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油价格波动对大庆市经济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龚旭,姬强,林伯强[1](2021)在《能源金融研究回顾与前沿方向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商品金融化的不断加深,能源金融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沿领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次较全面地梳理了能源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能源价格驱动因素、能源市场建模与预测、能源资产定价与套期保值、能源-商品-金融市场相关性、能源行业投融资以及能源公司金融六个方面描述了能源金融的研究进展,凝练出各方向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本文提出了大数据能源金融、人工智能+能源金融以及能源金融与能源安全三个前沿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梳理,对当前的能源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能够为推动能源金融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苏日娜,祁小伟[2](2021)在《石油价格波动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基于多变量向量回归分析方法(VAR)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内石油价格受国际影响,追随国际价格而变动,导致新疆经济增长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外生性影响,主要是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本文通过大庆原油现货价格和新疆GDP的实证研究表明,原油价格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低于新疆经济增长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因此,石油价格可能在宏观经济刺激下出现变动,同时又由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决定。
袁康[3](2020)在《INE原油期货上市对国内原油现货价格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原油定价方面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原油期货的上市,是我国争夺原油定价权以及构建能够真实反映亚太地区供需关系的原油定价体系重要措施。INE原油期货自上市以来,就保持了较为活跃的状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原油期货市场。在此背景下,论文主要通过分析INE原油期货与国内原油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以及对比分析INE原油期货上市前后的国外主流原油期货与国内原油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这两个方面来研究INE原油期货上市对国内原油现货价格的影响,进而评价INE原油期货上市以来所取得的效果,正确客观的定位INE原油期货的现状。在分析INE原油期货与国内原油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时,通过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G-S模型发现,反映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大小的等于0.5526,仅略大于0.5,表明目前INE原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通过建立自向量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的分析表明INE原油期货上市并未改变或者减弱在WTI、Brent原油期货价格与胜利原油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单向波动性溢出效应。通过建立G-S模型分析发现反映WTI、Brent原油期货对胜利原油现货价格引导作用的α值在INE原油期货上市之后并未出现显着下降。通过邹氏断点检验对G-S模型中用于分析期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的两个线性方程进行分析发现,在INE原油期货上市前后线性方程的结构并未发生显着变化,也就是表明WTI、Brent原油期货对胜利原油现货价格的引导效应并未发生显着变化。上述多个研究结论表明INE原油期货上市尚未改变国内原油现货价格对国外主流原油期货价格的跟随,反映出目前INE原油期货与WTI、Brent原油期货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INE原油期货距离成为亚太地区原油定价基准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推出的原油期货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国内原油期现货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雷婕[4](2018)在《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具有典型的资源型特征,约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1)来自于与资源相关的税收和收费。资源在给俄罗斯财政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使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近十年来,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2009年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9.3万亿卢布下降至7.3万亿卢布,跌幅高达21.5%。2015年,受欧美制裁以及全球油气供给关系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再度大幅下跌,由11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并于2016年3月一度下跌至30美元/桶,使以资源出口为主要来源的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再度蒙受较大损失,由2014年的14.5亿卢布降至2016年的13.5亿卢布。面对财政收入的大幅度下降,俄罗斯联邦政府不得不根据石油价格的变动,对联邦预算进行了多次调整。2016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经国家杜马审批同意的大型调整多达5次以上,政府预算收入一再压缩,预算赤字不断扩大,由最初占GDP的0.5%提高到占GDP的3.4%。鉴于国际油价的极度不稳定,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大幅度波动,再加之国际石油长期价格难以预期,使需要充分考虑各项中长期因素的俄罗斯中期预算被迫中止。而在此之前,中期预算在俄罗斯已顺利实施十余年,在强化预算资源配置与国家战略相关性,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决策及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对资源的依赖也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丰富的资源储备是保障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资源储量本身的有限性显然会对资源型财政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性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俄罗斯政府必须在资源尚未枯竭之前,考虑如何解决资源型财政困境,保障资源型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开采还涉及代际公平,这也会对财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为此,俄罗斯政府必须正视资源型财政的困境,并设法解决资源型财政带来的隐患和问题。丰厚的资源收入也易使国家经济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结构特征,导致国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发展其他经济门类及开展产业结构改革与优化的动力,而这也是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与难题。有鉴于此,俄罗斯联邦政府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资源型财政的稳定发展以及长期可持续性,并为此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探索与改革,例如构建以油气收入为基础的稳定基金,改革资源税课税方式,调整资源型财政收入结构等。“稳定基金”的设立是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较为成功的案例。为保障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财政“逆周期”调节,俄罗斯于2004年建立“稳定基金”,即按照一定比例将油气超额收入存储起来,用以缓解未来石油价格下跌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随着稳定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稳定基金被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一部分用于熨平经济波动,另一部分则用于补充养老资金的不足。