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剩下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梅[1](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姚淑敏[2](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已投入使用。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版教材明显增加了长文章的选文比例,还专门设计了长文章阅读单元。长文章篇幅长、情节多、人物关系复杂,这为其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长文章阅读单元和单篇长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长文章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非线性、协同性、发散性、概括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思维导图具备了较强的梳理概括功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阅读感知理论、阅读理解理论、阅读图式理论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基本研究假设:思维导图在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可发挥有效的教学指导效用。为了验证这一研究假设,本研究选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长文章阅读单元中的两篇长文章——《小英雄雨来(节选)》和《芦花鞋》,开展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文章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以考察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的教学价值和应用策略。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在长文章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拓宽信息选择的广度、提高线索梳理的逻辑性、提升信息分析的准确率和信息整合的完整性;对教师来说,使用思维导图教长文章有助于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也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本研究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是重视前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与指导训练,具体包括重视教材中已有思维导图的作用、在长文章阅读教学前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二是选择合适类型的思维导图,具体包括根据教学任务选择思维导图、根据文章结构特点选择思维导图;三是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具体包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情节具有联系性的长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没有明显中心句的长文章;四是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具体包括自主预习教材中的长文章、自主进行课外长篇小说阅读和群文阅读;五是注意修改和回视思维导图,即回视思维导图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范士红[3](2021)在《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是学校变革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随着教师赋权运动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推进,“让教师成为领导者”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倡导,教师领导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教师领导强调将学校的领导权力赋予教师,让教师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和任务。有效的教师领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整个学校受益,包括提高学校的组织效率、形塑学校文化及提高学校的领导能力,促进教师领导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专业共同体的合作和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改善。学校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领导的研究,应该回答两个问题:“谁在领导”和“如何领导”,即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成为领导者,教师领导者通过哪些行为发挥领导影响。以此为目标,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两名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并辅以观察记录、文件和研究日记等的分析,探讨S小学教师领导的实践样态,描述和解释教师领导者的特质和教师领导者的实践作为,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教师领导实践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如下:一、虽然理论上所有的教师都有可能且应该成为教师领导者,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师都是领导者或者能够进行领导实践。教师要想成为领导者,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自身也需要具备一些特质。影响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特质包含三个方面:人格特质、专业特质和领导特质。专业权威和职业情怀是教师领导者最基本的专业特质;对课程变革的敏感和执行力是教师领导者最显着的专业特质。积极认真、精力旺盛、喜欢挑战,是教师领导者的主要人格特质。正直、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是教师领导者主要的领导特质。另外,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影响了领导角色的建构。二、教师领导者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实践行为包含三个维度: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其中,“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是教师领导实践的最基本维度,这主要来源于教师领导者的专业权威;“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领导者发挥领导影响的最直接方式,教师领导者藉此与共同体成员合作并实现专业成长;教师领导者“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的维度中,参与动机与参与方式主要来自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三、学校环境中同时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影响着教师领导的实践。本研究发现的支持教师领导的因素包括学校文化、领导角色和人际关系、教师个人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四个方面;阻碍教师领导的因素则表现为缺乏时间、缺少明确的学校愿景、校长的有限支持以及缺少系统的科研引领的支持。