说明,同时基于上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出了财务协同效应的评价体系;其次,论文在2016年频繁发生大规模海外并购事件的家电行业中选取了一起该行业中并购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作为具体分析案例,论文主要采用财务指标法并依据上述构建的评价体系对该案例的财务协同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资本成本节约效应、资金利用率提高效应、节税效应、市场预期效应这几方面对并购案的财务协同效应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论文认为主并企业在此次海外并购后实现了较好的财务协同效应,如实现了资本成本节约效应和资金利用率效应以及市场预期效应等,但此次海外并购并未使企业达到非常理想的财务协同效应,如在节约资本成本的同时加大了偿债风险以及节税效应并未得到长期明显体现等;最后,论文在上述并购案财务协同效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本次并购事件的经验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行为提供一些借鉴。
李天树[6](2020)在《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是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在2019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5位,同时也是全球知名跨国企业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三星电子在全球近80个国家拥有研发、生产和销售法人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超过30万,在三星电子众多产品线中,以彩电和冰箱洗衣机为主的家电产品销售额在世界上高居榜首。三星从1992年8月中韩建交开始,就开启了其在中国业务的布局之路,1995年1月,为扩大在中国的业务领域,三星在中国正式建立总部,1996年三星在中国北京注册成立了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经营,三星家电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优异的成绩,三星彩电全国市场份额一度达到20%以上,冰箱洗衣机全国市场份额一度达到10%以上。2009年2月,我国实施了全面家电下乡推广活动,孕育了家电行业新的市场和发展,促进了国内外众多家电品牌商的发展壮大。同时伴随着工业技术的成熟以及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家电行业壁垒不断降低,规模化生产的扩大导致市场容量日渐饱和,生产趋于过剩,三星家电市场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加上其市场中低端产品线的缺失,高端市场又受到国内外品牌的挤压,三星家电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原有市场份额不断被竞争品牌吞噬。2016年9月2日,三星手机高端产品系列GALAXY Note7爆炸事件发生,同年9月30日韩国国防部宣布萨德反导系统的最终部署地,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反韩潮,三星家电在中国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至2019年12月三星彩电全国市场份额仅为3.9%,冰箱全国市场份额仅为2.6%,洗衣机全国市场份额仅为2.1%。与此同时,三星家电在市场运营中有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阶段的各种问题也被持续放大,在如此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以上种种关系、促进全国市场的销售提升成为眼下三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三星家电在四川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STP分析法等理论,对三星家电四川市场的现状和问题,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内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进行了重新细分和定位,以传统4P模型为基础,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板块提出新的市场策略,以完成三星家电在四川市场的既定销售任务并提升市场份额,以实现三星家电在四川市场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其它家电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程诗雨[7](2019)在《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协同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中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危机后,中国凭借自己的优势,努力拉动内需扩大外需,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复苏。与此同时,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目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引导和支持对外投资,提供我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的机会。并购是快速实现企业规模扩大使企业获得高效资本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推动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建成的重要手段。获得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的动因之一,协同效应的影响在于提升企业综合能力、企业偿债能力、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等多方面。