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大国宪制论文摘要

问:以“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作为题目写一篇论文(3000左右)
  1. 答:同学,你是河北大学的吧?
  2. 答:查历史书呀,大概以他是怎样的一个制度,对国家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城市又有什么帮助,又怎样的好处,你对此怎么看,你的想法,不就行了??
    还可以写写一国两制的由来,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制度?
问:君主立宪制存于当代的原因
  1. 答:1、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在历史上为了照顾传统与权利的平稳过渡而实行的。
    2、为了维护国家的信仰,使君主成为国家的象征而代表国家。
    3、君主可以分解一部分外交礼节,接见外宾访问等,减轻政府负担,在有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政府的尴尬!
  2. 答:1、君主立宪制与该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关系
    2、论述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这点上和议会共和制没有本质区别。
    3、君主立宪制在政权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
  3. 答:国民对于所在国君主有感情,认为那是精神支柱,尊严所在。君主无实权,不会影响大局发展,留着也无妨。资本主义国家需要这个幌子。求采纳。
问:大一宪法学期末考试 对中国百年制宪史的思考
  1. 答:你算是问对人了,最近刚好在看这方面的论文,希望下面的答案能帮到你吧
    梁漱溟先生说过,宪政=势+理,其中势代表当时的社会势力(比如说各种政治势力),理代表理性势力(启蒙运动那种),任何制宪都离不开谈判、协商和妥协。但是中国百年的制宪史告诉我们,中国缺少了这一点。正是近代中国立宪的契约性流失,导致中国宪政的一次次流产。
    其一 任何制宪过程都离不开谈判、协商和妥协。然而, 由于军事力量左右制宪过程, 制宪过程中的谈判、协商显得极不充分, 导致制定出来的宪法因不是自由合意的结果而屡遭被遗弃的命运。
    比如说《十九信条》不仅开了宪政的一个玩笑,也开了近代中国以“立宪”作为解除困境的权宜之计的先例,影响恶劣。《天坛宪草》惨遭扼杀,也是体现军事力量在左右制宪。
    其二 宪法至上性的流失, 在近代中国几近泛滥成灾。在近代中国, 宪法仿佛是某些人置于掌上的湿泥, 是圆是扁, 悉听尊便。最典型的表现便是“因人设宪”。
    其三 袁伟时教授在总结民初宪政的历史经验时尝言: 民主和法治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
    不守法的执政者。“张振武案”是第一定律的典型。另一方面是不守法的反对派。“宋教仁案”是第二定律的典型。
    其四 近代中国立宪的低契约性引起了另一个并发症: 宪法的虚文性。
    近代中国宪法的虚文性, 首先表现为宪法是一家一姓的招牌, 而非国家和人民的守则。
    近代中国宪法虚文性的第二个表现是: 它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是暴力统治的化妆。(蔡定剑教授论述过暴力在立宪中的副作用)近代中国这种虚文的宪法, 只能归入罗文斯坦所言的“语义宪法”或萨托利所言的“装饰性宪法”之列。

本文来源: https://www.lw73.cn/article/d4c7318925012cff3dacffbb.html