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了“重建学校文化,营造信任合作的共同体氛围;发挥学校管理者在识别、支持和培养教师领导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觉察自身的特质,觉醒教师领导意识;开展教师领导教育,提高教师领导者的知能;进一步丰富教师领导的理论研究”五个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更多的教师领导者在学校变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刘涵[4](2021)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将统编本初中语文六册教材选文与原文逐字逐句对比,我们发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加工有四百多处,这四百多处加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围绕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的加工,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梳理统编本教材选文标点符号的加工情况并探究原因;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将这种加工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提出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理清标点符号加工的概况。由此得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共有替换、增加、删减三种加工类型,以及仅增加、仅替换、增加+替换、删减+替换、删减+增加+替换五种加工类型组合方式;在年级分布上,标点符号加工数量以七到九年级为阶梯依次递减;在加工程度上,文学文本加工数量高于非文学文本。第二章统计分析点号加工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句内点号加工程度高于句末点号,加工原因可以从规范角度、停顿角度、语气角度、情感角度等方面进行归因,但点号的加工存在不一致和弱化文章意蕴两点待商榷的地方。第三章统计分析标号的具体情况。由本章可以得出标号最主要的加工类型为替换,其次为删减和增加,标号的加工主要遵循规范性、时代性、生动性等原则,但同样标号存在加工标准不明确以及加工后减少文章生动性两处待推敲的地方。第四章按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大板块探究标点符号加工的教学应用策略,提出教师应该基于学情成为标点符号的“加工者”。
魏江珊[5](2021)在《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与新教材改革又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语文教师要胜任阅读教学课堂,就必须认识到学科教学知识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结合课堂实录、问卷与访谈,分析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产生的相关影响,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个案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特征。对于教师来说,其学科教学知识具有个体性,运用于教学实践时,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都有其个性化处理。本章结合教师访谈,呈现三位对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性化特征。第二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学生,教学效果直接作用于学生。本章对三位研究对象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外显情况及学科教学知识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从学生视角呈现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三部分:个案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为使课堂观察的效果对比更明显、研究结果更精准、更科学,本章在一、二章的基础之上,整合材料,以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本《红烛》《赤壁赋》为案例进行课堂实录分析,具体分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异对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同影响。第四部分: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通过对三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学生问卷以及课堂实录进行详细分析后,本章从宏观角度提炼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同时,针对产生的相应影响,为教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提出相应的策略。
朱维[6](2021)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述指导”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策略,指示引导学生以口头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完整而连贯地叙述的一种教学方法。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不仅在单元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复述要求,而且在课后习题中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法。有效的复述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口语表达和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复述,洞悉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和了解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中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式。考虑到复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明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是怎样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改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复述的对策建议有哪些。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本研究从认知、实践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设计了研究框架,选取了上海市S小学中不同类型的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用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展开具体调查。课堂观察法主要考察分析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对复述指导的实践情况;访谈法主要深入了解教师对复述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并不理想,教师们普遍在复述的概念本质和功能目标的认知上侧重理解和表达层面,复述内容选取上缺乏对其他体裁和想象文本内容的挖掘,复述指导语上缺乏对复述类型和注意要点的明确说明,复述评价不具针对性和复述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一是全面系统地提高教师对复述的认知,二是拓展其他体裁和文本中可复述的内容,三是提供合适的方法或支架,提高指导效果,四是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注重复述评语具体化,五是合理安排复述时间。本研究期望这几点对策能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复述提供参考依据。