为了实施企业战略发展,并购协同效应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描述相关研究背景,归纳整理有关并购与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协同效应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及实现途径等理论;其次,通过对家电行业面临的现状以及对家电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不同角度了解家电行业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现状,对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并购双方以及并购历程进行描述;再从管理、经营、财务、战略等几个角度进行深度剖析,通过海尔2013年度至2018年三季度所披露的数据,分别选取了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节税效应,市场份额等作为指标分析并购能否带来协同效应,提升海尔的综合能力;最后得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总结出海尔在并购后短时间产生了协同效应以及各方面协同效应的强弱程度,同时也指出了海尔在此次并购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对此提出有效提升并购协同效应的建议,为以后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借鉴。
刘晓彦[8](2019)在《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在企业界越来越流行,并成为世界各制造大国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更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服务战略作为制造企业发展服务业务的纲领和方向,是制造业服务化成败的关键。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绩效结果并不理想。已有理论研究中,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和内在关系还不清晰,对服务战略的绩效检验得出正向、负向、非线性等充满争议性的结论,缺乏对组织结构情境的关注。组织结构对服务战略的成功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本研究聚焦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旨在解决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推动实践中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主题的文献,辨析服务战略与相似术语的区别,提出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总结已有制造企业服务的划分维度和类型,发现最主要的服务类型——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并将这两类服务与已有不同学科相关研究中出现的二十多种服务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的研究,归纳为一致认可阶段、“服务化悖论”阶段和复杂关系阶段,发现实证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理论基础泛而不精、较少区分服务类型、忽视组织结构调节因素等问题。其次,选取海尔、明珞、珠江钢琴三家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索三家企业不同阶段的服务业务特点、组织结构表现及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提出针对三个研究问题的初始理论命题。再次,主要依据资源基础观和权变理论,在理论分析、文献梳理、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两种服务类型之间关系、分别对绩效的影响、组织结构要素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搜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实践的相关数据,借助SPSS、AMO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制造企业服务战略是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物及其运营模式的计划和定位,主要包括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支持产品型服务是支持客户型服务的起点和基础;(2)支持客户型服务因高度定制及与客户的长期、密切关系成为VRIN资源进而积极影响企业绩效,支持产品型服务越来越标准化不能对制造企业绩效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通过促进支持客户型服务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3)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组织结构主要包含服务业务部门化、分权和企业间协作三个要素,服务业务部门越独立、企业间协作性越强,支持客户型服务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就越大,而分权受到企业规模和文化建设的影响,对支持客户型服务绩效贡献的促进作用不显着。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视角明确了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的关系,推动研究理论视角的聚焦,进一步解释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性结论,促进研究形成共识。深化了对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组织结构情境的理解,归纳了组织结构要素,澄清了支持客户型服务部门独立还是整合的争议,明确了企业间协作的重要作用及分权的双重作用。对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及服务类型的相关概念做了全面梳理,为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并为进一步基于服务战略的战略-结构匹配、环境-战略匹配、战略绩效检验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打下了基础。
缥缈[9](2019)在《2019中国高端家电排行榜》文中研究指明高端是相对的,相对就表明有潜在的市场空间20世纪初,人类刚完成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发明问世,进一步将劳动力从琐碎的劳务中解放出来,也是那时,世界上第一台空调调节系统初露雏形。自第一台空调诞生至今,已经有几近百年的历史,新旧产品的迭代之中,家电产品的变迁史被一览无余。在家电尚未普及的年代,能够拥有一台电视机、空调,是多数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但历经不过百年,这些当初被看成高端家电的产品早已成了每户家庭的标配,无疑这是科技推动的结果。随着工业4.0时代的兴起,家电和家居的概念边界也正在变得模糊。