这种具有财政“逆周期”作用的储备基金在俄罗斯两次财政收入下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平抑作用,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稳定,国家福利基金对养老基金的不断充实与补充,则有效解决了俄罗斯养老金赤字,保障了俄罗斯国家财政的长期可持续。但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方面,俄罗斯的相关改革则是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俄罗斯政府就曾尝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摆脱资源依赖。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曾表示,油气收入不应超过预算收入的四分之一,但随着国际油价回升,唾手可得的丰厚收入使俄罗斯再次失去改革的动力,俄罗斯财政收入中油气收入占比不断回升,2010-2014年,油气收入占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由46.1%到51.3%,其中2012-2014年该比重更是连续三年保持在50%以上,使俄罗斯再次陷入对资源的依赖之中,同时也使俄罗斯再次失去了改革的先机。2015年以来,面对国际油价的低位徘徊,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弊端再次凸显,俄罗斯政府痛下改革决心,希望通过一系列财政税收改革,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对资源的依赖。俄罗斯通过削减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提高非油气收入占比等改革措施,2015-2016俄罗斯油气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比重一度下降至42.9%和36.0%,使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的依赖下降到历史最低点。总体而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的实施较为顺利,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当前摆脱资源依赖的改革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国际油价不断回升,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应声而涨,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收入的比重由预期的33.5%上升到39.7%。由此,在国际油价再次回升的背景下,俄罗斯财政收入可持续改革还能否如期推行,俄罗斯能否真正降低对资源的依赖,都有待继续观察与长期跟踪。确保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及长期稳定,是许多资源型国家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尽管从国家层面,中国并不属于依靠单一型资源的国家,与俄罗斯这种资源型国家财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就中国部分特定地区,如东北、山西、新疆等地区都对资源存在较高依赖,这些资源型地区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极为相似,都面临降低资源依赖、保障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为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问题,可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除这些特定的资源型地区外,若从广义上来看,在我国地方财政还普遍存在对土地资源过度依赖的现象,虽然“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很多地方财政收入难以为继,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同时,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也抑制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的意愿,使地方财政的稳定性及长期可持续性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土地财政短时期内大规模收入的集聚更加助推了地方财政的顺周期行为,加剧了地方财政不稳定与不可持续的风险。由此,研究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改革,尤其是俄罗斯在保障联邦财政收入稳定,实现“逆周期”调节,增强财政可持续方面等方面的相关改革举措,对于我国解决特定资源型地区,以及“土地财政”面临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围绕上述方面,本文分章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章:导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总括。第二章:从“逆周期”财政理论、资源诅咒以及中期预算框架思想三个维度,对资源型财政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分析了“自动稳定”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财政理论中发挥的作用,梳理了资源诅咒的主要传导机制,分析了中期预算框架构建的背景及中期预算框架建立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以上三种理论,分别探讨不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对俄罗斯主要资源及资源型财政状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课征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不稳定以及不可持续的困境出发,探讨了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第四章:对俄罗斯在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过程中的税制改革进行详细阐述,重点对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的税制及出口关税税制改革进行分析。其中,在对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分析过程中,探讨了俄罗斯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的动议,实施的改革措施,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政府与石油企业间的博弈。结合俄罗斯在对资源型财政进行的改革分析了资源型税制改革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逆周期改革进行分析,对比国际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同类型,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的背景进行阐述,对俄罗斯构建“稳定基金”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比较了2009和2014年两次经济危机中“稳定基金”实现逆周期调节的不同侧重点,并基于VAR模型探讨了“稳定基金”对于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逆周期”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第六章:对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以及俄罗斯中期预算的构建进行分析。对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发展历程进行详细阐述,着重对俄罗斯“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实施效益进行分析。第七章: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重点关注了“超额收入税”这一俄罗斯正在进行试点的新税种。除此之外,对俄罗斯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依赖采取的进口替代战略、“再工业”等举措进行分析,并对稳定基金机制发生的最新变化,以及在俄罗斯规划预算改革予以关注。第八章:针对我国“土地财政”以及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财政不可持续困境,在对比中俄两国面临困境时存在的异同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可借鉴俄罗斯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完善资源税制改革、建立中期预算框架等提高资源型财政稳定与可持续性的成功经验,建议加强土地出让金与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之间的关联度,可按照一定计提比例将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强化我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逆周期”作用。除此之外,还需继续深化我国资源从价税改革、尽早在我国建立中期预算框架。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俄罗斯通过对资源税制的调节,降低了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对油气收入出口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了财政收入内部结构,缓解了石油价格波动导致的财政收入不稳定。(2)俄罗斯通过建立“稳定基金”机制,实现了财政“逆周期”调节,增强了资源型财政的可持续性。(3)基于“乌拉尔”石油价格编制的中期预算有助于俄罗斯政府掌握更长期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而“以结果为导向”的中期预算提高了俄罗斯预算支出的绩效,有利于对资源型财政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选取了财政可持续性的角度,以财政“逆周期”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俄、中两国在进行资源型财政改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同时,通过对比我国存在的“土地财政”不可持续等现实状况,借鉴俄罗斯相关经验与教训,提出对土地出让金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2)研究方法创新:在对俄罗斯建立“稳定基金”实行“逆周期”调节的规范分析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稳定基金”在弥补财政赤字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3)研究内容创新:本文以俄罗斯财政可持续性发展为对象,对俄罗斯资源型财政未来改革方中的“超额收入税”进行探讨,对俄罗斯政府与油气企业对待“超额收入税”的不同态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实现了研究内容及研究领域的创新。
