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旱丘陵区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忻州市人民政府[1](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赵鸥,李显玉,阿拉坦图雅,许成国,于海蛟,胡志伟[2](2020)在《山杏低效林抗晚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杏属深根性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或荒漠化重度地域,是营造生态林主要树种,但受自然条件限制,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我院为攻克该难题,开展花期冻害调查、防冻液、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解决抗晚霜为题相关的技术研究,达到促进改善经济收益,巩固成果,培育林业后续产业的目的.
许小明,徐玉霞,张艳[3](2017)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仁用杏霜冻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地区为例》文中提出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区为研究试点,运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研究区近20年有仁用杏栽培历史霜冻灾害信息以及4个仁用杏典型栽培区2010年气温资料,系统分析了杏树花芽膨大-初果期不同阶段面临的霜冻灾害隐患。研究结果表明:初花-盛花期为研究区仁用杏霜冻灾害多发时段,特定地区应根据当地小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防霜抗冻措施以减轻或避免霜冻灾害发生,实现贫困地区荒山绿化与果林经济效益双丰收。
崔虹霞[4](2016)在《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扁杏是一种以仁用为主,仁、肉、壳兼用的经济树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榆阳区大扁杏基地是“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区,是榆阳区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实现产业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护退耕还林成果、调整和优化丘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榆阳区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建设及全区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陕西省大扁杏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总结,结合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和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SWOT决策分析法,探讨产业发展潜力,结合效益分析,提出大扁杏产业发展对策和基地建设技术措施,以期实现本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期目标。主要结论如下:1、榆阳区杏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良种选育、晚霜冻害研究滞后,;林分质量低、低效产园改造迟缓;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大、措施落实不到位;抚育管理粗放不规范;产业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低;龙头企业市场带动性不够,产品深加工研发欠缺;农村专业合作社作用不明显。2、榆阳区杏产业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总结、分析、研究,结合产业效益分析及SWOT决策分析法,提出榆阳区大扁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即:(1)大力发展大扁杏抗寒抗冻良种基地和采穗园建设;重点扶持杏树新品种和良种选育研究;加强对现有杏园的科学综合管理,减弱影响大扁杏丰产、优质的不利因素。抓好杏产业的稳产丰产,提高榆阳区杏产业的经济效益。制定大扁杏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苗木分级标准和管理办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办法、杏产品加工和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促进大扁杏产业科技化,规范化发展。(2)设立“大扁杏种植保险”,保障大扁杏种植者的利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测报点建设,增设除了朱庄,鸦罗畔,董家湾、四里沙4个以外的监测预报点,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建设水平;设立林农技术培训专项资金,提高基层技术力量;发挥杏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规范经济林技术档案记录、整理归档、保管工作。为后续产量预测管理、投资风险评估、土地流转、林权转让提供科学依据。(3)科学合理整合由各级财政、产业政策及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引导的资金,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采取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参与大扁杏产业;抓住榆阳区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大扁杏产业进程。(4)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注册商标保护、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一味依附政府,积极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企业主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的机制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涵养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品牌,实现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挖掘杏树生态文化内涵,通过开展杏树、杏花、杏果系列生态文化活动,提升品位、加大大扁杏产业生态文化宣传,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加快果农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3、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措施(1)结合榆阳区退耕还林政策,制定《大扁杏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规范研究区杏产业基地建设,增值提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杏产业成为南部山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2)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大力推广抗晚霜冻害良种栽植,新建示范园。选择生态优生区12乡镇基础条件好的村(地块)和两个国有林场,示范推广栽植“围选一号”和“优一”,扩大优质丰产杏园规模,提升杏产业经济效益。(3)提出详细的丰产栽培和低产园改造的技术,同时提出比较全面的抚育管理细节,为今后榆阳区的大扁杏基地建设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