陈文轩[10](2018)在《电子商务与中国零售变革 ——基于渠道竞争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商品流通体系的变革并不充分,零售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电子商务技术与流通组织形式被广泛认为是继“百货商场”、“连锁店”和“超级市场”之后又一次零售业的重大创新,这也为中国零售业乃至流通业的变革与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了剖析电子商务技术与流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零售业的转型所产生的整体性影响及其机制,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基于微观经济理论,电子商务技术及其流通组织形式如何影响零售渠道竞争均衡以及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效率?(2)从零售商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推动中国市场零售模式的变迁?(3)从消费者角度看,电子商务的普及如何影响中国居民的购物行为与消费观念?通过整理现有文献,梳理中国零售业的特征、实体与网络零售渠道竞争与互补的特征性事实,以及中国居民网络消费特征,本研究归纳出网络零售渠道与传统实体零售渠道相互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本质在于不同渠道的搜寻成本差异、渠道迁移与渠道粘性,以及不同渠道产品不确定性的差异。基于对零售渠道竞争行为的分析,本研究讨论了零售商“单一渠道零售”和“多渠道零售”策略的均衡,并利用宏观与微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国零售企业零售模式的选择和消费者购物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从而深刻揭示了电子商务技术与流通组织形式对中国零售业变革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果如下:第一,电子商务与零售渠道竞争均衡。通过基于统一的渠道竞争模型,先后分析了消费者和零售商在“单一渠道零售”、“双渠道零售”和“双渠道协同零售”策略均衡下的不同策略性行为,主要结论有:(1)电子商务技术可以节约搜寻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但消费者线下搜寻成本和渠道迁徙转移成本将导致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在市场上并存,网店价格向下扭曲和消费者橱窗购物会导致市场效率损失。(2)电商扩张并不完全依赖于低价策略,随着线下搜寻成本的上升和产品不确定性的下降,网店价格的向下扭曲减弱,甚至可以高于实体店价格。(3)实体店享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单一渠道零售”时,实体店可以策略性地增加橱窗购物的消费者,但这有损市场效率。(4)通过双渠道零售,零售商可以在保持实体店定价不变之余提高网店价格,减少但不消除“橱窗购物”行为,从而减少因价格扭曲和橱窗购物引起的效率损失;同时节约网购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实体渠道的流通成本,从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零售商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5)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双渠道零售”的零售商倾向于将质量最高的产品仅通过实体渠道销售,而质量最低的产品仅网络渠道销售,只有质量适中的产品适合双渠道零售。(6)相比于仅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双渠道协同零售策略”有利于扩大期望价值较低(单位价值低或产品不确定性高)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即主要具有“市场创造功能”,并有利于提高期望价值较高(产品单位价值高或产品不确定性低)的产品的企业定价能力,即主要具有“价格提高功能”,从而提高零售商利润;渠道协同程度的上升将扩大网络渠道的市场规模,提高零售商总体利润水平。第二,电子商务与零售模式变迁的动力来源。基于上述渠道竞争模型进一步比较不同零售模式下的零售商市场规模与份额,研究发现电子商务企业有激励从“竞食模式”(对应“单一渠道零售”)向“合并模式”(对应“双渠道零售”)转型以提高自身定价能力与市场规模,也有激励采用“协同模式”(对应“双渠道协同零售”)开拓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不确定性高)且实体渠道粘性大的产品市场,揭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正是零售模式变迁的动力来源。利用2013-2017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居民消费的月度数据,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发达地区的零售业经营模式已基本实现“竞食模式”向“合并模式”转型,正向“协同模式”转变;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发达地区电商影响力提速加快,且电商企业已经在部分地区采用“协同模式”获取了新的增长动力。第三,电子商务与居民购物行为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电子商务最关键的创新在于改变了零售商对产品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获取方式,从而提高了需求匹配的效率,相比于实体店购物,网购消费者信息搜寻的重心从寻找低价转向了尽可能地降低交易风险。本研究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分析了搜寻成本、网络渠道产品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对消费者在线搜寻行为和购物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淘宝网店铺数据和订单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价格因素,消费者对线上线下搜寻成本、产品质量信息和店铺声誉水平变得尤为重视,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也变得更为复杂和精确:线下搜寻成本可以提高消费者在线购物意愿,在线搜寻成本对低价值产品(高价值产品)的店内交易成功概率有抑制(促进)作用;丰富的产品质量信息有利于促成交易,但这种作用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店铺声誉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搜寻和购买激励,且对高价值产品作用更大;产品价格会抑制消费者的搜寻和购买行为,但消费者对高价值产品的价格敏感性较低。