李长磊[5](2017)在《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石油作为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的能源品种,在全球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石油供给严重依赖国际进口,但是国际石油价格却一直处在频繁的波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分析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搞清楚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平稳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不仅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历史进行了回顾,还将对能够造成石油价格的波动各个因素进行经济理论分析;并且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定量分析。文章主要运用的模型有三个,一是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用来分析WTI期货价格、WTI现货价格以及大庆原油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二是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用来分别分析WTI现货价格与我国GDP的关联性和WTI现货价格与我国CPI、PPI的关联性;三是利用TVAR模型分析油价上涨和下跌对我国GDP、CPI、PP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TI期货市场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影响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WTI期货价格引领WTI现货价格的发展;大庆现货价格对WTI期货价格和WTI现货价格几乎不具有影响,这说明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缺乏定价权,只是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接受者。WTI现货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GDP造成一定的影响;WTI现货价格的上升短期内会带动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升高,油价上涨的冲击比下跌的冲击对我国CPI和PPI的影响较大。我们不仅要利用当前的低油价加快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设,还应积极推进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杨艳茹[6](2015)在《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包括地理学在内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脆弱性分析不仅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有效分析工具,同时也为探讨资源型城市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组成类型,石油城市是一类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等多重扰动的影响,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严重制约了石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其脆弱性演变的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于降低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促进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地理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基于脆弱性分析视角对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定量评价了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程度及演变过程,分析了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了脆弱性研究范式下大庆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阐述石油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及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建立本文的研究框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总结了脆弱性、石油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支撑。2.在阐述石油城市发展概况及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庆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揭示出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的特征,为确定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提供依据。3.基于对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定性分析,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大庆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及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揭示其脆弱性演变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32012年大庆人地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脆弱性指数由5.2430降至0.4041,19932002年脆弱性下降速度较快,而20022012年,脆弱性下降速度减缓。大庆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变化趋势与人地系统整体变化趋势相似。4.深入剖析了大庆市人地系统各子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提出了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产业优化升级模式、社会与城市功能转换模式、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根据各模式的目标,确定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基于降低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之目的,提出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杨艳茹,王士君,陈晓红[7](2015)在《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及调控途径研究——以大庆市为例》文中提出石油城市是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在对典型石油城市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 17 a间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目前已处在较低脆弱水平。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仅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石油城市。2经济系统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刚性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投资结构。3预测未来10 a,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先升后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依据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合脆弱性演变规律,提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拮抗、适应等调控途径。