田晓义[7](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课程,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作文中的情感表达出发,为学生的作文、情感以及老师的教学这三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找到学生写作中情感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高中语文写作现状的分析。第一节设置问题,发布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写作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第二节从众多的写作问题中归纳出成人化倾向,主体性缺失;模式化倾向,情感性缺失;知识化倾向,创造性缺失;形式化倾向,“教”“评”缺失四点,并分析具体原因。第二章是以具体的理论和历史事实来对本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一个支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章主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内在规律,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历史发展的需要这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写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是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提出。首先作为写作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就是针对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这三个写作过程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情感”为线索,触发情感,认识情感,最后修正情感。本文以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为重心,试图针对学生写作时情感缺失,为文造情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开辟新思路。
赵瑞[8](2020)在《《套中人》教学知识研究 ——以李镇西、黄厚江、郭初阳三位名师教学实录为例》文中认为外国小说作品风格鲜明,内涵丰富,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套中人》是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外国小说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外国小说教学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过于重视背景介绍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鉴赏,使学生阅读和学习外国小说的兴趣逐渐降低,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语文教学名师作为中学语文教育行业的优秀代表,深受一线教师的关注,他们的优秀教学课例成为了业界典范,这些典范不仅蕴含着他们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他们的课例精华,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本研究即以李镇西、黄厚江和郭初阳三位语文名师所执教的《套中人》为抓手,从多个角度对其课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炼出值得我们反思、学习、借鉴的东西。本课题在对三位名师执教的《套中人》从文本、教师、课例三方面进行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细致解读三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对比分析他们执教《套中人》时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最终教学效果的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三位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各不相同,这是他们执教《套中人》的根基。三位教师分别提出并践行了“民主教学”、“本色语文”和“创新语文”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他们针对作为课堂主体的师生,精心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反应并不断追问的课堂环境,并开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他们的课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的课例实践告诉人们,外国小说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在内容上足够重视“这一篇”,并能由“这一篇”推及“这一类”;教学方法一定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一定是发挥师生双向互动的“磁场”效应,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独具魅力,实现良好教学效果。三位名师《套中人》的课例也有力启迪中学语文教师,深入研读名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是他们快速提高外国小说作品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使一线教师在借鉴语文教学名师优秀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外国小说教学的目标、要求和特点,启发他们不断创新教学实践,从而彰显外国小说的独特教学价值,使外国小说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引向深入。
侯琳琳[9](2020)在《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散文教学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选入教材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学习这些散文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经验,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审美的健康发展。但由于散文文体的特性等内部原因和教师能力等外部原因的双重影响,散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王荣生作为首个科学教学论(语文)方向的博士,他在散文教学方面的认识比较透彻,提出了一些科学的、先进的观点,如果能把王荣生的观点系统应用在散文教学上,那么对教师、对学生都很有帮助。因此笔者提出了“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及实践”这一论题。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包括绪论部分和正文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题的提出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正文第一章分析目前散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散文的理论研究、散文的独特性、散文教学的实质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章论述了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具体内涵,包括教学内容重构理论、文本体式理论和选文分类理论,并尝试与散文教学相结合,提高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性。第三章讨论王荣生教学思想对散文教学的启示,主要是对散文教学采取分流,减少教师任务量,集中散文教学;深刻认识散文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了解散文的独特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形散神不散”三个角度。第四章讲王荣生教学思想的具体应用,并站在王荣生教学思想的立场上反思我们的散文教学,这一章中笔者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希望能更好的理解论文内容。第五章在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观照下,笔者以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一方面验证王荣生教学思想的可操作性,提供语文教师一个实际的例子;一方面尝试改变教师备课时存在的固定思维模式。