总的来说,消费者在线搜索并购买质量或价值更高的产品的意愿较强,已逐步从“价格驱动模式”向“质量驱动模式”转变。本研究在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视角和理论机制,以及指标构建和数据样本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零售商(供给方)和消费者(需求方)角度、宏观和微观层面入手,为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中国零售业新一轮变革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解释,为零售业乃至商品流通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二、关注洗衣机的潜在市场农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洗衣机的潜在市场农村(论文提纲范文)
(1)惠而浦(中国)公司出口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框架 |
2.理论综述 |
2.1 PEST模型 |
2.2 波特五力模型 |
2.3 SWOT理论 |
2.4 STP理论 |
2.5 4P营销策略理论 |
3.惠而浦(中国)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中国家电业务现状及惠而浦(中国)公司概况 |
3.2 惠而浦(中国)公司营销现状 |
3.2.1 惠而浦(中国)各品类产品营销现状 |
3.2.2 惠而浦(中国)各品类价格现状 |
3.2.3 惠而浦(中国)各品类渠道现状 |
3.2.4 惠而浦(中国)各品类促销现状 |
3.3 惠而浦(中国)公司存在问题 |
4.惠而浦(中国)公司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 |
4.1.2 经济 |
4.1.3 社会 |
4.1.4 技术 |
4.2 微观环境分析 |
4.2.1 竞争者分析 |
4.2.2 购买者分析 |
4.2.3 新进入者分析 |
4.2.4 替代品分析 |
4.2.5 供应商分析 |
4.3 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会 |
4.3.4 威胁 |
5.惠而浦(中国)公司营销策略制定 |
5.1 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2.1 丰富产品结构 |
5.2.2 差异化品类策略 |
5.2.3 构建产品出口组合 |
5.3 价格策略 |
5.3.1 影响定价因素 |
5.3.2 定价方法 |
5.3.3 定价策略 |
5.4 渠道策略 |
5.4.1 渠道的确定 |
5.4.2 渠道的选择 |
5.4.3 渠道管理 |
5.5 促销策略 |
5.5.1 广告促销 |
5.5.2 网络促销 |
5.5.3 营业推广 |
5.5.4 公共关系 |
6.惠而浦(中国)公司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
6.1 优化出口组织架构 |
6.2 落实标准化管理 |
6.3 谋求可持续发展战略 |
7.结论 |
7.1 主要工作 |
7.2 研究结论 |
7.3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M压缩机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况 |
二、国内研究现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一、市场营销整合理论 |
二、市场营销分析工具(PEST&SWOT) |
第三章M压缩机公司市场细分与产品营销现况 |
第一节M压缩机公司概况 |
一、M压缩机公司基本情况 |
二、M压缩机公司战略市场 |
三、M压缩机公司主打产品及客户分布 |
四、PEST分析 |
五、SWOT分析及对应方案 |
第二节M压缩机公司市场细分与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一、国内市场饱和,市场需求下滑 |
二、压缩机厂竞争者诸多 |
三、人力&材料成本上升利润下滑 |
四、人才流失内部制度问题出现 |
第四章M压缩机公司市场细分与产品营销方案 |
第一节 海外市场细分 |
一、东亚市场分析(11 个国家) |
二、南亚市场分析(7 个国家) |
第二节 二三线及偏远市场细分 |
一、二三线市场趋势 |
二、偏远市场趋势 |
第三节 差异化产品分析 |
一、升级汽车空调压缩机 |
二、升级移动空调小压缩机 |
三、升级中央空调涡旋压缩机 |
第四节 生产成本模式革新分析 |
一、互联网化 |
二、品质稳定化 |
三、生产效率化 |
第五节 资金成本运转稳定化分析 |
一、资金运转经验借鉴 |
二、提升资金运转策略 |
第六节 人力成本资源管理分析 |
第五章M压缩机公司营销策略与实施 |
第一节 海外市场策略 |
一、投资东南亚建厂 |
二、鼓励当地化 |
第二节 二三线及偏远市场策略 |
一、主推单一型号的性价比高的定频空调压缩机 |
二、定期举行公益活动 |
三、紧跟国家家电下乡政策 |
第三节 差异化产品策略 |
一、涡旋压缩机市场升级 |
二、车载纯电动空调压缩机 |
三、移动空调小压缩机 |
第四节 生产成本降低策略,工业 4.0 全自动化导入 |
一、组成技术项目团队 |
二、推进适用的设备 |
三、推行减少人员的奖金制度 |
第五节 缩减财务成本策略方案 |
一、推进M压缩机公司的商业汇票 |
二、实行精简人力 |
三、实行减少费用 |
第六节 人力成本优化战略 |
一、国际化人才招聘 |
二、加强企业廉洁力度 |
三、财务&人事跟工厂分管制度 |
四、发扬企业文化加强认同感 |
五、人才业务SOP化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2020)(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 |
1.宏观环境 |
1.1疫情导致中国GDP增速下降,“稳就业”和“扩内需”是经济工作重点 |
1.2面对疫情,中国家电行业体现责任感和担当,市场环境倒逼行业转型 |
1.3家电企业经营遭遇困难,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行业复苏 |
2.2020年一季度家电市场回顾 |
2.1整体家电市场概述 |
2.2分品类市场表现 |
2.2.1彩电:疫情“禁足”开机率提升,线上销量增长近一成 |
2.2.2白电产品:空冰洗遭遇滑铁卢,“压舱石”变成下沉的“加速器” |
2.2.2.1空调:规模大幅跳水,标准升级刺激库存清仓与和疫情阻碍销售叠加,价格创新低 |