胡光辉[8](2013)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石油是具有商品、金融和政治三重属性的特殊商品,这决定了其价格形成机制及波动原理的复杂性。从石油的属性出发寻求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理论依据,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理论分析的一条新路径。商品属性是石油最基本的属性,可耗竭资源模型、供需模型和市场结构模型都基于石油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对石油价格波动进行的分析。金融属性是石油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性,基于不同的石油金融工具,分别以期货市场理论、石油美元理论和美元汇率控制理论对石油价格波动进行解释。石油的政治属性表现为国家、利益集团之间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这个博弈过程引起的石油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政治影响论、战争威胁论来解释。从石油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政治是控制石油价格手段,金融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工具,商品属性是决定石油价格的本质。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其理论路径比较清晰。在总供给方面,国际油价波动主要从原材料价格、工资等方面影响生产成本,表现为供给冲击效应。在总需求方面,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的影响,表现为市场配置效应;对出口需求和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收入转移效应。同时,国际油价波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从利率、汇率两个渠道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归结为货币渠道理论。本论文采用2003年1月到2012年7月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验证了国内外石油价格的关联性,以及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进出口贸易额、城镇登记失业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性。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对国内原油价格的影响要强于国际石油现货价格的影响,其中Brent原油价格对国内油价的短期影响要大于WTI原油。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进出口贸易额、城镇登记失业率、GDP的关联性都很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物价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单向因果关系比较明显,而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和GDP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对称性。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的价格波动通过原材料价格、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变化影响总供给和价格总水平,这种总量传导机制通过国内、国际市场两种路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在总需求方面,价格总体水平变化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的影响会引发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重新配置经济资源,即为配置传导机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引发货币政策调整,通过利率和汇率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利率的调整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汇率的调整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影响宏观经济。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着资源约束加剧、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体制机制矛盾突出等问题,面临着国际能源资源竞争加剧、核电和新能源发展受阻、世界源格局调整、美国战略调整等挑战。我们需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着力从增强能源保障内生动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完善能源金融体系、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思考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葛新丽,熊威,朱梦舟,张一星,何永秀[9](2013)在《基于谱分析的国内外能源价格周期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能源价格问题,基于谱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典型市场的石油、煤炭、电力、天然气四种主要能源价格的周期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考虑到我国天然气与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炭、电力、天然气三种能源市场价格均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其中煤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石油,而根据美国市场经验,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波动周期均滞后于煤炭和石油市场价格。
娜达莎(Natasha)[10](2012)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影响》文中指出俄罗斯石油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逐渐发展扩大也是保障俄罗斯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上涨,所以确保了俄罗斯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是高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俄罗斯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稳定方面。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之后,重点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微观经济的影响,即包括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农业企业影响、居民个人的影响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宏观经济的影响,即包括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发展战略,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俄罗斯经济趋势的影响,并指出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使俄罗斯经济发展中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措施,即稳定金融秩序、进行研究对立法及法律监管、修改关税制及完善进出口制度等。本文的新意是利用比较分析等手段,通过国际石油价格的动态变化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分析,找出对俄罗斯经济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措施。
二、原油价格波动对大庆市经济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油价格波动对大庆市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石油价格波动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能源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
2 石油价格变动对新疆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2.1 数据收集及处理 |
2.2 大庆石油价格、新疆GDP误差修正模型 |
3 结论与讨论 |
(3)INE原油期货上市对国内原油现货价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主要原油期现货市场 |
2.1 国外原油期货市场 |
2.1.1 WTI原油期货 |
2.1.2 Brent原油期货 |
2.1.3 其他原油期货品种 |
2.2 国内原油期货市场 |
2.3 国内原油现货市场 |
第三章 期现货价格联动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分析模型 |
3.1 期现货价格联动理论基础 |
3.1.1 波动性溢出理论 |
3.1.2 无套利均衡理论 |
3.2 相关研究分析方法概述 |
3.2.1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
3.2.2 向量自回归模型 |
3.2.3 Granger因果检验 |
3.2.4 Garbade-Silber模型 |