古丽坚乃提·图尔荪托合提[10](2020)在《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和田X高中为个案》文中指出中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高中教育,具有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且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最终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作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教育部审定教材,全疆所有高中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即中小学从起始年级开始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和田地区高中少数民族学生也开始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因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本身薄弱,转型后的高中语文课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理解当前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为高等教育输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提供帮助。研究突出南疆三地州背景,特将范围缩小到教育教学最落后的和田地区,选择个案进行质的研究。在个案学校里密切关注语文教研组的所有教师。撰写过程中为了体现个案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特征,进一步筛选了有代表性的三位个案语文教师,重点观察他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观察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团队研发地课堂观察量表,根据研究需要只选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做课堂观察记录。同时发放问卷,试图用客观的数据补充支撑本研究。本文研究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探寻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为进一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和田地区的教育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个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存在:1.教学环节设置随意2.教学呈示不够规范3.教学指导意识淡薄等问题;学生学习存在:1.课前预习严重不足2.课上倾听效果不佳3.课后作业被动低效等问题;笔者发现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成因,教师方面: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3.课后反思不够深入。学生方面: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薄弱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结合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对策,教师方面:1.做好教学设计2.重视学情分析3.进行课后反思4.注重课堂管理5.重视积极评价。学生方面:1.加强语言能力的提升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二、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剩下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剩下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五、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阅读单元及长文章分析 |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单元分析 |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篇长文章分析 |
第三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呈现的思维导图分析 |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类型及分布 |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编排意图 |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作用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
一、认知负荷理论 |
二、阅读感知理论 |
三、阅读理解理论 |
四、阅读图式理论 |
五、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中的价值分析 |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一、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前期准备 |
二、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 |
三、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重视前期的指导训练 |
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 |
三、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 |
四、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 |
五、注意回视和修改思维导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通过教师领导促进学校变革,是教育研究的新议题 |
(二)“教师成为领导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
(三)我国教育变革的实践,需要识别和培育更多的教师领导者 |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教师领导的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一)教师领导的缘起 |
(二)教师领导的发展 |
(三)教师领导教育的发展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一)对西方教师领导理论引进和介绍 |
(二)基于不同视角对教师领导展开研究 |
(三)对不同实践情境下的教师领导实践的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
(一)教师领导的研究从概念理解走向实践行动 |
(二)教师领导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 |
(三)我国本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理论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资料的收集 |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五)研究效度 |
(六)研究伦理 |
第三章 教师领导的概念探究与理论基础 |
一、教师领导的概念探究 |
(一)教师领导的内涵 |
(二)教师领导者特质的构成 |
(三)教师领导实践维度 |
(四)影响教师领导的因素 |
(五)教师领导的功能 |
二、教师领导的理论基础 |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 |
(二)领导特质理论 |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
(四)教师赋权增能理念 |
(五)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四章 谁在领导——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
一、L老师作为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
(一)人格特质 |
(二)专业特质 |
(三)领导特质 |
二、Z老师作为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
(一)人格特质 |
(二)专业特质 |
(三)领导特质 |
三、小结 |
第五章 如何领导——教师领导实践 |
一、L老师的领导实践 |
(一)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 |
(二)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 |
(三)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 |
二、Z老师的领导实践 |
(一)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 |
(二)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 |