2.2.2.2冰箱:疫情影响销售,规模收缩,线上市场贡献提升 |
2.2.2.3洗衣机:线下销量缩减近半,产品升级态势显着 |
2.2.3厨卫电器:安装类产品销售受重创,健康类产品线上热销 |
2.2.3.1集成灶:产品套系化趋势明显,厂家多种方式获客引流 |
2.2.3.2净水产品:疫情带来发展机遇,销售结构向线上转移 |
2.2.3.3洗碗机:疫情推动产品健康化升级,免安装产品受欢迎 |
2.2.4生活电器:韧性强,消费需求与新消费场景成市场发展动能 |
2.2.4.1健康功能凸显,空气净化器迎来发展新机遇 |
2.2.4.2“宅”经济助推厨房小电,破壁料理机功能趋向人性化 |
3.渠道分析 |
3.1线上市场平稳,渠道格局相对稳定 |
3.2线下市场遭遇滑坡,渠道积极应对开展自救 |
3.3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全渠道协同成家电零售新常态 |
4.2020年家电市场仍将承压前行 |
4.1海外销售受阻,家电内销压力加大 |
4.2存款比例加大,居民采取保守的消费策略 |
4.3多重因素释放利好,助推家电发展 |
4.3.1健康家电迎来发展的“春天” |
4.3.2“宅”经济加速智能家居落地 |
4.3.3“新基建”释放家电产业升维信号 |
4.3.4家电下乡释放短期需求,“以旧换新”是长期策略 |
4.4五一市场回顾 |
4.4.1五一市场活跃,人气明显回升,消费加快复苏 |
4.4.2多品类家电“五一”发力,线上同比正增长,线下降幅收窄 |
4.5预计618将实现增长,但全年家电市场规模将萎缩 |
附录:2020年一季度家电行业大事记 |
第一件大事:《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团体标准发布 |
第二件大事:家电企业共担当,为疫区捐款捐物 |
第三件大事:苏宁率先联合众多家电企业启动战疫模式 |
第四件大事:继五星电器之后,国美入驻京东 |
第五件大事: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
(4)本地市场需求、创新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研究:理论与中国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本地市场需求 |
二、本地市场效应 |
三、水平与垂直本地市场效应 |
四、耐用消费品 |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文献述评 |
第一节 本地市场需求理论源起、演变和实证检验 |
一、本地市场需求理论源起和演变 |
二、对总量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二节 市场需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 |
一、总需求影响出口质量升级 |
二、需求规模和结构综合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 |
三、大国视角的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 |
四、本地市场需求与出口质量的福利效应研究 |
第三节 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的机制研究 |
一、关于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的竞争机制 |
二、关于市场需求影响出口质量的创新机制 |
第四节 现有文献的借鉴与思考 |
一、从林德尔效应到垂直林德尔效应为本研究奠定丰厚的理论基础 |
二、经验研究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已比较全面 |
三、现有研究局限性为本文提供的思考 |
第二章 本地市场需求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理论机制 |
第一节 理论模型 |
一、消费者收入 |
二、消费者效用函数 |
三、消费者质量产品支出份额 |
四、生产者质量竞争与贸易均衡 |
五、比较静态分析 |
第二节 传导机制 |
一、消费者选择 |
二、企业策略性定价 |
三、消费需求与技术创新 |
四、创新均衡解 |
五、技术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本地市场需求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特征性事实 |
第一节 本地市场需求 |
一、世界市场需求规模 |
二、中国本地市场需求 |
第二节 消费品出口 |
一、世界消费品出口 |
二、中国消费品出口 |
第三节 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一、世界主要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二、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三、中国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第四节 本地市场需求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相关性 |
一、本地市场需求趋势和潜力 |
二、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 |
三、本地市场需求结构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本地市场需求规模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 |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一、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 |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
四、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混合效应 |
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结论与经济含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本地市场需求结构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实证 |
第一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一、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 |
三、数据处理 |
四、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基准回归 |
二、稳健性检验 |
第三节 结果讨论、结论与经济含义 |
一、结果讨论 |
二、结论与经济含义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本地市场需求影响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的机制验证 |