3.3 相关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
3.3.1 相关数据的选取 |
3.3.2 数据处理及描述性统计 |
第四章 INE原油期货与胜利原油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4.1 序列平稳性检验 |
4.2 Engle-Granger协整检验 |
4.3 Garbade-Silber模型 |
第五章 国外原油期货与胜利原油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5.1 INE上市前国外原油期货与胜利原油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5.1.1 序列平稳性检验 |
5.1.2 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 |
5.1.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5.1.4 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 |
5.1.5 Garbade-Silber模型 |
5.2 INE上市后国外原油期货与胜利原油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5.3 INE原油期货上市前后实证结果对比分析 |
5.4 邹氏断点检验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相关分析结论 |
6.2 对国内原油期现货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 |
第一节 “逆周期”财政理论 |
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三、“逆周期”财政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二节 资源诅咒理论 |
一、资源诅咒理论的发展阶段与不同探讨 |
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
三、资源诅咒对实践的警示作用 |
第三节 中期预算框架思想 |
一、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形成的背景 |
二、中期预算框架的构建与难点 |
三、中期预算框架思想对中期预算实践的指导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与困境 |
第一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现状分析 |
一、俄罗斯矿产资源占有与开采现状 |
二、俄罗斯资型财政税收收入的现状 |
第二节 俄罗斯资源税课征制度 |
一、矿产资源开采税课征的法律框架与规范 |
二、矿产资源开采税中对石油、天然气的课征规范 |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
一、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非稳定性与不可持续性 |
二、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对资源型财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优化资源型财政结构的税制改革 |
第一节 俄罗斯出口关税税制改革 |
一、降低原油出口关税税率 |
二、调整重、轻质油出口关税税率 |
第二节 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 |
一、资源型财政困境下的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动议 |
二、巩固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在财政收入当中的地位 |
三、俄罗斯矿产资源开采税改革引发的政企博弈 |
第三节 俄罗斯资源型税制改革的影响 |
一、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
二、影响石油生产行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稳定的逆周期改革 |
第一节 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背景 |
一、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际背景 |
二、俄罗斯设立“稳定基金”的国内背景 |
第二节 “稳定基金”——俄罗斯财政逆周期改革的路径选择 |
一、俄罗斯“稳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 |
二、“储备基金”与“国民福利基金”的运作模式比较 |
第三节 俄罗斯“稳定基金”在财政逆周期改革中的作用发挥 |
一、发挥反危机功能 |
二、保障居民生活和养老水平 |
三、基于VAR模型对俄罗斯“稳定基金”作用的实证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俄罗斯保障资源型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期预算改革 |
第一节 俄罗斯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背景 |
一、俄罗斯“年度条目式”预算编制的弊端 |
二、俄罗斯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 |
第二节 “以结果为导向”的俄罗斯中期预算构建与改革 |
一、俄罗斯中期预算的编制方法 |
二、俄罗斯中期预算发展的历程 |
三、俄罗斯中期预算实施发挥的效益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俄罗斯资源型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一节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摆脱油气资源依赖 |
一、降低油气收入占GDP的比重 |
二、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
三、推进俄罗斯“再工业化”进程 |
第二节 继续推行资源税制改革 |
一、巩固矿产资源开采税地位 |
二、试行“超额收入税” |
第三节 调整“稳定基金”结构,优化中期预算规划 |
一、突出“国民福利基金”主体地位,继续发挥财政稳定作用 |
二、实施规划预算提高公共支出运营效率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启示与借鉴 |
第一节 “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
一、我国“土地财政”的现状与问题 |
二、中国与俄罗斯面临财政不可持续困境的异同比较 |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解决我国“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 |
第二节 促进我国资源型地区财政可持续发展改革 |
一、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现状及问题 |
二、中国与俄罗斯资源型地区发展困境的异同比较 |
三、借鉴俄罗斯经验,构建我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机制 |
第三节 对我国加快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中期预算的启示 |
一、我国中期预算实施的现状 |
二、我国中期预算与俄罗斯中期预算的对比 |
三、俄罗斯建立中期预算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后记 |
(5)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和写作结构 |
1.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石油价格波动及决定因素分析 |
2.1 石油价格波动 |
2.2 石油的内在特殊性决定的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 |
2.3 石油供求因素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 |
2.4 石油的金融属性加剧了石油价格的波动 |
2.5 石油价格波动与经济相互影响 |
第三章 石油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 |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3.2 实证检验 |
3.3 TVP-VAR结果分析 |
3.4 本章结果总结 |
第四章 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4.1 模型的选取与介绍 |
4.2 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 |
4.3 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GDP的关联性分析 |
4.4 石油价格与CPI及PPI的关联性检验 |
4.5 不同模式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对比分析 |
4.6 本章结果总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主要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一、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
二、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石油城市 |
二、人地系统 |
三、脆弱性 |
四、可持续发展 |
五、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脆弱性相关理论 |
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 |
一、石油城市人地系统敏感性分析 |
二、石油城市人地系统应对能力分析 |
三、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耦合分析 |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及脆弱性特征 |
第一节 石油城市概况及发展态势 |
一、石油城市概况 |