武彩萍,张军[5](2015)在《仁用杏栽培管理与利用》文中认为结合榆阳区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实际,针对仁用杏具有抗旱、抗寒、喜光等生物学特性,从品种、园址选择、整地栽植和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经济价值等方面对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与利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徐荷萍,周全良,李宝旗,安永平,耿峻[6](2012)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杏树栽培问题探讨》文中认为介绍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杏树栽培状况,总结了当前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杏树发展存在的诸如整体发展不平衡,彭阳一枝独秀、其他地方缓慢;引用品种多而杂,不利产业化发展;栽培管理粗放、先进技术推广普及滞后;先进加工技术改进及投入不足;保鲜运输能力差等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武一伦,高宗林[7](2011)在《发挥仁用杏资源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属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森林覆被率50.8%。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大力营造以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并已形成规模,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造林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后,凌源市两杏得到飞速发展。
刘建勇,刘雅娟,石长春,王海鹰[8](2009)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大扁杏优良品种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大扁杏六个不同品种连续5年的生长量、单株产量及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优一、一窝蜂两个品种具有抗性强、产量高和品质优等特点,是适于陕北黄土地区栽培和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何小三[9](2009)在《仁用杏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基地进行了配方施肥与营养诊断试验,对仁用杏的败育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保果率及产量等进行了调查,并动态跟踪调查了仁用杏叶片及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对仁用杏保果率、产量与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仁用杏平均败育花比例为3.98%,比2006、2007年分别降低了15和10个百分点以上;平均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为46.29%和20.16%,比2006年分别提高了近20和10个百分点。2.通过对豫西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品种超仁进行叶片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动态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叶片长、宽均有2个生长高峰,分别同时出现在4月7日和4月23日,叶片长、宽的生长曲线分别为:Y长=1.219936+0.355524t+0.009224t2-0.000657t3,R2=0.996;Y宽=0.645753+0.3394784t+0.002657t2-0.000376t3,R2=0.9958。叶面积有4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7日、4月17日、4月23日和4月27日,叶片的持续增长时间为47d,叶面积生长曲线为:Y面积=0.651282-0.58078t+0.220554t2-0.005732t3,R2=0.9832。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果实迅速生长期—膨大期历时30d,果实缓慢生长期—硬核期历时60d,纵横径的生长曲线分别为:Y纵=0.505135+0.770411t-0.07188t2+0.002195t3,R2=0.9948;Y横=0.78861+0.633315t-0.049635t2+0.001346t3,R2=0.9931。3.通过两次配方施肥正交试验,得出:P、K肥可显着提高保果率(P<0.01),N肥无显着影响(P>0.05),各因素对保果率的影响次序为:P>K>N,最佳保果肥配方为N1P2K3;N、P、K不同施肥量水平均对单株鲜果产量有显着性影响(P<0.01),各因素对鲜果产量的影响次序为N>P>K,最佳产量配方为N3P3K2;N对单果重等果实经济性状均有显着性影响,P、K只对部分果实经济性状有显着性影响;以单株鲜果产量、产核量和产仁量为指标,优选出增产肥最佳组合为N3P3K2。4.测定了仁用杏叶片中10种矿质营养元素(N、P、K、Mg、Ca、Fe、Zn、Cu、Mn、B)的含量,并研究了生长期内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内N、P、Zn、Cu含量随叶龄增加而降低;Mg、Ca、Fe含量随叶龄增加而升高;K、B含量随叶龄增加呈交替升降变化;Mn含量随叶龄增加先降低后期明显升高,只是各元素含量高峰出现的时期各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与P、Cu、Zn,P与Cu,Cu与Zn,Fe与Mn、Ca呈极显着正相关;P与Zn,Mn与Ca,Mg与Ca呈显着正相关;Mg与N、Zn、Cu,B与Fe呈极显着负相关;Mg与P,B与Ca、Mn呈显着负相关。5.营养诊断结果表明:K最缺乏,其次是Zn,N、P、Mn、Ca、Cu基本满足需求,Fe、Mg、B过剩,施肥顺序为K>Zn>P>Ca>Mn>N>Cu。6.配方施肥对仁用杏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保果肥可显着提高叶片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全钾含量则显着降低;增产肥可显着提高叶片中全氮含量,对全磷的影响不大,全钾含量也是显着降低。7.仁用杏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保果率及产量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保果率与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并无显着的相关关系,产仁量、产核量和鲜果产量只与叶片中全氮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全磷和全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着。果实经济性状间相关性结果为:产仁量、产核量、鲜果产量间均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单果重、单仁重与单核重分别呈极显着和显着正相关关系,出核率与单果重呈极显着负相关,出仁率与单果重、单核重分别呈极显着和显着负相关关系。