第一节 机制验证模型设定 |
一、机制验证模型的提出 |
二、机制验证的模型设计 |
三、机制验证的基准模型 |
第二节 跨国证据 |
一、验证模型设定 |
二、变量说明 |
三、总体检验 |
四、分组检验 |
第三节 中国相对证据 |
一、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二、检验结果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结果讨论 |
第四节 中国产品证据 |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
二、产品证据的机制验证 |
三、结果讨论 |
本章小结 |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本地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 |
二、本地市场需求结构越平均,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越高 |
三、本地市场需求诱致了创新,需求与创新同时作用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四、中国本地市场需求较强程度地诱致了创新,提高了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继续扩大本地市场需求规模以提高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 |
二、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促进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升级 |
三、企业应着力培育自身市场需求识别能力并加大创新投入 |
四、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以治理供需市场失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一、微观层面本地市场需求引致不同类型创新 |
二、新产品维度拓展出口产品质量动态提升 |
三、发展中大国自主创新初始期的制度保障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论文 |
项目 |
奖励 |
致谢 |
(5)海外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以海尔智家海外并购GEA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 海外并购及财务协同效应相关理论概述 |
2.1 海外并购与财务协同效应的相关概念 |
2.2 财务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 |
3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以及并购动因分析 |
3.1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 |
3.2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 |
3.3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海外并购特点 |
4 海尔智家并购GEA案例概况 |
4.1 并购案例双方概述 |
4.2 海尔智家并购案过程概述 |
4.3 海尔智家并购动因 |
5 海尔智家海外并购案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5.1 资本成本节约效应 |
5.2 资金利用率提高效应 |
5.3 节税效应 |
5.4 市场预期效应 |
6 案例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案例研究结论 |
6.2 案例研究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计算2014年至2018年海尔智家β值的资料 |
附录B 计算2014年至2018年格力电器β值的资料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
2.1.1 市场营销 |
2.1.2 市场营销策略 |
2.2 市场营销策略方法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法 |
2.2.4 STP分析法 |
3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的发展概况 |
3.1 三星家电中国的发展概况 |
3.1.1 三星集团的发展历程 |
3.1.2 三星家电业务发展概况 |
3.1.3 三星家电业务中国发展概况 |
3.2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发展概况 |
3.2.1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管理体系 |
3.2.2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整体特征 |
3.3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营销问题 |
4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的营销环境分析 |
4.1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2 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3 市场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4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
4.2.5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4.3 三星家电内部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5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STP分析 |
5.1 市场重新细分 |
5.1.1 按照消费者群体细分 |
5.1.2 按照产品功能细分 |
5.1.3 按照产品价格细分 |
5.2 目标市场的重新确定 |
5.3 产品的重新定位 |
6 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营销策略 |
6.1 产品策略 |
6.1.1 品牌策略改进 |
6.1.2 产品管理策略 |
6.1.3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
6.2 价格策略 |
6.2.1 定价基本策略 |
6.2.2 定价调整方向 |