二、石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
三、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 |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 |
一、自然地理概况 |
二、社会经济概况 |
三、城乡建设 |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 |
一、人地系统面临诸多扰动因素 |
二、人地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与不稳定性 |
三、人地系统适应性与应对能力较差 |
四、人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
第一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
一、评价目标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四、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过程 |
一、评价指标标准化 |
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三、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 |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
一、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二、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三、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横向对比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二、评价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作用机制 |
第一节 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
一、石油产业生命周期 |
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
三、国家宏观政策与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
一、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 |
二、城市空间结构 |
三、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
第三节 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
一、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影响因素 |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 |
第一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及启示 |
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内涵 |
二、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 |
三、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 |
一、产业优化升级模式 |
二、社会与城市功能转换模式 |
三、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
一、大庆市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
二、大庆市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
三、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及调控途径研究——以大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概况 |
2研究方法 |
2.1脆弱性评价模型 |
2.2评价指标体系 |
2.3数据来源 |
2.4指标权重的确定 |
2.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2.6 BP神经网络模型 |
2.7脆弱性等级划分 |
3结果与分析 |
3.1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 |
3.2大庆市与其他石油城市对比分析 |
3.3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
3.4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趋势度预测 |
4经济系统脆弱性调控途径分析 |
4.1经济系统脆弱性规避途径 |
4.2经济系统脆弱性拮抗途径 |
4.3经济系统脆弱性适应途径 |
5结论 |
(8)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
1.1.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现实影响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意义 |
1.1.4 研究的目标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解释 |
1.2.2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
1.2.3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分析 |
1.2.4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研究 |
1.2.5 关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相关对策的论述 |
1.2.6 关于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
1.4.1 国际石油价格 |
1.4.2 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
1.4.3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
2.1 石油属性、石油市场与石油价格 |
2.1.1 石油的三重属性 |
2.1.2 石油的三类市场 |
2.1.3 石油价格的构成 |
2.1.4 引发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 |
2.2 基于石油商品属性的价格波动 |
2.2.1 可耗竭资源模型及其拓展 |
2.2.2 供需模型 |
2.2.3 市场结构模型 |
2.3 基于石油金融属性的价格波动 |
2.3.1 石油期货市场理论 |
2.3.2 石油美元理论 |
2.3.3 美元汇率控制理论 |
2.4 基于石油政治属性的价格波动 |
2.4.1 政治影响论 |
2.4.2 战争威胁论 |
第3章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供给冲击理论 |
3.1.1 基于原材料价格的分析 |
3.1.2 基于工资的分析 |
3.2 市场配置理论 |
3.2.1 消费需求分析 |
3.2.2 投资需求分析 |
3.3 收入转移理论 |
3.3.1 石油出口国分析 |
3.3.2 石油进口国分析 |
3.4 货币渠道理论 |
3.4.1 基于利率的分析 |
3.4.2 基于汇率的分析 |
3.5 基于中国的分析 |
3.5.1 宏观层面分析 |
3.5.2 微观行业分析 |
3.5.3 货币政策分析 |
第4章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
4.1 国际石油价格与国内石油价格的关联性分析 |
4.1.1 数据的选择 |
4.1.2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4.1.3 国内外原油价格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1.4 国内外原油价格序列的协整分析 |
4.1.5 国内外原油价格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4.1.6 建立国内外原油价格 VAR 模型 |
4.1.7 小结 |
4.2 国际石油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
4.2.1 数据的选择 |
4.2.2 数据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
4.2.3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2.4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序列的协整分析 |
4.2.5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4.2.6 建立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物价指数的 VAR 模型 |
4.2.7 小结 |
4.3 国际石油价格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
4.3.1 数据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
4.3.2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3.3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序列的协整分析 |
4.3.4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4.3.5 建立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 VAR 模型 |
4.3.6 小结 |
4.4 国际石油价格与失业率的关联性分析 |
4.4.1 数据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
4.4.2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4.3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序列的协整分析 |