(三)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 |
三、小结 |
第六章 影响教师领导的因素 |
一、支持教师领导的因素 |
(一)学校文化 |
(二)领导角色和人际关系 |
(三)教师个人因素 |
(四)外部环境因素 |
二、阻碍教师领导的因素 |
(一)缺乏时间 |
(二)缺少明确的学校愿景的支持 |
(三)有限的校长支持 |
(四)缺少系统的科研引领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教师领导者特质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
(二)教师领导实践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
(三)影响教师领导因素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
二、研究建议 |
(一)重建学校的文化,创建信任合作的共同体环境 |
(二)发挥校长在识别、支持和培养教师领导方面的作用 |
(三)教师应该觉察自身的特质,觉醒教师领导意识 |
(四)开展教师领导教育,提高教师领导者的知能 |
(五)进一步丰富教师领导的理论研究 |
三、研究反思 |
(一)本研究的贡献 |
(二)本研究的局限 |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及实录 |
附录2 S小学享受教育课程体系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缘由 |
2 研究综述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意义 |
5 语料来源 |
第1章 标点符号加工概况 |
1.1 标点符号加工基本类型的统计分析 |
1.2 标点符号加工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 |
1.3 小结 |
第2章 点号加工情况分析 |
2.1 点号的替换 |
2.2 点号的删减 |
2.3 点号的增加 |
2.4 点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
第3章 标号加工情况分析 |
3.1 标号的替换 |
3.2 标号的删减 |
3.3 标号的增加 |
3.4 标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
第4章 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的教学应用策略 |
4.1 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应用 |
4.2 写作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运用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概况 |
3.研究现状的反思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具体思路 |
2.研究方法 |
3.材料收集 |
4.研究对象 |
一、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特征 |
(一)学科定位知识特征 |
1.关于性质与目的的知识 |
2.关于功能与价值的知识 |
(二)学科定位知识特征 |
1.课程知识 |
2.教材知识 |
3.本体知识 |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特征 |
1.知识来源 |
2.掌握程度 |
(四)教学策略的知识特征 |
1.组织方式 |
2.表征方式 |
3.呈现方式 |
(五)评价知识特征 |
1.评价方式 |
2.评价来源 |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
(一)学科定位知识数据分析 |
(二)学科内容知识数据分析 |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数据分析 |
(四)教学策略知识数据分析 |
(五)评价知识数据分析 |
三、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
(一)《红烛》课堂实录分析 |
1.初级发展阶段教师A的课堂教学 |
2.中级发展阶段教师B的课堂教学 |
3.高级发展阶段教师C的课堂教学 |
(二)《赤壁赋》课堂实录分析 |
1.初级发展阶段教师A的课堂教学 |
2.中级发展阶段教师B的课堂教学 |
3.高级发展阶段教师C的课堂教学 |
四、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策略 |
(一)明确学科定位知识,打牢教学基础 |
(二)深化学科内容知识,保证教学有效 |
(三)关注关心学生,掌握教学关键 |
(四)巧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五)完善评价知识,辅助课堂教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6)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重要价值 |
1.1.2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复述指导的现状研究 |
1.4.2 复述的类型研究 |
1.4.3 复述的功能研究 |
1.4.4 指导学生复述的方法研究 |
1.4.5 对现有成果的总体述评 |
2.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复述指导 |
2.1.2 复述与相关概念区别 |
2.2 复述指导的理论基础 |
2.2.1 斯温(Swain)“输出假说”理论 |
2.2.2 支架式教学理论 |
3.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1.2 研究维度框架的制定 |
3.1.3 研究工具的编制 |
3.2 结果分析 |
3.2.1 认知层面分析 |
3.2.2 实践层面分析 |
3.2.3 指导效果层面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4.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
4.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中的问题与成因 |
4.1.1 教师缺乏对复述思维提升和教学反馈功能的关注 |
4.1.2 复述内容的选取上缺乏对其他体裁和想象内容的深挖 |
4.1.3 复述指导语中缺乏复述类型和注意要点的清晰说明 |
4.1.4 复述方法或支架的提供缺乏启发性 |
4.1.5 复述评价缺乏对思维提升的点评 |
4.1.6 复述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 |
4.2 改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对策 |
4.2.1 全面系统地提高教师对复述的认知 |
4.2.2 拓展其他体裁和文本中可复述的内容 |
4.2.3 提供合适的方法或支架,提高指导效果 |
4.2.4 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注重复述评语具体化 |
4.2.5 合理安排复述时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针对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情感表达”写作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
第二章 “情感表达”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内在规律 |
第二节 基于“情感表达”的写作教育理念 |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需要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教学途径 |
第一节 情感表达与语文教师素养 |
第二节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触发情感 |
第三节 写作中的教学指导工作:认识情感 |
第四节 写作后的评价工作:修正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教师写作中“情感表达”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语文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教学案例展示 |
致谢词 |
(8)《套中人》教学知识研究 ——以李镇西、黄厚江、郭初阳三位名师教学实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三位教学名师《套中人》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 |
第一节 文本介绍 |
一、《套中人》文本阐述 |
二、《套中人》在教材中的地位 |
第二节 教师介绍 |
一、三位教学名师的核心教学理念及对《套中人》的贯彻 |
二、语文教学名师课堂的研究价值 |
第三节 课例介绍 |
一、三位教师《套中人》课例的相关内容介绍 |