6.3 渠道策略 |
6.3.1 渠道规划与管理 |
6.3.2 渠道零售终端管理 |
6.4 促销策略 |
6.4.1 广告策略 |
6.4.2 促销活动 |
6.4.3 公共关系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协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并购动因 |
1.3.2 并购协同效应 |
1.3.3 并购风险及其防范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基本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并购与协同效应相关理论 |
2.1 并购含义及动机 |
2.1.1 并购的含义 |
2.1.2 并购的动机 |
2.2 协同效应的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的概念 |
2.2.2 协同效应产生所具备的环境因素 |
2.2.3 协同效应的实现途径 |
3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案例描述 |
3.1 家电行业所面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3.2 案例公司简介 |
3.2.1 海尔集团 |
3.2.2 通用家电 |
3.3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历程 |
4 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协同效应分析 |
4.1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4.1.1 费用控制能力分析 |
4.1.2 资产管理水平分析 |
4.2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成长能力分析 |
4.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3.1 偿债能力分析 |
4.3.2 节税效应分析 |
4.4 战略协同效应分析 |
4.4.1 管理战略协同效应分析 |
4.4.2 经营战略协同效应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提升并购协同效应的建议 |
5.2.1 选择融资方式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
5.2.2 套期保值抵御外汇波动 |
5.2.3 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
5.2.4 加快产业调整布局全球化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核心概念 |
1.3.1 产品 |
1.3.2 服务 |
1.3.3 制造企业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5.1 内容安排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方法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涵 |
2.1.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
2.1.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 |
2.1.3 制造企业服务的划分维度和类型 |
2.1.4 小结 |
2.2 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 |
2.2.1 两类服务的提出背景 |
2.2.2 两类服务的区分维度及所包含内容 |
2.2.3 两类服务与相关概念辨析 |
2.2.4 支持客户型服务的定义及与相似服务类型的关系 |
2.2.5 两类服务的测量维度 |
2.2.6 小结 |
2.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的影响 |
2.3.1 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 |
2.3.2 调节服务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因素 |
2.3.3 已有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研究的理论视角 |
2.3.4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2.4 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的组织结构 |
2.4.1 服务业务部门化 |
2.4.2 分权 |
2.4.3 企业间协作 |
2.4.4 小结 |
2.5 相关理论 |
2.5.1 资源基础观 |
2.5.2 权变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研究 |
3.1 案例选择及研究方法 |
3.1.1 案例选择 |
3.1.2 数据收集 |
3.1.3 数据分析 |
3.1.4 变量衡量 |
3.2 海尔案例分析 |
3.2.1 企业概况 |
3.2.2 产品型企业阶段(1984-2006 年) |
3.2.3 服务型企业阶段(2007-2018 年) |
3.2.4 案例小结 |
3.3 明珞案例分析 |
3.3.1 企业概况 |
3.3.2 产品型企业阶段(2007-2010 年) |
3.3.3 服务型企业阶段(2011-2018 年) |
3.3.4 案例小结 |
3.4 珠江钢琴案例分析 |
3.4.1 企业概况 |
3.4.2 产品型企业阶段(1987-2013 年) |
3.4.3 服务转型阶段(2014-2018 年) |
3.4.4 案例小结 |
3.5 案例发现与命题提出 |
3.5.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涵及内在关系 |
3.5.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 |
3.5.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4.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在关系 |
4.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的影响 |
4.2.1 支持产品型服务对绩效的影响 |
4.2.2 支持客户型服务对绩效的影响 |
4.2.3 小结 |
4.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 |
4.3.1 服务业务部门化的影响 |
4.3.2 分权的影响 |
4.3.3 企业间协作的影响 |
4.3.4 本研究总概念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
5.1 问卷设计过程及变量测量 |