4.4.4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序列的误差修正模型 |
4.4.5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4.4.6 小结 |
4.5 国际石油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联性分析 |
4.5.1 数据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
4.5.2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 GDP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4.5.3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 GDP 序列的协整分析 |
4.5.4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 GDP 序列的误差修正模型 |
4.5.5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 GDP 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 |
4.5.6 小结 |
第5章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
5.1 总量传导机制 |
5.1.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传导 |
5.1.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总产出水平(GDP)的传导 |
5.1.3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际收支水平的传导 |
5.2 配置传导机制 |
5.2.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在消费需求方向的传导 |
5.2.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在投资需求方向的传导 |
5.3 利率传导机制 |
5.3.1 利率调整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
5.3.2 利率调整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
5.3.3 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基准利率、物价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5.4 汇率传导机制 |
5.4.1 利率调整对汇率的影响 |
5.4.2 国际收支变化对汇率的影响 |
5.4.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5.4.4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石油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
第6章 中国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对策 |
6.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 |
6.1.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
6.1.2 世界能源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
6.2 开源节流,夯实国内能源保障的基础 |
6.2.1 加强国内石油生产供应能力建设 |
6.2.2 大力发展新能源 |
6.2.3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
6.2.4 积极推进节能型国家建设 |
6.3 全面加强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
6.3.1 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发展的现状 |
6.3.2 完善法规,为石油储备建设提供保障 |
6.3.3 统筹布局,科学制定石油储备发展规划 |
6.3.4 放松管制,实现多主体参与石油储备的发展格局 |
6.3.5 拓宽渠道,为石油储备建设多方面筹措资金 |
6.3.6 着眼实际,实现石油储备品种和方式的多元化 |
6.4 不断健全和完善能源金融体系 |
6.4.1 改革国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 |
6.4.2 发展国内石油期货市场 |
6.4.3 加强石油金融工具创新 |
6.4.4 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6.5 大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
6.5.1 推进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 |
6.5.2 加强与重要能源输出国的双边或多边合作 |
6.5.3 积极开展与石油消费大国的战略合作 |
6.5.4 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战略合作 |
6.6 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
6.6.1 加快推进海洋石油工业发展 |
6.6.2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
第7章 结语 |
7.1 论文总结 |
7.1.1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理论 |
7.1.2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 |
7.1.3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
7.1.4 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
7.1.5 关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基于谱分析的国内外能源价格周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周期关系分析模型 |
1.1 交叉谱分析 |
1.2 最大熵谱估计法 |
2 国内外能源价格周期关系分析 |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2.2 石油市场 |
2.2.1 基于谱分析的原油价格周期关系分析 |
2.2.2 |
2.3 煤炭市场 |
2.3.1 |
2.3.2 |
2.4 天然气与电力市场 |
2.4.1 |
2.4.2 |
2.4.3 |
2.4.4 |
3 结语 |
(10)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产业经济的主要影响 |
2.1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
2.2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农业的影响 |
2.3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居民个人的影响 |
2.4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贸易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趋势的主要影响 |
3.1 俄罗斯发展战略 |
3.2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影响 |
3.3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趋势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措施 |
4.1 稳定金融秩序 |
4.2 加强立法及法律监管 |
4.3 修改关税制及完善进出口制度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原油价格波动对大庆市经济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能源金融研究回顾与前沿方向探索[J]. 龚旭,姬强,林伯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1
- [2]石油价格波动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苏日娜,祁小伟. 科技经济市场, 2021(09)
- [3]INE原油期货上市对国内原油现货价格的影响[D]. 袁康. 兰州大学, 2020(10)
- [4]俄罗斯资源型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雷婕. 中央财经大学, 2018(09)
- [5]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D]. 李长磊. 厦门大学, 2017(09)
- [6]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D]. 杨艳茹.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1)
- [7]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及调控途径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 杨艳茹,王士君,陈晓红. 地理科学, 2015(04)
- [8]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对策[D]. 胡光辉. 河北大学, 2013(11)
- [9]基于谱分析的国内外能源价格周期关系研究[J]. 葛新丽,熊威,朱梦舟,张一星,何永秀.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1)
- [10]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影响[D]. 娜达莎(Natash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