曹双成[10](2008)在《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杏树为榆林地区较为古老的干果之一,但存在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本文以山杏为对照,以通过龙王帽、优一、白玉扁、一窝蜂等四个大扁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山杏在陕西省榆林市典型的气候区域进行引种和丰产栽培试验,以期为榆林沙区杏产业提供优良品种和配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山杏根系发达、生长快,与龙王帽、优一、白玉扁和一窝蜂嫁接亲和力较强可以作为嫁接杏的砧木。以普通山杏作砧木嫁接仁用杏品种,不仅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而且接口愈合快。通过冬季沙藏、浸种直播和赤霉素浸种直播三种种子处理方法可以看出,冬季直播的种子出苗最早,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大,当年可以作为砧木的苗子数量大,省工省时;沙藏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但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比冬季直播的小,当年可以作为砧木的苗子数量较少;1000mg/L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出苗时间晚,出苗率低,生长量小。2、杏树栽植时间和栽植方法是影响仁用杏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陕北榆林半干旱地区,栽植仁用杏的最佳时期为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栽植的杏树要进行越冬处理,由于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必须进行覆沙埋藏,费时费工;杏树栽植前通过40-100mg/L的ABT3号生根粉蘸泥浆处理可促进成活和提早萌芽,对加快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3、杏树根系生长在一年中有三个明显的生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杏树发芽后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此时新根大量萌生。5月中旬之后,新根萌生量逐渐减少。7月下旬至8月初,根系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8月底至10月初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4、仁用杏4月初开始加长生长,5月初到5月下旬为速生期。进入6月份生长缓慢,到8月中旬停止加长生长。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加粗速生期。发育枝的生长受树龄、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幼树期发育枝生长快,生长量大,无明显春秋梢之分,而大树有明显的春秋梢,但在夏季降水极少情况下,停止生长提早,无秋梢形成,花束状枝生长期短,生长量也小。5、仁用杏果实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约在4下旬到5月中下旬,为果实第一次速生期,此时果实重量和体积迅速增加,重量达到成熟时30%左右,果实体积达到成熟时的60%。果核尚未木质化,充满胶状水溶物质。第二期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缓慢生长期,果实增长速度变慢,果核逐渐硬化,杏仁开始形成。第三期约6月中旬以后,是果实的第二次速生期,此时果实纵、横径生长加快,种仁迅速充实,果肉厚度增加。6、树龄大小是影响仁用杏花枝比例的重要因素之一。仁用杏幼树,随树龄的增大短枝比例急剧增加,花枝量增大;环割、摘心、剪顶均可显着增加仁用杏的成花量,提高花芽质量和坐果率。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仁用杏环剥的最佳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仁用杏摘心的最佳时期,进入6月底摘心萌生枝条少、生长量小,成花率低。不同品种的剪梢时期不同,龙王帽、白玉扁和一窝蜂最佳剪梢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优一品种剪梢最佳时期在8月底至9月初。7、四个仁用杏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中,以龙王帽杏仁最大,平均单果重20—25克、单核重平均3克、出仁率为27—30%;一窝蜂,单果重平均为10—15克、单核重平均为1.9克、出仁率为33—35%;白玉扁,单果重平均为18.4克、单核重为2.6克、出仁率为30%;优一,单果重9—10克、单仁重0.7—0.75克、出仁率42—43%。四品种亩产杏仁为30~60公斤,各品种定植后第1—4年的累计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顺序为龙王帽>优一>一窝蜂>白玉扁。
二、干旱丘陵区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旱丘陵区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山杏低效林抗晚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现地观测与调查 |
2.2 仪器测试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3 试验及结果分析 |
3.1 不同地理位置花期冻害调查 |
3.2 山杏花期冻害调查 |
3.3 山杏防冻液与生长调节剂喷施试验研究 |
3.4 嫁接仁用杏花期冻害调查 |
3.5 嫁接仁用杏防冻液、青鲜素及生长调节剂试验研究 |
4 结论 |
(3)北方农牧交错带仁用杏霜冻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区仁用杏栽培分布 |
4 研究区仁用杏霜冻灾害分析 |
5 仁用杏霜冻灾害对策研究 |
5.1 药剂防霜 |
5.2 培育抗霜品种 |
5.3 选择适宜园址 |
5.4 土地管理与树干涂白 |
5.5 整形修剪及早春灌水 |
5.6 熏烟 |
6 结论与讨论 |
(4)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扁杏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其他用途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大扁杏产业现状 |
1.3.1 国外大扁杏产业现状 |
1.3.2 国内大扁杏产业现状 |
1.3.3 陕西省大扁杏产业现状 |
1.3.4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4.3 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土地资源 |
2.1.2 自然概况 |
2.1.3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研究法 |
2.2.2 总结、对比分析法 |
2.2.3 SWOT分析决策分析法 |
第三章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
3.1 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
3.2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2.1 优势(Strength)分析 |
3.2.2 劣势(Weakness)分析 |
3.2.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3.2.4 威胁(Threat)分析 |
3.3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的对策 |
3.3.1 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
3.3.2 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提升大扁杏杏产品档次 |
3.3.3 推进研究区大扁杏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特色产业 |
3.3.4 增强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力,促进大扁杏产业发展 |