二、三位教师《套中人》课堂的基本流程 |
三、选取三位教学名师《套中人》课例的原因 |
第二章 三位教学名师《套中人》课例比较 |
第一节 “教什么” |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二节 “怎么教” |
一、文本切入点的选取 |
二、主问题的提炼与设计 |
第三节 教学效果 |
一、李镇西:体会小说的语言人物特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
二、黄厚江:培养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
三、郭初阳:拓展解读面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
第三章 《套中人》课例分析对外国小说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
第二节 做积极主动、有风格的教师 |
一、构建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 |
二、学习名师教学艺术,努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
第三节 必须具备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 |
一、以开放视角、国际意识解读外国小说作品 |
二、补充课外阅读和丰富课外知识,拓宽世界眼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李镇西《套中人》课堂实录 |
附录2:黄厚江《套中人》课堂实录 |
附录3:郭初阳《套中人》课堂实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王荣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
(二)关于散文教学的研究 |
(三)对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研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散文概念的阐释及分类 |
(二)“文学性散文”内容的理解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调查与访谈 |
第二节 散文理论研究缺失的问题 |
第三节 散文的独特性问题 |
第四节 散文教学的实质问题 |
第二章 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内涵 |
第一节 教学内容重构理论与散文教学 |
(一)散文教学内容现状 |
(二)课程目标的影响 |
(三)教材、教学方面的影响 |
(四)散文教学内容重构的探索 |
第二节 文本体式理论与散文教学 |
(一)何谓“文本体式” |
(二)厘清“文体”,“文类”,“体式” |
(三)对散文教学的意义 |
第三节 选文分类理论与散文教学 |
(一)选文分类理论的出现 |
(二)选文分类理论的内涵 |
(三)选文分类理论对散文教学的意义 |
第三章 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
第一节 对散文进行分流 |
第二节 深刻认识散文文体 |
第三节 重新认识散文“形散神不散” |
第四章 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的应用和反思 |
第一节 应用 |
(一)散文阅读的关键点 |
(二)散文教学的关键点 |
(三)散文教学的原则 |
第二节 反思 |
(一)对散文文本解读的反思 |
(二)对散文教学方面的反思 |
第五章 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观照下的散文教学设计—以《藤野先生》为例 |
(一)翻阅资料,查找背景 |
(二)确定文章主题 |
(三)设计教学目标 |
(四)确定教学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和田X高中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2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样本区域的确定 |
2.2.2 个案学校的确定 |
2.3 研究维度的确定 |
2.4 研究效度及伦理 |
3 研究过程及资料分析 |
3.1 进入现场之前 |
3.2 进入研究现场 |
3.3 细节中的发现 |
3.4 个案学校介绍 |
3.4.1 教师基本情况 |
3.4.2 学生基本情况 |
4 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
4.1 语文课堂观察对象介绍 |
4.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观察对象 |
4.1.2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观察对象 |
4.1.3 《阿房宫赋》课堂观察对象 |
4.2 课堂观察量表解析 |
4.2.1 教师教学维度 |
4.2.2 学生学习维度 |
4.2.3 师生互动维度 |
4.3 小结 |
5 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语文课堂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
5.1.1 教学环节设置随意 |
5.1.2 教学呈示不够规范 |
5.1.3 教学指导意识淡薄 |
5.2 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
5.2.1 课前预习严重不足 |
5.2.2 课上倾听效果不佳 |
5.2.3 课后作业被动低效 |
5.3 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5.3.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
5.3.2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
5.3.3 课后反思不够深入 |
5.4 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5.4.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薄弱 |
5.4.2 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5.4.3 学生不能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
6 和田X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
6.1 教师方面 |
6.1.1 做好教学设计 |
6.1.2 重视学情分析 |
6.1.3 进行课后反思 |
6.1.4 注重课堂管理 |
6.1.5 重视积极评价 |
6.2 学生方面 |
6.2.1 加强语言能力的提升 |
6.2.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6.2.3 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教学 |
附录2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 |
附录3 和田X高中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4 和田X高中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5 和田X高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和田X高中学生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语文教学到底给学生剩下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姚淑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D]. 范士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D]. 刘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 魏江珊.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复述指导的现状研究[D]. 朱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 田晓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8]《套中人》教学知识研究 ——以李镇西、黄厚江、郭初阳三位名师教学实录为例[D]. 赵瑞.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9]王荣生散文教学思想及实践研究[D]. 侯琳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和田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和田X高中为个案[D]. 古丽坚乃提·图尔荪托合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