5.1.1 问卷设计过程 |
5.1.2 变量测量 |
5.2 预测试数据分析及量表修正 |
5.2.1 预测试访谈 |
5.2.2 预测试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3 预测试数据分析 |
5.2.4 量表修正 |
5.3 正式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5.3.1 样本选择 |
5.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6.1 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 样本数据质量评估 |
6.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6.3.1 企业绩效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6.3.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6.3.3 服务业务部门化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6.3.4 分权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6.3.5 企业间协作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路径分析及假设检验 |
6.4.1 相关分析 |
6.4.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模型拟合 |
6.4.3 中介作用检验 |
6.5 层次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6.5.1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
6.5.2 回归分析结果 |
6.6 结果与讨论 |
6.6.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
6.6.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在关系讨论 |
6.6.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的关系讨论 |
6.6.4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关系假设结果讨论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研究结论 |
理论贡献 |
实践启示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2019中国高端家电排行榜(论文提纲范文)
高端是相对的, 相对就表明有潜在的市场空间 |
城市包围农村是为了收割下沉市场, 突出重围是争做领头羊 |
1、城市包围农村 |
2、突出重围, 争做领头羊 |
高端意味着纯粹, 纯粹意味着对事物本真的追求 |
(10)电子商务与中国零售变革 ——基于渠道竞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商品流通效率与零售变革 |
2.1.1 商品流通效率 |
2.1.3 零售变革 |
2.2 零售渠道选择问题 |
2.2.1 消费者的渠道选择问题 |
2.2.2 零售商的渠道选择问题 |
2.3 在线消费行为 |
2.3.1 在线消费的影响因素 |
2.3.2 逆向选择问题 |
2.3.3 在线搜索问题 |
2.4 文献评述 |
3 中国零售市场的特征性描述 |
3.1 零售业现状的国际比较 |
3.1.1 总体趋势:实体零售走势低迷,网络零售发展快速 |
3.1.2 特殊性:网络零售对中国零售业尤为重要 |
3.2 中国零售行业特征 |
3.2.1 商品流通体系变革滞后 |
3.2.2 实体零售发展不足 |
3.2.3 网络零售全面发展 |
3.3 网络与实体渠道的竞争与互补:中国市场的特征性事实 |
3.3.1 渠道竞争,掠夺需求 |
3.3.2 渠道互补,创造需求 |
3.4 中国居民网络消费特征 |
3.5 本章小结 |
4 电子商务与零售渠道竞争均衡:微观理论模型 |
4.1 模型设定 |
4.2 单一渠道零售策略的均衡分析 |
4.3 双渠道零售策略的均衡分析 |
4.3.1 考虑逆向选择的双渠道零售策略 |
4.4 双渠道协同零售策略的均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电子商务与零售模式变迁的动力来源 |
5.1 零售模式变迁的路径:从“竞食”走向“协同” |
5.1.1 不同零售模式下的定价策略:考虑市场分割问题 |
5.1.2 算例分析:零售模式变迁的动力来源 |
5.2 经验验证:基于浙江省消费数据 |
5.2.1 面板数据回归 |
5.2.2 时间序列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电子商务与居民购物行为及消费观念的变化 |
6.1 在线搜寻行为与购买决策:研究假设的提出 |
6.2 经验证据 |
6.2.1 数据筛选与变量描述 |
6.2.2 计量模型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关注洗衣机的潜在市场农村(论文参考文献)
- [1]惠而浦(中国)公司出口营销策略研究[D]. 吴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M压缩机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金钟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2020)[J].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 家用电器, 2020(06)
- [4]本地市场需求、创新与耐用消费品出口质量研究:理论与中国证据[D]. 韩永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海外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以海尔智家海外并购GEA为例[D]. 陈晓艺.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三星家电四川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天树. 西南大学, 2020(01)
- [7]海尔并购通用家电的协同效应研究[D]. 程诗雨. 武汉纺织大学, 2019(01)
- [8]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 刘晓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2019中国高端家电排行榜[J]. 缥缈. 互联网周刊, 2019(09)
- [10]电子商务与中国零售变革 ——基于渠道竞争的视角[D]. 陈文轩. 浙江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