3.3.5 拓展大扁杏产业文化,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
第四章 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研究与效益分析 |
4.1 大扁杏基地建设情况 |
4.2 建设原则与思路 |
4.2.1 建设原则 |
4.2.2 建设思路 |
4.3 大扁杏基地建设综合技术措施 |
4.3.1 良种繁育(采穗园)建设 |
4.3.2 优质丰产园栽培技术与管理 |
4.3.3 示范园建设 |
4.3.4 老园、低产园改造技术 |
4.3.5 技术支撑与技术培训 |
4.3.6 其他措施 |
4.4 效益分析 |
4.4.1 生态效益分析 |
4.4.2 经济效益分析 |
4.4.3 社会效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5.2 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对策 |
5.3 榆阳区大扁杏基地建设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仁用杏栽培管理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 |
2 园地选址与规划 |
2.1 园地选择 |
2.2 园地规划 |
3 整地 |
3.1 时间 |
3.2 方式方法及规格 |
3.3 注意事项 |
4 种苗的选择 |
5 栽植 |
6 仁用杏园的管理 |
6.1 施肥 |
6.2 浇水 |
6.3 中耕除草 |
6.4 行间耕作 |
6.5 整形修剪 |
6.6 病虫害防治 |
6.7 鼠兔害防治 |
7 仁用杏的利用 |
7.1 仁用杏的经济价值 |
7.2 仁用杏的发展现状 |
7.3 仁用杏杏果加工 |
8 建言 |
9 结语 |
(6)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杏树栽培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宁南黄土丘陵区杏树生长的环境特点 |
2 宁南黄土丘陵区杏树栽植状况 |
2.1 彭阳杏树栽培现状 |
2.2 杏树主要栽培类型 |
2.2.1 荒山荒坡栽培 |
2.2.2 山坡及塬峁等退耕地栽培 |
2.2.3 沟谷、低地栽培 |
2.2.4 庭院及四旁零星栽培 |
2.2.5 设施栽培及露地灌溉栽培 |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3.1 发展不平衡 |
3.2 种植品种多而杂, 主栽品种不突出 |
3.3 先进栽培管理技术普及推广滞后 |
3.4 仁用杏发展重视不够 |
3.5 加工与储藏运输滞后 |
4 对策 |
(9)仁用杏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研究方法与测定指标 |
2.4 结果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败育花比例、坐果率和成果率调查结果 |
3.2 叶片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 |
3.3 配方施肥对保果率及产量等的影响 |
3.4 仁用杏叶内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年生长季内的变化 |
3.5 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结果 |
3.6 配方施肥对叶片中N、P、K含量的影响 |
3.7 保果率、产量与叶片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的相关性 |
4 结论与讨论 |
5 创新点 |
6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10)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杏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1.1.1 杏的种类 |
1.1.2 我国杏的分布 |
1.2 仁用杏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1.2.1 仁用杏雌蕊败育 |
1.2.2 仁用杏果实发育研究 |
1.3 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
1.3.1 仁用杏主要育苗技术 |
1.3.2 大扁杏主栽品种授粉筛选试验 |
1.3.3 仁用杏生长发育的研究 |
1.3.4 植物激素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 |
1.3.5 硝酸稀土对大变杏产量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内容和方法 |
2.2.1 引种试验 |
2.2.2 仁用杏生物学特性观测 |
2.2.3 仁用杏促花技术研究 |
2.2.4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2.3 栽培技术要点 |
2.3.1 立地条件的选择和整地 |
2.3.2 栽植密度与授粉树的配置 |
2.3.3 定植 |
2.3.4 土壤管理 |
2.3.5 整形 |
2.3.6 花果管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方法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育苗的影响 |
3.1.2 不同栽植时期对杏树成活率的影响 |
3.1.3 不同浓度ABT3号生根粉对杏树成活率的影响 |
3.1.4 适应性与抗逆性研究 |
3.2 仁用杏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
3.2.1 物候观测试验 |
3.2.2 根的生长情况观测试验 |
3.2.3 枝条的生长规律观测试验 |
3.2.4 果实的生长规律观测试验 |
3.3 仁用杏促花技术研究 |
3.3.1 树龄对花枝形成的影响作用 |
3.3.2 环剥对花芽形成以及坐果的影像作用 |
3.3.3 摘心对花芽形成的影响作用 |
3.3.4 去顶梢对仁用杏花芽形成的影响作用 |
3.4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干旱丘陵区仁用杏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2]山杏低效林抗晚霜技术研究[J]. 赵鸥,李显玉,阿拉坦图雅,许成国,于海蛟,胡志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3]北方农牧交错带仁用杏霜冻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地区为例[J]. 许小明,徐玉霞,张艳. 江西农业学报, 2017(03)
- [4]榆阳区大扁杏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研究[D]. 崔虹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5]仁用杏栽培管理与利用[J]. 武彩萍,张军. 现代园艺, 2015(04)
- [6]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杏树栽培问题探讨[J]. 徐荷萍,周全良,李宝旗,安永平,耿峻. 宁夏农林科技, 2012(12)
- [7]发挥仁用杏资源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A]. 武一伦,高宗林. 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8]陕北黄土丘陵区大扁杏优良品种试验研究[J]. 刘建勇,刘雅娟,石长春,王海鹰.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3)
- [9]仁用杏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研究[D]. 何小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3)
- [10]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曹双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